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梅是何許人?中央社第一個女記者、22歲嫁飛虎將軍,她又如何成為美中台的「密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時文章回顧陳香梅生平,提及她精通中國方言和英語,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中央通訊社記者,在昆明遇見陳納德。相差30多歲的兩人1947年在上海結婚,育有2女。
(中央社)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首望故鄉。」這是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Claire Chennault)遺孀回憶她的中央社記者生涯時,用來破題的七言絕句。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這位傳奇人物的辭世,或許聽來老套,卻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陳香梅日前逝世,享壽94歲。紐約時報指她曾是華府能見度最高的平民之一,有著鮮明反共色彩,並在丈夫死後踏入外交圈,扮演密使穿梭亞洲多國。陳香梅3月30日在華府寓所逝世,女兒陳美麗表示,陳香梅死因是去年12月中風引起的併發症。
陳香梅,1925年6月23日生於北京。家境優渥的她,青春時期是在烽火中成長,第一份工作就是中央社記者,這個工作影響了她的一生。她在「中央社人的故事」一書中親筆為文回顧了這段過往,文章開頭就是李商隱的這首「少年行」,一定程度反映著她的鄉情與惆悵。
「我於1944年,中國對日抗戰第7年,也是抗戰結束前一年在昆明加入中央通訊社,是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我是抗戰時期的流亡學生,在嶺南大學唸的是文學系,在真光中學和嶺南大學期間一直負責校刊的編輯工作,流亡到雲南的昆明後,由朋友介紹考入中央社,是我離開學校後第一份工作。
當時中央社不任用女記者,錄用我算是破例,也可以說是開戒了。首先我被安排在編輯部工作,我的任務是在晚上把所有來稿一一閱讀後,除了修改外再加標題,因為在中學和大學有了做編輯的經驗,所以對這項工作可以說是駕輕就熟,順手拈來,雖然工作到午夜才截稿,但不以為苦。
我做晚間編輯不久就被升調到採訪部,因為我會講和寫英語,順理成章被派到外事組,多半採訪美軍在華的任務和中美空軍共同抗日、保衛大後方的領空等消息,我也經常去參加美軍第14航空隊在昆明巫家壩基地的新聞發布會,並有機會寫了兩篇美國空軍領袖飛虎隊領導人陳納德中將的專訪。那時陳納德真是個風雲人物,我對他協助苦難的中國有無限的敬仰。」
相識頭兩年,陳香梅與陳納德並不特別熟稔。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前的夏天,陳納德與美國國務院意見相左,決定辭職返國,昆明當地為他舉辦歡送會,大家圍著他依依送別,陳香梅準備離去時,陳納德走向她說:「你不和我握手就準備離開了嗎?」那刻,兩人似乎才察覺彼此的情意。
後來,在陳納德積極追求下,陳香梅答應了他的求婚,但是父親並不贊成,畢竟兩人年齡相差懸殊。拗不過女兒的決心,父親最後還是同意了他們的婚事。1947年12月,他們在上海虹橋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當時22歲的陳香梅說:「我們像在沙漠中發現了綠洲,我們尋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找到了永恆不滅的深情。」她直言「中央社該說是我們的紅娘」。
因為嫁給陳納德,陳香梅的人生大大轉變。他們夫婦與當時的總統蔣介石、蔣夫人宋美齡關係友好,她與陳納德育有兩個女兒陳美華、陳美麗,名字還是宋美齡取的。
陳香梅與陳納德感情很好,她把兩人相戀、婚姻故事寫成自傳小說「一千個春天」(A Thousand Spring,曾譯為中、日、韓等多種語文出版),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暢銷書排行榜。兩人結縭10年,為什麼是一千個春天?陳香梅形容他們夫婦「聚少離多,每期小敘,就如驚鴻一掠」,換算下來,夫婦真正相聚時日不過一千天,但是對她來說,與陳納德相聚的每一天,都是和煦的春天。
1958年,陳納德因肺癌辭世,享壽64歲,這時陳香梅才33歲。
雅言文化出版公司創辦人顏擇雅也在臉書分享,「陳香梅對我來說的最大意義不是中美外交,不是她誇張的臉妝,不是終結越戰的巴黎和談秘辛,而是她的回憶錄啟發這首美好的情歌。陳香梅一開始是陳納德的婚外情,扶正後婚姻維持11年即守寡。梁弘志真是天才,蔡琴與李建復兩人歌聲也搭配超美。」
陳納德1958年死於肺癌,享壽67歲。陳香梅之後移居華府,加入共和黨,成為華府社交圈風雲人物。
《BBC中文網》報導,對於在美國最初的時光,陳香梅曾在給蔣經國夫人蔣方良的一封信中說,「我初來美國時年紀輕,我的丈夫雖然愛我,但他是美國人,無論如何無法了解一個中國少女異鄉異客的心情,雖然我曾隨著陳納德將軍領略了很多民眾對英雄的崇拜與喝彩,但我總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影子,陽光西落時,影子也不知飄落何處。」
陳香梅不甘於做「影子」,她開始在美國政壇嶄露頭角。1963年,陳香梅初涉政壇,接受時任總統甘迺迪委任,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此後,先後被八位總統委以重任,為尼克森、雷根等政府工作。1989年,在老布希政府,她再次擔任總統核心顧問職位。
陳香梅成為了華盛頓政治圈最有影響力的華人女性。當時有外界評論稱,她在冷戰的特殊時期,成為中美溝通的「掮客」,只擔任有職無薪的顧問角色。
1981年,陳香梅回到出生地北京,但是以美國總統雷根特使的身份出訪,那是陳香梅闊別33年後首次回到中國。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與代表團會面,將陳香梅放到接待主座,並說「陳香梅坐第一,參議員史蒂芬先生坐第二,因為參議員在美國有100個,而陳香梅嘛,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
Tags:
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灣全英文課程HEC Liège EDBA,把博士頭銜鍍金在您的名片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業界對具備博士學位的高階主管需求日益增長,但在忙碌的工作卻難以腾出時間攻讀博士學位。幸運的是,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開設了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最快可在2年內完成博士課程與發表,為渴望提升自我和更新產業知識的高階主管與企業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機會。
現代商業界對於高階主管具備博士學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許多專業人士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難以腾出足夠時間攻讀博士學位。幸運的是,現在有一個解決方案:比利時列日大學在台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除了提供一個在職攻讀歐洲頂尖企管博士的機會,還提供了一系列研討會發表的協助與各領域的專家建立強烈的人脈連結,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專班最快可以在2年內完成博士課程與發表,為那些渴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更新產業知識的高階主管與企業家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學習機會。

