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男子出家(下):有一個月剃度帶薪假,也可從小讀到佛教大學畢業

泰國男子出家(下):有一個月剃度帶薪假,也可從小讀到佛教大學畢業
Photo Credit: Alexis Gravel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些對血氣方剛的青年男子來說,也算是種邁向人格成熟的訓練,於是不管是出於父母期望,或自己想嘗試看看,曾出過家的男子,社會普遍認為他的性格比較成熟穩定

文:目的達泰語鄭海倫 (Helen 老師)

本文上篇請見:泰國男子出家(上):泰僧人地位崇高,連國王都要向他們行禮

然而,就像華人社會傳統所教導的「尊師重道、敬老尊賢」一樣,社會改變了,大家不再像以前實踐得那麼徹底,可是在內心深處還是覺得「或許應該還是照著這樣做比較好吧………」,
於是「出家」這件事,就這樣在傳統流失中,以簡化方式被保留了下來。

就深層意義來說,成年男子短期出家,親身體驗儉樸、知足、規律而有節制的生活,例如:每日天未亮就起床、誦經、赤足走數百公尺或數公里來回托缽取得一日食物、一天一餐或兩餐、過午不食等(不能想開冰箱就開冰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學習經典或禪坐觀察自心。

這些對血氣方剛的青年男子來說,也算是種邁向人格成熟的訓練,於是不管是出於父母期望,或自己想嘗試看看,曾出過家的男子,社會普遍認為他的性格比較成熟穩定,就如我們這兒當過兵的男生,會被認為比較成熟一樣。

傳統的短期出家,以雨季安居的三個月為下限,這是因為出家的「年齡」是以「參加幾個雨安居」(泰語的雨季叫Pansa)來計算的。

但今日泰國已有工商社會的生活型態,除了任職公家機構能有三個月公假外,一般私人公司則不太可能請長假,一般來說私人公司老闆對短期出家還是支持,國家也規定應給予一個月帶薪假,於是因應現代工商社會忙碌及人力緊縮請假不易的現實,短期出家自動縮減為一個月、兩個星期、甚至只出家一星期。

我個人有位家境極好的泰國友人,一出生就有三個保姆專門照顧,長大後個性有那麼點兒吊兒郎噹,整天總刁根煙,開老爸買給他的車到處晃,而且還最喜歡聲稱他什麼都不信。

他在結婚前依習俗短期出家,前兩三天每日打電話回家,說受不了啦要還俗回家,禁不住媽媽哀求只好勉強再忍耐下去。還記得一次跟他家人去寺院探望,我們人都已經走出來,他還打手機請妹妹買一袋可樂冰送回去!誰知兩個禮拜後回來竟變了個人,每天在家自己拜佛做早晚課,講起話來神態莊重許多,由於他出家前就很喜歡跟我聊天,所以我很清楚地看到他的轉變,原來他在寺裡碰到一位和尚似乎有一些通力,耐心地引導他靜坐觀察,又解答他多如牛毛的問題,於是他就徹底地信啦。

11379121663_01ecfeafcc_k
Photo Credit: Georgie Pauwels CC BY 2.0

當然這不是通例,只是我身旁的一個真人真事,出家去吃飯睡覺的也是大有人在,這是個人善根善緣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也有一些人是為讓父母高興,報答父母親養育之恩才短期出家,特別是曼谷以外的鄉村區域(泰語叫Khon Dangˇ Jangwad,คนต่างจังหวัด,中譯:外府人),大多數出家都是依照習俗。數年前泰國流行歌曲天王Bird Thongchai McIntyre(เบิร์ด ธงไชย แมคอินไตย์),年近四十才在泰國清邁某寺院短期出家,結果歌迷們一樣追到寺院來,我就曾在朋友家裡看過他們與和尚Thongchai(ธงไชย)的合照,相片裡的歌迷故作莊重的模樣,顯然還是遮蓋不了興奮的表情。

未成年呢,有人出家嗎?依照佛教戒律,年滿20歲的成年男子出家受227戒後,叫比丘(巴利語: Bhikkhu;泰語:ภิกษุ),未滿 20、7歲以上的出家受持十戒的叫沙彌(巴利語:Samanera;泰語:สามเณร)。而有許多家境貧窮的鄉下家庭,為讓兒子受好的教育,便把兒子送到寺裡當沙彌,只要他自己待得住且認真學習,一般來說全程免生活與學費,要讀到佛教大學畢業並不是難事。

所以這種傳統可以說也讓貧窮人家有另一條出路可翻身,透過在精神領域的努力學習,成為受人尊敬的僧人,而在受完教育再捨戒還俗、進入社會工作結婚生子的比率也相當高。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請見:目的達泰語教室 Mudita Thai Center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

※ 你對這篇文章談的議題有其他想法嗎?我們非常希望收到您的投書,請寄至asean@thenewslens.com,主旨處請註明【東南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