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亞洲】重探酷兒台灣:《在黑暗中看見天使》《帶領我們通往幸福的路徑》

【酷兒亞洲】重探酷兒台灣:《在黑暗中看見天使》《帶領我們通往幸福的路徑》
酷兒灣三部曲《在黑暗中看見天使》;Photo Credit:GagaOOLala同志電影線上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性,是一般人的日常;卻是殘障人士苦而不可得的奢侈⋯《在黑暗中看見天使》描述了性義工幫助殘障人士「打手槍」,在台灣社會中也是一個全新而進步的領域;《酷兒台灣》四部曲的最終篇《通往幸福的途徑 》,則記錄了台灣同志父母的甘苦談,訪談者說到尋找代理孕母「借腹生子」的過程。同志擁有子女,並不是為了和異性戀平起平坐,和政治上的平權也無關。同志和所有人一樣,都抱持著對生命的熱愛⋯

同志族群或許先天就了解性壓抑的苦惱,對於邊緣的性,特別是不以生殖為目的,純「享樂」的性愛,也投以較多關注。隱身在社會的殘障者,基為身體的限制而難以釋放性慾望,而解決殘障者性需求的重責大任,又落到了同志與酷兒們身上。

在《在黑暗中看見天使》中,里歐與戴安娜帶領我們進入「手天使」的世界。這是由殘障同志Vincent所發起的正式組織,招募培訓性義工,幫助肢體殘障者得到性滿足。片中訪談了殘障人士,性義工,接受性義工服務的人士,以及殘障者的父母家人等,以各方面的角度與觀點,認識「手天使」,以及殘障者對性的渴望。

三部曲-手天使發起人_Vincent_(中)
Photo Credit:GagaOOLala同志電影線上看
手天使發起人 Vincent(中)

性,是一般人的日常;卻是殘障人士苦而不可得的奢侈。在訪談中,揭露了殘障者長久都處在一個對性不友善的環境,不僅是性伴侶難求,有些人甚至缺乏私人空間進行私密行為;而殘障者的所要性,也不僅是做愛,他們有時候只希望享有一下體溫的感覺;然而即使如此簡單的需求,幾乎都無法達到。

正視性的需求,是「手天使」堅定的概念;幫助殘障人士「打手槍」,在台灣社會中也是一個全新而進步的領域。

片中展現了「手天使」活動中溫馨的一面,我們看到有殘障者因此而體會到性的美好,因而改變了人生態度;看到享受過性義工服務的人士,發自內心由衷的感謝;也看到殘障者的父親對於子女未來性慾望所抱持的開放態度。由同志發起的「手天使」只是個小小團體,但是卻為台灣殘障者開啟了一道通往性愛世界的大門,而這道門,已經被關閉很久很久了。

「手天使」的工作,讓殘障者也可以和其他人一樣,活得像一個人。身而為人總是應該擁有人的權利;然而對於傳統的性伴侶,擁有後代是個不可得的權利。《酷兒台灣》四部曲的最終篇《通往幸福的途徑 》中,記錄了台灣同志父母的甘苦,以及一籮筐的新鮮趣事。

雖說都是當父母,同性戀卻比異性戀複雜許多。同志伴侶擁有子女的渴望,多了一層生命的思考,畢竟那並非「理所當然」。片中的訪談者說到尋找代理孕母「借腹生子」的過程,各有各的心路歷程,然後漸漸地把一個過去認為不可能的夢,付諸實現。

代理孕母延伸出的倫理,法律,現實等問題,以及自女的養育成長,對於同志都是一種新的經驗。片中的同志父母們回顧他們的「生產」過程,都很辛苦繁雜,但是從他們看到子女時臉上散發的滿足,我們都感受到了一份生命的感動。

四部曲-主持人里歐、戴安娜與同志家庭小孩溫馨互動
Photo Credit:GagaOOLala同志電影線上看
主持人里歐、戴安娜與同志家庭小孩溫馨互動

生命總帶來無限喜悅,這部影片也充滿著一股生命的活力。同志養育下一代儘管複雜微妙,但是終究是可以克服的;同志擁有子女,並不是為了和異性戀平起平坐,和政治上的平權也無關。同志和所有人一樣,都抱持著對生命的熱愛,都期待把這份愛傳遞下去。「愛」是每個人都該實踐的義務,它也帶領著我們通往幸福的路徑。

從《酷兒台灣》四部曲,我們看到了新世代台灣同志面對的新議題,新的關切,以及新的運動路線。同志曾經活在認同的困境中,但是在里歐和戴安娜之中,我們看到了一份新世代同志對同志身份的自在與自信。這份新的活力,將繼續創造屬於我們的「酷兒台灣」。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