學術研究與實務兼顧,提升個人品牌影響力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家與高階主管必須面對複雜的挑戰,例如: 全球化所產生的地緣政治動盪、技術快速創新造成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等。EDBA博士學位能夠提供深入的商業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企業家及專業經理人能夠更好地應對這些整合與挑戰。此外,博士學位也是個人品牌建立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商業界享有崇高的聲望和尊重,為高階主管及企業負責人打開更多商業拓展的機會,並且是領導者和決策者的首選。
擁有博士學位不僅展示了專業經理人的學術涵養,也體現了他們對自己產業發展的承諾和毅力。學位的獲得除了彰顯其頭銜與專業能力,更增加自信並開展職涯與事業願景。完成學位後除了成為該領域之專家,並增強自己在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力,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學位也為高階經理人開啟了更多的不同產業的交流機會和晉升通道。許多企業和組織都尋求具有博士學位的高階主管、董事,他們被認為具有深入的商業洞察力和領導能力。

全台獨家全英文授課環境接軌全球最新商業議題
比利時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在台以全英文授課為特點,為學員提供了一個全英語環境的學習機會。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學員的英語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全球商業環境中更自信地交流和合作。此外,彙集了一流的教授和業界專家,他們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學術造詣,能夠為博士候選人們提供專業指導和深入的商業洞察力。
時間效益最大化 – 兩年完成,學習品質不打折
比利時列日大學的高階企管博士提供了一個精心設計的課程結構和專業指導的學習方案,使博士候選人能夠最快2年內完成學位與發表。首先,課程內容涵蓋了企業管理領域的核心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從策略管理到領導力發展,從知識創新到市場行銷工具的革新等。其次,博士班提供了個別化指導和專業支持。除了每位學員將被指派一位專業的指導教授提供個人的指導,課程模組更導入了每學期兩天的獨立學習課程(Independent study),由列日大學欽點的導師親自手把手帶領博士候選人完成研討會、期刊以及畢業論文答辯。這種一對一的指導可以加快學習進程,確保學員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學業要求。

就讀比利時列日大學高階企管博士,完整您的事業版圖
最後,快速攻讀高階企管博士班對於高階主管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列日大學在台全英文授課的高階企管博士班不僅提供了學術、知識和實踐技能,還培養了企業家與高階主管在全球商業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這些都是現代商業領袖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才能在全球化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比利時國立列日大學EDBA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