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果真吃下Uber東南亞業務,引發市場「獨佔」疑慮

Grab果真吃下Uber東南亞業務,引發市場「獨佔」疑慮
Photo Credit:Uber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空穴並非來風。去年底、今年初,美國、東南亞、日本等地陸續傳出Grab與Uber正在洽談併購事宜,兩家公司終於在3月即將結束前宣布證實了這個消息,但此併購案對東南亞當地的消費者、司機是否是好事,還有待觀察。

外電整理:黎柏君(南洋誌

三月中上旬,曾一度傳出Grab將收購Uber東南亞業務的消息,就在3月26日雙方都證實這件消息並完成收購,結束兩大叫車服務巨擘在東南亞分庭抗禮的局面、由總部位在新加坡的Grab「獨霸」東南亞。

根據兩造的合約,Grab將取得Uber在東南亞地區涵蓋6.2億人口的業務操作權利。而Uber將藉此併購案取得Grab 的27.5%股份,Uber的執行長也將進入Grab董事會。Grab表示,「27.5%」這個數字是根據兩公司在東南亞的市佔率所訂定。

Grab同時也將取得Uber旗下的食物遞送服務Uber Eats的操作權。Grab將繼續發展其在印尼和泰國的Grab Food服務,並在整合Uber Eats之後進一步拓展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兩者合併後,留存下來的將是Grab的平台,Uber的乘客、駕駛僅有兩周時間轉移到Grab,兩周後,Uber的app便會下線。但Uber Eats的客戶、商家和快遞員則比較幸運,轉換至Grab Food的時間較長,Uber Eats將會繼續運行至5月底。

「停火協議」的背後

這樣的「停火協議」不僅僅代表Grab的勝利,兩大公司的最大持股者Softbank軟銀集團才是真正贏家。軟銀集團的創始人孫正義早就在想辦法降低兩公司競爭,畢竟這是一塊到2025年前具有201億美元潛力的市場。軟銀掌握著目前世界上主要市場的叫車服務平台動向,其所投資的4家叫車服務平台:美國Uber、東南亞的Grab、印度Ola與中國滴滴出行,這4個平台每日提供4500萬次的乘車服務總量。

而對於總部在舊金山的Uber,「斷尾逃生」的做法可能也得以讓他們在2019的美國公開募股之前「止血」——去年Uber虧損了45億美元。這次和Grab的交易標示著全球最有價值的新創在叫車服務戰場上的撤退:2016年Uber的中國業務在瘋狂補貼駕駛和乘客的低價戰攻勢下,最終賣給了滴滴出行,去年Uber在俄羅斯也做出類似的決定、將其業務出售予Yandex。

Grab執行長陳炳耀(Anthony Tan)在聲明中指出,這次的收購代表全新時代的開始,合併後的事業將會成為在東南亞眾平台間最具有成本效益的翹楚,滿足其對東南亞乘客的承諾。

Uber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一直致力改善該公司的財務狀況,這家公司自成立以來募集了173億美元的資金,但已經燒掉107億。上月他前往印度時曾表明將把市場重心放在日本和印度,但此次併購案可能意味著Uber將比以往更加依賴北美市場。

Khosrowshahi在Uber所發佈的新聞稿上公開了給員工的一封信。他指出,「你確實可以問『合併』這件事情是不是我們現今的營運策略,畢竟從之前的中國、俄羅斯到現在的東南亞已經是第三次了。但答案是否定的。」

Khosrowshahi進一步指出,Uber的全球營運策略有個潛在的危險,那就是目前的市場戰打得太分散、導致必須同時面對太多的競爭者。「此次的收購交易讓我們可以專注在競爭自己的核心市場,同時也可以在沒有營運的其他市場中擁有有價值的、持續增長的股權。」

根據CNBC的報導指出,Khosrowshahi亦提及大概有500名位於東南亞地區的Uber員工將被轉移至Grab,而Uber的發言人也表示Uber的一些員工將繼續留下來處理亞太地區的營運業務,而且此次的交易將不會有任何人遭到解僱。

於2012年起家、成立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Grab在近幾年來向投資者募集了40億美元,最終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叫車服務公司。智庫CB Insights估計,Grab目前市值約為60億美元。Grab目前已有8,600萬次的app下載次數,服務範圍橫跨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和柬埔寨等東南亞8個國家中的191個城市。

合併引發獨佔顧慮

不過,這樣的合併案在東南亞各個市場中都引發了相同的顧慮:獨佔的後續效應。菲律賓《Rappler》訪問經濟學家Fernando Aldaba指出,從雙佔變成獨佔,沒了競爭,價格可能上揚、服務品質可能劣化。而消費者則是擔心兩家合併之後,無從比價起,也不會知道自己是否遭到不公平地交易對待,「政府應該做點事。」一名女性白領上班族這麼認為。

而早在併購案消息傳出時,馬來西亞消費者運動(Malaysia Consumers Movement)理事長Darshan Singh Dhillon就告訴《Free Malaysia Today》他的擔憂:「若合併案真的發生,馬來西亞人所享受的相當低廉服務可能會變貴,特別是在我們的傳統計程車服務如果被撲滅的情況下。」他建議馬來西亞政府透過提供優惠或是移除不必要制策障礙,鼓勵更多叫車公司進入產業,同時也提供傳統計程車公司與司機導入科技的訓練服務以提升服務品質。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楊之瑜
核稿編輯:吳象元

※ 你對這篇文章談的議題有其他想法嗎?我們非常希望收到您的投書,請寄至asean@thenewslens.com,主旨處請註明【東南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