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日落,都更進一步將她推向陌生男人帶走她的那天,而她只有12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那男人將她拖入夜色時,她還無法理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從小生長在女人不該被陌生人看見的地方,她多少瞭解事情不太對勁......
巴基斯坦合法的結婚年齡為男生18歲、女生16歲,但他們在這個年紀都還無法開車、投票或擁有銀行帳戶,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巴基斯坦70%的女孩子都在16歲以前就已嫁為人婦。
阿尤布(Mohammad Ayub)是出生拉合爾(Lahore)、在英國受訓的精神科醫師,他曾照顧蘇丹童子軍以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年輕成員,現在則是塞杜沙里夫教學醫院(Saidu Sharif Teaching Hospital)的管理者。醫院所在地斯瓦河谷(Swat Valley),便是因恐怖份子在這裡企圖射殺提倡女孩教育的15歲馬拉拉而備受矚目,「我看過小孩子托著比自己身材還大的槍,」他說。「但這些女孩…真是悲劇。」
許多年幼的新娘都帶著嚴重的病痛來找阿尤布,有些瞎了,有些則是麻痺,這都是俗稱「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的心理疾病所導致,根據阿尤布的說法,西方對這病的瞭解少之又少,但從20世紀初開始,這種疾病便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的部落地區大肆流行,這是某種心理壓力呈現於外在生理病徵的疾病,會造成像抽蓄、麻痺或癲癇的症狀。
「這裡的女性無法為自己發聲,尤其是小女孩,」阿尤布說。「她們無法表達『不!我不要結婚』的想法,所以就一直埋藏在心裡,最終這些情緒就會藉由某種生理病症展現出來,我們這裡有一堆這樣的女性,僅僅在我的診間,每天就有三四個相同症狀的病患,每天耶,全都是13、14歲的已婚女孩。」
根據已登記的個案與地方紀錄,童婚新娘的平均年齡大約介在5到9歲之間,也就是說,在部落地區,長於這個年紀的女孩大多都已有了婚約-這個推論讓我們看到,要改變巴基斯坦這項根深蒂固的傳統,是相當艱鉅的挑戰。

Photo Credit:Foreign Policy
瑪南(Mahnun)8歲的時候,族長會議裁決她將成為童婚新娘,瑪南的姐姐當時10歲,已許配給一位堂兄,這樣的故事不厭其煩地上演:一宗土地糾紛,接著有人犯罪,受害家屬尋仇,然後再由當地有權有勢的男性領袖組成族長會議,並宣佈一位女孩的悲慘命運。但瑪南的情況比較少見,因為她爸爸既是犯錯的人也是位愛女兒的父親,所以不願接受決議。
他懇求族長們,讓他用所有的財產來交換女兒,她母親也發誓,自己不會活著看女兒被陌生人帶走,當她聽到裁決結果時放聲尖叫:「她們可以殺了我,但不可以把我女兒帶走,我不會讓他們帶走我女兒。」她跟我們說:受害家屬表示他們不接受這個女孩以外的條件,因此族長會議就這麼決定了。
瑪南一家沒有選擇,只好收拾一些衣物,以及任何可以帶走的用具,趁黑夜逃走,他們丟下一切,展開逃亡的日子。
現在她們一家四口生活在分得的破舊房間,與其他家庭共住在毀壞不堪的宅院裡,這裡沒有電,廁所是房外一個沒有牆壁遮掩的坑洞,有幾個可以用來裝水洗澡的桶子,煮飯就只能用唯一一個從家裡帶來的平底鍋,架在庭院燒紅的木材上。
瑪南的父親靠著擔任駕駛的臨時工作養家,但工作約到了後,就一直失業到現在,「我們得向別人借錢才能餵養孩子,我們有沒選擇,」他說。「沒有什麼比兩個女兒以及她們的人生更重要的了。」

下課後嬉鬧的巴基斯坦女孩。Photo Credit:DFID –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C BY 2.0
從其中一扇窗望出去,遠方覆蓋著白雪的山,像一幅掛在牆上的畫,另一個角落則疊著厚重的毛毯,這是同情他們的鄰居送的,但瑪南一家仍害怕附近的人,瑪南的母親說道:「我們在這個新村莊還未告訴任何人她是童婚新娘,如果他們知道了,不會放過我們。違背族長會議的裁決並逃跑會被視為背叛,絕不被原諒。」
「每一天我們都活在恐懼中,如果我們被找到了怎麼辦?」瑪南媽媽說。她陪著兩個女兒去上學,並在那裡等到下課,現在10歲的瑪南正在讀七年級,並夢想有一天成為法官,她充滿希望地說:「將來我要禁止童婚新娘的習俗,而且我要把這麼做的男人關進監牢。」
「她現在越來越皮了,因為她知道我們深愛著她。」瑪南父親跟我們說,並給了瑪南一個溫暖的微笑。
本文獲Foreign Policy授權刊登,原文請見: Malala’s Forgotten Sisters(7.12.2013)
想更進一步了解巴基斯坦人權議題,可參考組織Sightsavers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