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給自認「無法撒嬌的人」:請坦然地收下他人的稱讚吧!

給自認「無法撒嬌的人」:請坦然地收下他人的稱讚吧!
Photo Credit: Deposi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跟自己一個人奮發向上做自我改造相比,尋找可依賴的對象,你有感受到哪個是比較適合你,而且比較有魅力的做法了嗎?

作者:和田秀樹

坦然地收下他人的稱讚吧!

先假設你認為自己本身「有自卑的地方」、「對自己的缺點或不完美,感覺很討厭」,抱持著這種負面的想法。

然而,就算你看來是那樣糟糕的自己,但從別人的角度來看,或許也會有「好的一面」。不可能有任何一個人是完全負面的。

能夠坦然稱讚你「好的一面」的人,才能成為你的治療者。

寇哈特因為是醫師身分,所以擔任了這個角色,但其實治療者並不一定要是醫師。生活上也許不太會有老是稱讚你自己的人存在,但從以前到現在一定會有曾經讚賞過你、認同過你的人。心中浮現這樣的人選了嗎?

不過就算如此,對於有自卑傾向的人來說,可能會變成「的確有被稱讚過啊,不過那應該只是場面話吧?」

過去曾被譽為日本精神分析學界的第一把交椅、已故的土居健郎醫生,在其著作《「撒嬌」的構造》中,將那樣的人定義為「無法撒嬌的人」。人家特地稱讚你,卻把它扭曲成「只是場面話吧」,或是認為對方「反正你還是比較優秀吧」之類,總在某部分鬧彆扭的人,那就是「無法撒嬌的人」。

對於這樣的人,寇哈特直截了當地說了以下這句話。

請坦然地接受別人的稱讚吧。

這也是在說:「坦然地對人撒嬌吧!」

一開始可能會很困難,但只能靠經驗累積了。被稱讚就坦然地接受,不要再封印住愉悅的心情了。這樣一來,「沒自信」這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就會自然而然的淡化。

只要抓住訣竅,往後甚至還會覺得「從以前到現在我到底是怎麼活下來的」,心中一定會感到無比輕鬆。沒必要曲解別人的意思,或是感到自卑。信賴別人,信賴自己,總之就是「坦然地試著撒嬌」。

首先,就從「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讚美開始吧!

尋找「可依賴的人」

會懊悔「如果更擅長撒嬌的話就好了」、或者是不知不覺就自卑,這些打從內心深處完全沒有自信的症狀……無論是誰,多少都會想要改變消沉的自己。

當然,咬緊牙根嘗試「改變自己」,偶爾還是必要的吧。「我沒什麼耐心,也不太會有什麼改變吧」、「誰曉得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改變?還不如維持現狀」,說著這些話,老是擔憂無法改變自己,這樣就只能停留在「我想要改變」這個狀態上過一輩子。

但是,請試著思考看看。

把人生想成大概有八十年,假設現在四十歲的你要尋求改變,需要花五年的時間,那麼煥然一新的你,還剩下三十五年的歲月。如果你現在三十歲的話,就還有四十五年;而二十歲的話,剩下的日子又更多了。

這樣的話,就算要花個五年,跟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相比,起心動念讓自己「更容易生存下去」,不覺得會更好嗎?

關於這件事,寇哈特說了有趣的話。

比起這種「以自己的力量去加油、去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奮鬥方式,他建議「為了要改變你自己,還是去找一個可依賴的人會比較好吧?」

要讓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你,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吧。

但是,要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你、也不喜歡你,這種狀況是不可能的。

只要不放棄地持續尋找各種人,一定會出現「你的狀況,我很能了解」的人物。所謂「能夠了解你」,是可依賴的人的首要條件。因此,首先去尋找「能夠了解你的人」吧!

當然,自己都不行動的話,那樣的人也不會憑空出現的,這部分還是得靠你自己的努力。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在這個年代,「做出行動」的難度也降低了不少吧。不必特地與很多人碰面去尋找,只要在自家透過網路就可以達成。生於現代的我們,真的是很幸福。

就算是在網路上也好,只要遇見了與自己有類似氛圍或是可依賴的人,我們的心境就能常保輕鬆。而這些邂逅,應該也可以成為改變我們的契機。與可依賴、以及「能夠了解」你的人溝通,能夠引導出我們良好的部分,而且還會把「反正我怎樣都做不到」這個負面情緒隱藏起來。

跟自己一個人奮發向上做自我改造相比,尋找可依賴的對象,你有感受到哪個是比較適合你,而且比較有魅力的做法了嗎?

書籍介紹

《學會自戀,找回被愛的自己:放下「不允許依賴」的觀念,讓自己和他人都快樂的心理學》,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

作者:和田秀樹
譯者:momiuri

看過《被討厭的勇氣》,對於「像個大人一樣地變堅強吧!」這樣的話感到疲倦;那麼,你一定要了解以「自戀」為主流的心理學。在美國諮商界蔚為流行的寇哈特學派認為,好的人際關係會讓人生更完美,而適度的自我中心、依賴他人,對朋友撒嬌,則能讓自己或是他人都過得更美好。

這是因為「自戀」是人的本性,我們內心深處總認為自己是最受人喜愛、最重要的存在。因此當人際關係出現摩擦時,不要一昧地討好對方,反而要先對自己好才行。

日本著名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在長期接觸心理諮商的過程發現,面對「無論如何都要堅強」的口號,人們往往懷疑自己有沒有能力達成;而主張接受自己的脆弱、重視自我感受的寇哈特,則更符合現代人的內心,也更能在重視自己與重視他人的心理之下,改善人際關係。

「人」無法獨自生存,「獨自堅強」無法撫平內心的傷痛。試著學習依賴他人,相信你也能重新找回快樂的自己。

getImage_(2)
Photo Credit:時報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