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治癌:醫生想的可能跟你不一樣

關於治癌:醫生想的可能跟你不一樣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您可能不知道,在治療的觀念和了解上,您的認知可能和醫生相差非常的大。

文:周志銘(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

絕大部分的醫生都是心懸於病人的治療成效的,既為病情的改善同感欣悅,也為病情的惡化扼腕難過。然而,您可能不知道,在治療的觀念和了解上,您的認知可能和醫生相差非常的大:

  • 您可能認為:「醫生給我的化學治療,既然是專業考量下最好的選擇,應該會很有效吧!」

前一句話是對的,沒有醫生會壞心到給病人「次佳」或「較差」的選擇,但是很抱歉的,後面的推論就大有問題,會不會有效,醫生往往也沒有把握。很多人誤以為抗癌治療就跟爸爸媽媽服用的高血壓、糖尿病藥物一樣,只要按時規則服藥,一定會有效果。其實不然,大部分化療處方,對於不同腫瘤,都有不同的有效率,有的可能低至10%,有的可能高達90%,這是幾十人幾百人的治療總成績,可是對於單一病人,醫生卻難以事先預測會不會有效,因此會出現有效率僅10%的化療處方,有人療效卻非常的好;相反的,有效率高達90%的處方,也有人運氣不好,越治療腫瘤變越大,完全沒效。

看來,不僅過半數的癌症起因可能歸咎於運氣不好(Science科學期刊 2015年1月),連化療有沒有效可能也跟運氣好壞大有關係!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癌細胞對藥物的敏感度或抗藥性都不一樣,無法事先得知,通常都得治療一陣子後做了療效分析才能知道是否「一分耕耘,有一分收穫,或是半點收穫也沒有」。

  • 您可能認為:「周醫師開給我標靶藥物醫治肝癌,吃了三個月,腫瘤沒大沒小,我失望透了,他卻認為有點療效,建議我繼續服用,搞什麼嘛!」

病人都期望辛苦治療後,腫瘤能順利縮小,因此一旦沒有縮小,自然會認為治療失敗。可是對於某些一向惡名昭彰對藥物相當頑固(抗藥性強) 的腫瘤來說,能達到「持平」或許已屬不簡單了!以肝癌為例,過去幾十年來一直缺乏有效的藥物,直到近來,才有蕾莎瓦(nexavar, sorafenib)的問世。可是您知道嗎,它的有效率只有4至5%(註:腫瘤學的有效率採用高標準的定義:治療前後腫瘤面積要縮小50%或以上才算有效, 面積縮小不到 50%的僅能稱為「穩定」或「持平」),另外有高達60%的人腫瘤沒大沒小,「穩定」了幾個月,因而使得服用蕾莎瓦治療的實驗組病人之中位數存活期比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多了兩個半月,達到有意義的延長,因此獲准上市使用。

您看,大部分人的腫瘤其實並沒有明顯縮小,而是暫時停止了增長一陣子,最終反映在存活期的延長上,這樣也算是具有療效的啦!因此,別誤會周醫師了,真的,有些難治的腫瘤,如果我們把療效的期望值拉得太高,非得看到明顯縮小不可,到時候可能挫折感會非常的大,如果因此任意提早換藥或終止治療的話,很可能反而喪失了延長生命的機會。

  • 您可能認為:「我乳癌開刀,是第三期,醫師要我做化療,打了三次,還有五次,可是我已經受不了了,可不可以排個檢查看看,如果沒有殘存的癌細胞存在,我可不可以不要再打了?」

這是不少接受手術後輔助性化療癌友的共同心聲。「打了三次,到底有沒有效啊?」『真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哩!』「什麼,你也不知道,那我為什麼要打針啊?」 沒騙您的,醫師真的不知道!多數腫瘤以手術切除乾淨為根治癌病之最重要武器,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癌細胞是否在手術前就已經擴散出去了,譬如說有100顆癌細胞在手術前就沿著血管或淋巴管跑到遠處器官,這麼少的漏網之魚,不管您用正子(PET)或電腦斷層(CT)掃描,根本就檢查不出來,但是隨著時間癌細胞數目會漸增加,通常一直要到已經有了數百萬或數千萬顆癌細胞,形成約莫0.2至0.4公分的腫塊時,才能被精密的影像檢查偵測出來,此時我們驚覺不對,趕忙開始做化療來抗癌,面對的是那麼龐大的癌細胞數,肯定是會非常吃力的。

相反地,如果能在剛做完手術,趁殘存癌細胞(如果存在的話)數目最少的時候就做化療,應該比較會有療效吧 ! 試想一樣的藥物,要來殺100個癌細胞,成功的機會當然遠比要殺100萬個癌細胞來得大很多。過去二、三十年的臨床試驗研究,也的確證明了這一點,也就是在許多器官的腫瘤(如乳癌、大腸癌、肺癌、卵巢癌等等),如果您能接受手術後的輔助性化療,其三、五年,甚至十年的復發率或整體存活率都明顯優於使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有時甚至相對差距高達30-40%之多!只是,這樣一個整群病人具有的治療上的好處,並沒辦法代表單一病患治療是否有效,因為手術後的化療,已經找不到腫瘤來評估療效了;換言之,我們對付的是個看不到的敵人!

  • 您可能認為:「哇!這個人好勇敢噢,報上說她本來是乳癌第三期,這三年來,又陸續得到了淋巴癌、骨癌、肝癌、肺癌,最近又被發現腦癌,但她還是很勇敢地持續接受治療,關關難過關關過…….」

每隔一陣子,報紙上常會出現這樣的感人抗癌故事,感動之餘,您可能會覺得奇怪,怎麼會有那麼倒楣的人,居然有那麼多種不同的癌病找上門來。其實,這往往純屬誤會,病人前前後後得到的只有一種癌病,就是乳癌,其他器官的癌病都是由乳癌轉移出去的,並不是同時患有淋巴癌、骨癌…..,不管乳癌細胞跑到哪裡,原則上仍然要以乳癌的藥物來治療,而不是以轉移部位的藥物來治療(例如乳癌有肺轉移,不是使用肺癌的藥),這點也是病友常會有的誤解。

醫生想的,是不是真的跟您不太一樣呢?

本文經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