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王國興亡的轉捩點:高雄青果社冤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69年3月7日,司法機關突襲青果合作社,逮捕吳振瑞和重要幹部,查封帳冊等文件。案發之時,正值當年台日香蕉談判期間,結果一片大亂下,香蕉價格大砍,出口量也被削減只剩七成。這就是史稱「剝蕉案」或「金盤金碗案」的高雄青果社冤案。
如果不久之前,政府突然逮捕了張忠謀,以貪污、背信、圖利等罪誣陷起訴,並把張董稱為「晶圓敗類」下獄監禁。在政府干擾市場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大亂,一蹶不振,出口額剩下五分之一不到⋯⋯這樣的政府大家會怎麼看?
類似的事情,在半世紀前的台灣,是真的發生過。
政府透過炮製冤案,自己摧毀了當年出口額最高的產業,時過境遷,這樣揮刀自宮的政府,被稱為最會拼經濟的政府;當年那個殖民政府看誰不爽就關誰的年代,被某些人稱為無限懷念的時代。
這件冤案,就是史稱「剝蕉案」或「金盤金碗案」的高雄青果社冤案。上週我在介紹高雄港邊的「棧二庫」時,有網友提到想更多了解一點,正巧我參與過相關展覽的策展,就讓我細說分明:
香蕉王國的誕生
台灣地處熱帶,南部本身就有野生香蕉(Musa paradisiaca)生長,但直到鄭成功時期,引入南洋種雜交,才成為經濟作物;而在日本殖民時代,經過多次改良,從1902年開始成為外銷產品,也在日本本土大受好評。氣候、土壤合宜的旗山,自此成為香蕉生產重鎮,在生產面積與產量上均成為全台之冠。
不過,戰後日本進出口由盟軍管制,香蕉貿易只能透過以貨易貨方式交易,直到1963年日本香蕉進口自由化後,台蕉順利銷往日本,銷售量暴增,打下日本9成市場。原本出口的香蕉,是被台北貿易商陳查某控制的「青果輸出公會」壟斷。陳查某在日治時期就外銷香蕉致富,但台北的貿易公司壟斷香蕉出口等於多剝一層皮,對農民幫助不大。
青果合作社帶動旗山發展
所幸,出身屏東,時任高雄旗山「青果合作社」理事主席的吳振瑞,多方請願爭取到「五五制」,打破貿易商壟斷並抬升出口價格。並透過與日本商社間的良好關係以及良好的談判手腕,爭取台灣香蕉在日本的市場。讓旗山本地農民所得大幅提高。
1967年極盛時期,年出口2700萬箱香蕉,賺取外匯6,200萬美元,佔當時臺灣外匯三分之一。高雄港香蕉碼頭和棧二庫全部堆滿準備外銷的香蕉,旗山更是依賴香蕉致富,小鎮裡不但有戲院酒家,農會盈餘與存款更高居全台第一。當時公務員薪水每月500-750元,青果社職員1100元,但農民一年收入可達20萬元,換算今日可說是千萬年薪。
看到這邊,大家應該知道轉折要出現了吧
1969年3月7日,司法機關突襲青果合作社,逮捕吳振瑞和重要幹部,查封帳冊等文件。案發之時,正值當年台日香蕉談判期間,結果一片大亂下,香蕉價格大砍,出口量也被削減只剩七成。而由於吳振瑞被捕,導致青果社和日商的良好貿易關係中斷,部分日商因顧忌中國國民黨政府用輿論抹黑蕉業,刻意保持距離。而在台日香蕉貿易關係網絡破裂下,貿易條件惡化,部分日商轉而採購中南美與菲律賓香蕉,導致台灣香蕉出口量崩跌,數年內只剩1/4。香蕉王國一夕崩解。
而為什麼會爆發這起「剝蕉案」呢?
根據官方說法,高雄青果社慶祝20年慶時,吳振瑞先生為酬謝各方支持,特別打造金碗金盤餽贈相關人員,而被以貪污、背信等重罪起訴,一審判刑8年,但二審時因查無舞弊違法情形,故以違反政府依《國家總動員法》所發禁止黃金買賣之行政命令判刑。
但背後原因,一說是吳振瑞拒絕將香蕉包裝,由竹簍改成李國鼎弟弟擔任經理的美國律頓公司製造之紙箱,而得罪李國鼎兄弟,遭到清算。據文獻指出,時任經濟部長的李國鼎和蔣介石報告時,指控「竹簍裝運有回扣,所以不願改用紙箱」。蔣介石聽完只問,青果社背後有無民代? 李國鼎答「沒有」,蔣介石隨即下令「辦人」!
二是在爭取「五五制」時,得罪陳查某等貿易商集團,加上當時同意「五五制」的關鍵人物中央銀行總裁兼外貿會主席徐柏園,是宋美齡的親信,蔣經國為打擊宋美齡氣焰,因此透過屬於蔣經國派的李國鼎,拿青果社開刀。
不論是哪種原因,中國國民黨高層的權利鬥爭,讓臺灣香蕉產業就此遭受重創。十多年後,中國國民黨營事業更一度傳出赴越南種香蕉回銷日本,這項打擊台蕉作法,也一度引發輿論譁然。
2016年屏東縣政府出版《金蕉傳奇》,以官方身分平反吳振瑞與相關人物當年的冤屈,而我去年也剛好有機會能策劃這個展覽,策展真的是非常幸運的職業,常覺得怎麼會有一個工作,做完除了更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以外,還能推廣讓更多人知道。
不過,將歷史推廣展示只是將問題凸顯出來,讓更多人知道,但要解決問題,朝目標邁進才是真正能改變現狀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身為設計師/策展人的我,決心投入政治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很多策展的故事都非常有趣,貼近島嶼的脈動,我們下次高雄好過夜見啦~
延伸閱讀:你所不知道的香蕉:餵飽了5億人口,也讓中南美死傷無數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