專訪《地厚天高》導演:不再一定要贏,梁天琦的善良和脆弱

專訪《地厚天高》導演:不再一定要贏,梁天琦的善良和脆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導演Nora拍下梁天琦的黑暗和脆弱,是他的秘密,亦是年輕政治犯湧現的時代真相。當梁選擇了做一個真誠老實的人,他無可避免成了被人民唾棄的失敗政客。

面對鏡頭,梁天琦脫下防禦和光環,說盡不能見光的心聲:抑鬱暴食、自殺念頭、怕做政客、無法畢業、嘗試妥協、迷惘絕望、恐懼判刑、對人性不再信任……

拿攝影機的林子穎(Nora)卻猶豫了,為他挰一把汗:「你這樣是政治自殺,你確定讓我拍下來嗎?」

他搖頭說「是啦」,似乎對記者官腔太久,已厭倦鼓動民粹,只想做回真我。林子穎富同理心的鏡頭,就像吳哥窟的洞穴,讓這人前風光、人後抑鬱不得志的廢青,細訴參政、選舉、出國背後,種種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心結和苦衷。

梁的恐懼常被解讀為「軟弱」,但更好的字眼應是「脆弱」,雞蛋撞擊高牆之脆弱。無論他是錯是對,是左是右,抗爭者永遠是弱勢一方,押上前途和自由。梁的黑暗和脆弱,是他的秘密,同時是整個時代的真相,一個年輕政治犯湧現的時代:

「天琦面對的事不是獨一無二,是我們一整代人的故事。他可能是最突出、最悲慘的故事,但歸根結底,大家面對的都是同一件事。」Nora說。

IMG_4952
photo credit: 陳娉婷
林子穎與黃頌朗的前作《未竟之路》有兩條人物主線,分別是學生領袖馮敬恩和街頭抗爭者許彤。《地厚天高》則集中拍攝梁天琦,政治成了烘托的背景,但人物的厚度更見豐富。
20171123-IMG_9907_(1)-min
Nora提供
《地厚天高》在社區映院播放,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卻無法在主流商業電影院播放。

無數人追拍的政治新星,唯有真心能打動他

據悉,梁天琦急促冒起後,想拍攝他的製片人很多,不惜自費追蹤他到美國、印度、加拿大,林子穎卻能一枝獨秀,把這人物拍得立體,直搗梁內心最柔軟和最真實的一面。

但Nora強調,這份信任和默契,需要長時間建立:「剛開始只是FB friend,你會見到他一問一答,上鏡很生硬,他想不想被人拍,我是feel到的。」她擇善固執,頭兩三個月的拍攝成果,一律報廢。

轉折點是,她和拍檔一起出席前作《未竟之路》 座談會,談起觀察到馮敬恩成名後反而變得鬱結,說話變得小心,台下的梁天琦才受到觸動,突然向她交心:「完了座談會,他打電話給我,說我剛才談論Billy的話,他也有同感。」

Nora聽罷很感動,亦很驚訝——原來即使每日跟拍一個人,對他的理解也可以很少。她對梁天琦說:「不如找你出來聊天?什麼也聊,天南地北聊一日。我不帶錄影機、不錄音、最多筆錄幾句,你講什麼都可以,我們先有好一點的了解。」

20171123-IMG_9947_(1)-min_(1)
Nora提供
Nora很在乎與被拍攝者和觀眾的溝通。

人前魅力領袖,人後抑鬱、迷惘、押上前途的廢青

這次坦誠的會面,持續了幾個小時。吃飯只是藉口,梁天琦嚥下最後一口飯,便徐徐談起政治如何主宰他的情緒,更透露自己曾患抑鬱症。捲入一日都嫌長的政治旋渦、名氣大增後,他反而變得不開心,想保護身邊的至親,叮囑Nora什麼都能拍,除了女友和父母。

