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至今無法治癒愛滋病,但科學家已離解方愈來愈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到目前為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已經在全世界感染了將近三千七百萬人,但有些專家開發的第二代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療法,正謹慎地以完全治癒為目標。
文:Alice Park
譯:劉松宏
愛滋病不常有痊癒的案例。自35年前造成愛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首度被發現,至今醫師們仍把痊癒的案例視奇蹟,而非事實。
這是因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跟其他病毒並不相同。它有辦法使原本要來毀滅它的免疫細胞失去能力,還能在人體細胞中潛伏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等待免疫系統衰弱時趁隙上演致命的埋伏戲碼。
雖然到目前為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已經在全世界感染了將近三千七百萬人,但有些專家開發的第二代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療法,正著手——謹慎地——以完全治癒為目標。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知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如何藏身在細胞內,好躲過免疫系統的警戒——而他們也對於如何揪出以及殲滅病毒有了些構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正資助根據這些構想所開發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新療法,而倡議團體如美國愛滋病研究基金(amfAR)也投入大量資源,不只要治癒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還要徹底根絕它。
「毫無疑問,愛滋病是可以被治癒的。」美國愛滋病研究基金的副總裁兼研究主任Rowena Johnston表示:「需要花大筆金錢去解決的是要怎麼做。」
現今的醫師已經可以控制病患內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謝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RV)的出現,它能夠阻止病毒在進入健康細胞後自我複製。而一旦無法自我複製,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便不能四處傳散感染其他的細胞。這就能使愛滋病患的身體更健康、活得更久。
儘管現今的療法十分有效,但它需要每日服用才能壓制病毒,且仍無法真的消滅已經感染的細胞。有些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為了自保,便不再自我複製,反而潛伏在免疫細胞內。「目前的療法對於防止病毒自我複製有非常好的效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教授,同時也是首位確定這種沉潛型病毒傳染窩的Robert Siliciano醫師表示:「問題在於,有一種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潛伏的,並不會自我複製,所以免疫系統無法識別,也沒辦法透過藥物控制。」而這種病毒之所以有機會捲土重來,是由於人們中斷或不定期的服用藥物。
不過,在波士頓的反轉錄病毒暨機會性感染會議(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所發表的最新論文中,研究員揭示有強力的證據顯示,至少在動物身上,這類潛伏性病毒可以被活化並消滅。Dan Barouch醫師和他在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及哈佛醫學院 (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同事,在一個針對會感染猴子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研究中,發現一種藥物可以刺激免疫系統並活化潛伏的病毒,再輔以能有效中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細胞的抗體,就能有十一分之五的動物於暫停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六個月後,仍未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復發的現象。
「我想我們的數據讓用外力干涉達到有效治癒的可能性提高了」Barouch指出:「至少在動物身上,它發揮了一定程度的潛在效能,若我的知識無誤,這在過去從來沒發生過。」
將近過半的動物身上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表面並未出現刺突(spike),這種狀況通常在停止抗病毒藥物兩週內便會發生;這個事實使Barouch稱為「激活暨消滅(shock and kill)」的方法,或許能更有效地標記那些難以發現的病毒潛伏處。
這是朝向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新療法所踏出的一大步:它將使患者能擺脫病毒的束縛,甚至可能不用一輩子依賴抗反轉錄病毒藥物。
新的療法尚未經過人體試驗,且應該還要再花上好幾年才能完成。但它給了人們希望。在傳染病的歷史裡,有一個愛滋病案例被認為是真的痊癒。他是如今已經52歲的美國人Timothy Ray Brown,1995年時在柏林念書,並被診斷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陽性反應。他藉由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有效地控制病毒長達10年,直到被診斷出另一個致命的疾病:白血病,不過他的醫師認為這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並沒有關係。為了治療癌症,Brown接受化療,並執行兩次骨髓移植以替換掉血液及免疫系統中的惡性癌細胞。他的醫師非常注意Brown體內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狀況,並有遠見地為Brown找了一個帶突變基因的捐贈骨隨,這種突變能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無法感染新的移植細胞。
自從Brown接受了骨髓移植後便停止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10年過後,再沒有檢測出Brown體內含有任何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截至目前為止,他是唯一一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能在不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的情況下,就使病毒量低到無法檢測。其他人試著模仿這個案例,但最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都會再次進駐。
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醫學系教授Steven Deeks表示,Brown的案例讓人看見治癒愛滋病是可能的——但我們可能必須確實清除所有潛藏在體內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連一丁點都不能放過。「你必須盡可能地將病毒量降低到接近於零,」他指出:「只要留下一個倖存的病毒,它便能在最後攻你個措手不及、再次纏上你。」而研究者現在相信,即使無法幫每個患者揪出並根除所有殘存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仍能透過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統來成功消滅它們。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