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野保法》21條規定,對於危害農作物的保育類動物可以獵捕或宰殺,恆春警方提醒農民開槍驅趕時,務必同步錄影留下紀錄,向主管機關農業處核備,以免衍生適法性的爭議。
屏東縣滿州鄉農作物黑豆及火龍果受獼猴危害嚴重,電網與鞭炮驅趕都已經失效,15日,鄉長余增春宣誓將組「獵槍隊」護農,凡是入侵果園的獼猴一律殺無赦,引起部分動保人士撻伐。鄉長余增春隨後解釋,只是用槍聲驅趕,不獵殺。
《蘋果日報》報導,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的滿州鄉,農作物黑豆及火龍果受獼猴危害嚴重。15日,氣炸的果農們集結鄉代會,抱怨獼猴嚴重影響農作物,就連民眾飼養的雞隻也被連頭咬掉,「黑豆整株連根咬掉」、「獼猴根本不正經在吃,火龍果咬了一口就丟掉。」
《三立新聞網》報導,當時,鄉長余增春在鄉代會上,表示將號召持有合法獵槍的居民,一起組隊狙殺「進擊的獼猴」,凡是入侵果園的獼猴一律殺無赦,甚至表示「全鄉都被移送法辦也在所不惜!」
(中央社)滿州鄉代會16日邀集鄉公所、恆春警方及墾丁國家公園管處討論組獵槍隊護農的適法性,余增春表示,目前滿州鄉內原住民合法的獵槍有25枝,下週公所就會把「獵槍護農隊」組起來,雖然鄉民紛表示,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可以獵殺獼猴,但太血腥,將只用獵槍驅趕,因為獵槍的聲音大,遏阻性較大。
余增春表示,獼猴每次總是20、30隻成群結隊,又生性聰明,往往一個方法用過後,就會被「看穿」失效,農民這幾年用電網及鞭炮驅趕,都已經沒用。余增春也抱怨,獼猴不但吃黑豆幼苗,被吃剩的黑豆苗成長結實後,又要再吃豆莢,目前滿州鄉黑豆種植約200公頃,受危害面積約一半,讓農民非常憤怒。
墾管處保育課課長徐茂敬表示,雖然《國家公園法》禁止狩獵,但2015年內政部解釋可依《野保法》21條規定,對於危害農作物的保育類動物以獵捕或宰殺防治危害;恆春警方提醒農民開槍驅趕時,務必同步錄影留下紀錄,向主管機關農業處核備,以免衍生適法性的爭議。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鄭永裕表示,獼猴對屏東農作物的危害的確非常嚴重,雖然《野保法》21條規定,對於危害農作物的保育類動物可以獵捕或宰殺以防治危害,但獼猴是國際性的保育類動物,會有觀感不佳問題,而且即便獵殺,也會繁衍,農委會必須正視獼猴危害問題。
鄭永裕說,獼猴生性聰明,一個方法用過了,牠們就會閃避,所以要多種方法輪流齊用,讓獼猴知道在某一個時段不能到某一個地區,縣府並不是很贊同運用獵槍驅趕的方式,因為一段時間後,也會被獼猴視穿,而且會讓社會觀感不佳,如果滿州鄉一定要組獵槍護農隊,必須事先向縣府申請。
鄭永裕表示,縣府已與東海大學教授林良恭合作,準備今年向中央爭取經費,在恆春及滿州設示範點,利用紅外線監控猴群及梅花鹿,只要猴群或梅花鹿一出現,農民就能獲得警示前往驅趕。
《自由時報》報導,根據滿州鄉公所及農會統計,鄉內黑豆種植面積約200公頃、紅龍果約50公頃,兩項農作總計受害面積,超過120公頃以上,墾管處補助圍網防治梅花鹿頗具效果,但獼猴危害問題卻日趨惡化,連政府補助的電網都未必有效。
人猴大戰嚴重,立委曾建議「殺獼猴拿獎金」
不只屏東縣滿州鄉,其實彰化縣二水鄉、台南市南化區、高雄市柴山地和台東縣東河也都有猴群進入果園、危害農作物的案例。《蘋果日報》2015年1月報導,近12年來發生侵擾農作物案件達192件,2014年12月,農委會基於《野保法》第21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有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主管機關核定的人道方式獵捕或宰殺。」,行文全台縣市政府,解釋「人道方式」的意涵。
當時縣市農業單位主管詢問:「一槍斃命是否算人道處理?」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回答:「一槍斃命確是讓獼猴快速死亡,不會感覺疼痛的人道方式。」但農友究竟是防衛還是獵殺,很難界定,也有原住民獵人擔心,農委會鼓勵獵殺後,山產店會出現大量猴腦、猴肉。因此農委會當時的行文也引起部分動保人士撻伐。
《台灣動物新聞網》報導,管立豪表示,之前林務局曾邀集保育團體對於人道處理進行討論,使用槍枝是保育團體「勉強能接受」的作法,部分農民會私下做陷阱、投放毒藥與捕獸鋏,反而讓獼猴更痛苦,而一般捕捉後施打藥物的作法,在獼猴身上則是不易執行,若是農民抓到獼猴交給林務局,也是先結紮再野放深山。
《ETtoday》報導,2016年,國民黨立委廖國棟也曾要求農委會可比照澳洲每年7、8月准許民眾射殺一定數量的袋鼠,容許原住民獵人射殺獼猴,並報備數量,甚至藉此領取獎金。
《聯合報》報導,2017年11月,嘉義縣長張花冠也表示,現在社會面臨少子化問題,猴子卻生得比人多,要求中央檢討動保政策,必要時比照國外處理族群過多野生動物方法,開放特定時地捕捉獵殺。
獼猴這麼多,為什麼還列入保育類動物?
《關鍵評論網》2016年10月報導,根據《野保法》第4條,保育類野生動物是由「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評估分類,再由林務局公告並製作名錄。其中委員會的委員包含了主管機關、專家學者、民間保育團體及原住民代表等等,根據2008年制訂出的「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來替不同物種計分評估。
其中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中的附表,包含族群分布、野生族群數量及族群趨勢等條件,學者會依附表評分,不同物種在依據各自的得分歸類在保育類中的三個級別裡:第一級是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第二級是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第三級則是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台灣獼猴就是屬於第三級保育類動物。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