「他說,你是我第幾個講這些話的人,我有點驚訝。」Nora不懂反應,只是發問和聆聽,梁天琦把她當了樹洞,把心中鬱結、焦慮抒發出來,顯然是壓抑得太久。

那時是2016年6月,是新界東補選3個月後,本土民主前線氣勢如虹。梁天琦雖敗猶榮,拿到15%的民意基礎,站在講台上宣布本土與泛民、建制三分天下,風頭一時無兩,每次接受訪問都堅定地述說政見。沒想到,他在Nora面前卻承認脆弱一面,只差在沒有流下男兒淚。

Nora對梁天琦的印象,亦由選前造勢晚會的「萬人迷」,變成一個不斷延遲畢業、被控暴動罪,只剩下2年自由身的年輕人。「深入聊天後,才發現他不是五月天(偶像),他和我們很相似。而這樣的相似,重要過那堆政治理念和趨勢。」

Screen_Shot_2018-03-09_at_11_32_13_AM
開場拍著梁天琦在海傍談心,聊起從政後的代價和憂慮。photo credit: 《地厚天高》trailer
Copy_of_Screenshot_2017-03-18_05_48_28
Nora提供
撕破英雄表象,人民有沒有關心過真正的梁天琦,還是見風轉舵?

雖然被剝奪參選權,他仍是浪漫的演說家

問Nora是否梁的支持者?她遲疑答道:「我是有點抽離的人,不能很all-in。但我想拍年輕人,本土派道出人們心中想像、相信的事情,從前無人敢行出來宣稱,我們就是代表這理念。」傘後年輕領袖湧現,Nora考慮過找政治立場迴異的人物做對比,礙於人手、時間不足作罷,但最關鍵原因,還是梁天琦的魅力足以撐起一整套戲。

「天琦的內心好豐富,不需要再找人contrast他。」即使梁天琦於8月被DQ,無緣參與立法會選舉,幕後助選的他依然耀眼:一班人開會討論理念,他隨口就能拋出幾句精警的口號;梁頌恆戰戰兢兢朗讀競選宣言,助選的他一接捧就妙語連珠,還揶揄成年人的選戰是「獎金爭奪戰」;被控暴動罪後,他坐在車上硬咽,但隨即浪漫不羈說有「兩年借來的時間」,要不顧一切做盡人生最想做的事情。

梁是天生的演說家,卻不失真誠:「我判斷一個人上不上鏡,不是樣貌或政治理念行先,而是有魅力外,他是否真誠、誠懇、情感自然流露的人。有些人講話很話題性,但他不真實,我不可能拍。」Nora說。

master_02_01_02_26_18_Still018_(1)

Copy_of_attack__00_07_56_17_Still001
Nora提供
梁天琦全力為梁頌恆助選,但選舉當天,點票結果未出爐他已先行離場,說是與自己無關,已終身失去參選權。

不被言說的真相:個人即政治,政治即個人

Nora亦不諱言,剪片過程有「去政治化」動作,把冗長的政治論述抽走,但強調是藝術考慮,因這無助描述梁天琦的個性。Nora續說,每個人投身政治,都有其「私」的理由,但這自私、私密的一面不被言說,她的紀錄片想誠實面對這些「inconvenient truth」。

「《地厚天高》講出:好多人參與政治,但政治是否大家想要的end?現實社會令人失望,雨傘後大家很迷惘,政治給了大家一個出口。」

片初,梁天琦很存在主義說道,他深陷抑鬱時覺得人生很虛無,但2014年罷課一開動、雨傘運動被燃起,「人生好像突然有了意義。」社運青年的種子從此播下,但亦意味著,他最初參與政治的理由,與後來出走美國甚至退黨一樣,同是出於「私」的理由。

Nora聽著很有同感:「928理論上是最黑暗一天,但當事情壞到無得再壞,反而帶到新希望。」「但這不只是政治,做有意義的事如賣旗、探老人家,某程度上都有個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