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台生揚言「掃射學校」,叫同學「5月1日不要來學校」

留美台生揚言「掃射學校」,叫同學「5月1日不要來學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7日,一位美國最高法院的前任大法官約翰・保羅・史蒂芬指出,美國權利法案的第二條「擁槍法」其實是「18世紀的遺物」,早就不符合21世紀的現況。

目前就讀於美國賓州的一名台灣交換學生孫安佐因為曾警告同學5月1日別到學校,因為將「開槍掃射」,當地時間27日晚間遭到美國警方逮捕。自從1999年科倫拜高中(Columbine)槍擊案以來,美國就對校園槍擊特別謹慎和敏感,加上今年2月佛州高中槍擊案,以及其後大規模的反槍遊行,全美國校園聞槍色變。

(中央社)一名台灣交換生孫安佐因為曾對同學表示要「帶槍來學校掃射」,27日晚間遭到美國警方逮捕。賓州上達比警察局(Upper Darby Police)局長奇伍德(Michael Chitwood)28日在記者會上指出,警方搜查發現,台灣交換生孫安佐使用學校發放的iPad,在網路上搜尋如何購買AK-47步槍和AR-15步槍。

上達比警方表示,從孫安佐住處搜查發現的可疑物品,包括一件軍用防彈背心、加裝望遠鏡及燈光的強力十字弓以及弓箭、29發9公厘子彈、一個軍用滑雪面罩、槍枝專用隔音耳罩以及一套可疑裝置。奇伍德在記者會上說:「能夠有辦法搜集到這麼多物品,而且還不是一個美國公民,由此可見其中真的有問題。」他說:「顯然有人為疏失。」

孫安佐遭賓州警察逮捕記者會
Photo Credit:6abc Action News螢幕截圖

奇伍德在記者會上指出,根據警方調查,孫安佐目前在賓州邦納普倫德加斯特天主教高中(Bonner & Prendergast Catholic High School)就讀,日前他向同學聲稱:「5月1日不要來學校」,因為他計畫在那天要「來學校開槍掃射」,但後來他又改口對同學說,槍擊所言「只是在開玩笑」。

奇伍德說,這名學生聽到孫安佐打算到學校開槍的說詞之後便向學校師長通報,校方也在第一時間通知上達比警察局。奇伍德也表示,孫安佐2月間帶子彈到學校,還對同學展示,也曾給同學觀看他的自拍影片,影片內容是他戴著面具在操作噴火器。孫安佐27日晚間以恐怖威脅罪名遭到逮捕並移送法辦,在押等候精神鑑定,不得保釋。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孫安佐的辯護律師拉托森(Enrique Latoison)指出,孫安佐雖然對軍事有興趣,但其實不具威脅能力,他也不知道自己所開的玩笑,可能會被同學誤解,不了解目前來到的美國,經歷過許多慘痛的重大校園槍擊。

孫安佐的學生簽證是在2017年7月才生效,有效期限至2022年7月。拉托森說,孫安佐並不是像美國年輕人一樣,是在1999年科倫拜高中槍擊陰影下成長,「他才來美國5個月,他對事情的理解程度,跟我們不一樣。」

隨後,狄鶯證實被捕的孫安佐正是她與孫鵬的獨生子,孫鵬今早原定錄製節目,臨時請假取消。另有媒體報導,狄鶯明天將到美國處理。

費城WPVI電視台報導,奇伍德在記者會上表示,孫安佐也曾經跟同一位同學詢問如何買槍。

《蘋果日報》報導,狄鶯接受專訪表示,兒子從小就想當李昌鈺,想當反恐小組,想當美國警察,所以從小就很喜歡槍和武器,那些防彈背心什麼的是在台灣買的,從台灣過去的,是合法的,是俄羅斯網路上買的。他已申請到美國的犯罪心理學的大學了,今年8月就要入學。

科倫拜高中槍擊案,「大型槍擊案世代」的起始點

(中央社)孫安佐律師所提到的科倫拜高中槍擊,是1999年發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科倫拜高中的屠殺事件,當時兩名青少年槍手在校園內槍殺了12名學生和一名教師,另外造成24人受傷,隨後兩人自殺身亡。

科倫拜高中槍擊是新型態校園槍擊首例,犯人早有預謀,且以「盡可能能槍殺更多人」為目標,之後,多起大規模校園槍擊都是類似模式,包括2007年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案、2012年康乃狄克州新鎮(Newtown)桑迪胡克(Sandy Hook)小學事件,還有今年2月發生於美國佛州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的槍擊事件。

過去,這些大規模屠殺被視為個案,難以有效防範,對「後科倫拜世代」的學生而言,他們成長在隨時得防範大規模槍擊發生的校園,對於校園槍擊特別敏感。

自科倫拜高中槍擊案之後,美國各地校園陸續發生動輒數十人死傷的槍擊事件,像是近期引發全美大遊行的佛羅里達校園槍擊案,根據《轉角國際》報導,美東時間2018年2月14日,下午2點40分,美國佛州派克蘭(Parkland)的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發生槍擊事件,19歲的槍手克魯茲(Nikolas Cruz)手持半自動步槍,於校區大樓掃射,造成17死、17傷,是美國死傷第三嚴重的校園槍擊案。

324的反槍枝示威,是越戰以來最大規模遊行

(中央社)佛州槍擊案後,美國再度掀起對槍枝管制的討論。3月24日,佛州槍擊案倖存學生岡薩雷斯(Emma Gonzalez)等人發起反槍枝示威活動,這場名為「為生命而走」(March for Our Lives)的示威活動在全美遍地開花,在美國就估計超過百萬人上街頭,是越戰後最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之一。

包括亞特蘭大、巴爾的摩、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邁阿密、明尼阿波利斯、紐約、聖地牙哥和聖路易等城市都舉辦活動,遠至英國倫敦、瑞典斯德哥爾摩、澳洲雪梨都有人響應,海內外各地共有800多場遊行活動。其中華府抗議規模最大,主辦單位估計有超過80萬人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