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作家厭世姬作品被強制下架:為什麼「厭世」在中國被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境外所有出版書刊,都必須和中國的出版社合作,才能拿到「書號」出版。而其中仍有看不見的「審批」程序,出版社要自行評估出版後的風險。
圖文插畫家厭世姬的作品《厭世動物園》,以幽默、諷刺的方式反映台灣年輕人低薪、窮忙的「厭世」態度,在台灣深受年輕人喜愛,後來更與中國湖南文藝出版社合作,經過改名、重新編輯,在中國出版。不過日前卻被舉報是「台獨」作家,作品立刻遭到下架。
厭世姬19日才在臉書發文,表示「這本書真是一波三折搞到我快崩潰」。
厭世姬說,當時售出中國版權時,也懷疑這本書真的可以在中國出嗎?果然幾個月後就收到中國出版社的訊息,指出書中有「過於宣傳消極頹廢思想、享受主義思想」的內容,與中國「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合,需要處理。最後改了書名,叫做《好氣啊,可是還要保持微笑》,原本封面動物比中指的形象,也被改成比「YA!」
不過沒想到,改了書名之後,該書卻在今(21)日卻被網友舉報台獨,在中國被下架,目前連亞馬遜的網站也搜查不到。
「消極、負面、髒話」都必須更動
厭世姬的男友、評論家溫朗東在臉書上表示,厭世姬的《厭世動物園》,國際版權有賣出韓文版、泰文版,然後中國湖南文藝出版社也將發行簡體中文版。
溫朗東說,厭世姬參與過鄭南榕基金會、林義雄先生的徒步苦行運動和蔡英文競選總部等活動,原本擔心在中國出書恐怕有風險。但不知怎地,對方似乎覺得還行,而為了通過中國廣電審查,該書的名稱、內容只要涉及到「消極、負面、髒話」,都被更動。
不過雖然該書最後通過審查、也在亞馬遜上架,溫朗東指出,日前有網友留言用了「大陸」這詞,被厭世姬更正為「中國」,卻被中國網友拿去微博炒作,讓簡中版在中國立刻下架。
發起舉報的網友「里子波路灰」在微博上擷取厭世姬和網友的對話,指出厭世姬回覆網友時說「什麼大陸?中國啦」,又指自己只是不想出版社難做事,所以就配合,「老實說根本沒多少錢」。「里子波路灰」據此痛斥厭世姬是台獨反華作家,「多次諷刺大陸,反對兩岸統一,請大家關注,打擊看不起大陸又想賺大陸錢的無良人士」。

該貼文目前已在微博被上千人分享,「里子波路灰」更同時標記中國共青團、中國文化部、中國官媒「新華網」和「環球網(環球時報)」,並標註「掃黑打非」。
《蘋果日報》報導,舉報的「里子波路灰」也號召網友向中國國家出版廣電總局檢舉,該書為非法出版品。另外負責出版的湖南文藝出版社則遭到中國網友洗板痛批「台獨的走狗、幫兇」,更誇張到直指出版社此舉是在幫台獨募集資金,要求出版社出面說明,否則就要肉搜出社長來。
中國剛發布31項惠台措施,台灣作品卻「被下架」
這起事件也在網路上引起討論。有網友支持厭世姬說「舉報就舉報吧,也證明了他們氣度也不過爾爾」但也有網友說,「同意自己的書在中國出版,當然就是同意了中國的言論審查制度吧?」
更有上海的網友Feiyuan Barbara Fang表示,「你們玩市場經濟,在我們的市場玩,還不屑於我們的規則。簡單來說,就是想做蓮花,出淤泥不染被看出來了。大家非常清楚大陸的定義和界限了,如果不滿意,就站直腰板不要順應他。if you can't beat them then join them(如果你打不過他們,就加入他們)。但是加入還要表現一下自己不甘情不願。非得在join them的過程中,戳兩下界限。本就是敏感身份敏感書籍了,還得在邊緣試探,這就很...了。」
《立場新聞》報導,中國境外所有出版書刊,都不能在中國境內發行,中國雖然改革開放30多年,但出版業在市場化的同時,仍是受到官方一定的控制。所有境外出版的書,除非跟中國出版社合作,出版簡體字版,取得國內的書號,否則不能打入中國市場。而中國的出版,仍有看不見的「審批」程序。其中涉及某些敏感課題的書,出版社要自行評估出版後的風險。
根據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的《出版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中,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 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 洩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 宣揚邪教、迷信的;
- 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 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 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 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 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
《TVBS新聞》報導,厭世姬表示,為了要出中國版,原本的書名、封面通通改頭換面,書裡面太消極頹廢、享受主義的思想,也不行。包括「大方承認自己是個廢人」,因為是消極主義,所以不行;說自己「從頭到尾沒什麼理想,有時間只想吃喝玩樂」也不行,因為這是享樂主義。
不過,中國二月才通過《惠台31項措施》,放寬台灣企業、社團、藝文業等領域人才,前往中國發展,包括簡化台灣圖書進口的審查流程:「對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同時段進口的台灣圖書可優先辦理相關手續。 」但今天卻傳出台灣圖文作家的作品無預警被下架,中國的「惠台」政策也受到質疑。
國會助理溫士樟就投書《上報》,表示中國《惠台31項措施》在文化、影視產業類,中國洋洋灑灑臚列的廣播、電視、文化、藝術、電影等項目,鼓勵台灣人進軍中國文化市場,且開放之高,與中國本地創作者「同等待遇」。
「但中國沒告訴我們的是,這一切都需要在中共集權統治的文化思想審批下,才能吃到這塊大餅。」溫士樟說,中國強制推行官方意識形態、打擊社會上的異見,排斥新聞和言論自由,箝制人民的自由思想,提醒未來想到中國賺錢的人,必須意識到「這個夢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四處舉報,中國「銳實力」無所不在
不過,今年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被檢舉的,厭世姬的作品不是個案。
今年一月,萬豪國際集團將香港、澳門、台灣和西藏列為「國家」,引起軒然大波。隨後中國網友陸續查出包括ZARA,達美航空、美敦力(Medtronic)等外資的網站以不同方式將台灣視為「國家」,也都遭官方調查、要求改正。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