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顧問:是美帝退場成就了中國 成也科技、敗也科技

匯豐銀行顧問:是美帝退場成就了中國 成也科技、敗也科技
Photo Credit: Thomas Peter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但「民主在退潮」,全球化也在退潮?作者藉金恩最近推出新著《大退潮》(Grave New World),連結不同角度分享不同看法。

如上述所指,在「美帝退場」後,歐亞部分國家重新崛興,恢復愈演愈烈的競爭之際,又陷入這些反覆不穩的金融困局之中。而科技在當中的角色猶如「天使與魔鬼」,它一方面促成了前二、三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一轉之下,又成為折損乃至阻礙全球化的要素。不止經濟層面,社會文化亦復如是。

當各國的政經問題持續上演,貧富懸殊加劇,愈來愈多人嚐過經濟成長時的「味道」,卻突然遭受失業或低薪等各種職場困境,社會變得情緒化及靠向民粹主義的時候,殊不知,本來有助溝通交流的社交網絡,反而助長了政客利用失實論述獲取選票的手段,從迎合乃至煽動大眾的情緒,把龐雜的問題輕易歸咎於「外來移民」等單一理由,認為仇恨與排斥便可解決「全球政經問題」(跟菁英們妄想在達弗斯山頭開會,有助解決全球難題,相映成趣)。

這些說法,人們聽起來印象鮮明且簡單易懂,感覺很對應生活所見所聞,深信不疑;反之,對於相對複雜的統計數據、豐富又深入的分析,無論內容多麼真確也不易廣泛傳播。

本來,真正針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理應由國內制訂妥善的「分配政策」,收窄貧富差距,乃至國外面對金融危機時更好的協調,建立全球認可又促成更好監管的新國際貨幣組織。但是,一觸及政治利益,事情便變得複雜:

「社交媒體不僅讓主流政治家綁手綁腳,難以施展長才,更提供愛煽風點火的政客可以暢所欲言的平臺⋯⋯政黨體制過去能夠去蕪存菁,讓民粹主義者難以興風作浪,但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政客如今可以規避政黨,逕自上社交媒體發聲。這種情況反過來又讓昔日被邊緣化的運動死灰復燃。」

就是這樣,這幾年以來,經過漫長的檢討之後,我們清楚知道,在美國總統大選如何出現大量的假新聞及失實消息,誤導了全國選民;又在英國脫歐投票時,社交網絡讓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順利大打反移民的旗號,促成脫歐公投,事件至今仍使英國陷入脫歐「難題」之中;此外,德國的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AfD)也在短期內透過網絡媒體迅速發展,令默克爾選舉期間風高浪急。如果全球政界還未清醒政治與主權的真義,互相猜忌,全球化再演變下去,只會令富者愈富,最終贏家也不一定是國家政權,而是跨國企業富豪本身佔盡利益(他們眼中也不見得重視國家),使絕大部分國民的生活仍是停滯不前,在比較之下充滿挫敗感,新一代亦懷憂喪志。

未來會像反烏托邦小說般如此悲觀嗎?

是的,情緒總有它的源頭,全球化自有其諸多問題未解,然而,我們應該真正思考具體解難的「方法」,而不是全盤推翻全球化,乃至扭曲、不承認它確有帶給我們生活助益。

當下我們可見的未來,除了一系列政治(民粹主義)、經濟(保護主義)、金融(倚靠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文化心理(社交網絡)難題,更要面對急劇的產業轉型(人工智能)、環境保育及能源、甚至可能迎來新一波「非洲移民潮」等問題。

最意想不到的是,原本給予我們全球化祝福的資訊科技,又正在制肘我們的認知及增加偏見,撕裂、碎片化更見嚴峻。如果你剛剛為人父母,會怎麼跟逐年成長的小孩子,講述這個世界?柏林圍牆倒下了,美麗的歷史終結未有降臨,我們倒是在虛擬世界,主觀建立了厚厚的圍牆 。

又適逢,中國有意令「社會信用系統」廣泛實行;那麼,我們未來的社會,難道會走向《我們》、《美麗的新世界》、《一九八四》等小說的悲觀世界嗎?

延伸閱讀:

  1. 修憲真相:習近平努力迴避兩大禁忌,借力於「民主退潮」
  2. 日本思想家大前研一:中國一黨獨裁說不上「右傾」 反全球化太多政治騙子、AI漸趨重要
  3. 為何全球湧現「反精英浪潮」?——當人們活在自己的世界
  4. 中產將會消失?年輕人上流無望?各地問題相似,極端思潮非出路
  5. 囂張攻擊無助改變,須軟化各地「保守」洪潮
  6. 港「貧富差距」擴大至45倍,傑青黃仰芳出身清貧卻像「離地中產」
  7. 美國前財長Henry Paulson:習近平試圖改進鄧小平路線..不容忍挑戰力量長久存在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