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女醫護員衝上台救人卻被「請下去」,「相撲平台」為何成為女性禁地?

女醫護員衝上台救人卻被「請下去」,「相撲平台」為何成為女性禁地?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相撲迄今仍保有諸多傳統和習慣,其中一項「嚴禁女性進入土俵(即相撲擂台)」,協會據此曾拒絕過女性選手、政治人物、甚至連醫護人員上台急救,也被要求離開。

被視為日本國粹的相撲,近日卻因一起意外事件,成為討論女性議題的熱點。在一場職業相撲巡迴賽上,一名女性醫護人員為了急救昏倒在場上的市長,進入被視為女性禁地的相撲擂台「土俵」上,卻被場內廣播一再要求離開「土俵」,事後還傳出有觀眾目擊在女性走下土俵後,工作人員開始在其上灑鹽的情況,引發外界撻伐,批評「罔顧人命的傳統,令人感到恐懼」。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4月4日,在大相撲春季巡迴演出時,舞鶴市長多多見良三在致詞時突然昏倒。

事發當時正在土俵內協助急救的舞鶴市市民文化環境部長飯尾雅信回想說,自己看到市長突然昏倒,就趕緊衝上土俵。他說,接著有一位女性進入土俵內,相關人士問這位女性是不是醫療人員,這位女性說自己是護士,會做心肺復甦術;他於是從旁協助把市長的領帶及襯衫脫掉。

飯尾雅信說,就在最緊要的時刻,聽到大約3次廣播要求這位女性離開土俵。他聽到這位女性說:「明明就是在救人,為何要這樣?」

根據影片,一開始幾位男性衝上土俵,卻完全不知如何處置,直到一名女性衝上土俵(13秒),撥開人群開始進行CPR急救。而另一名女性不久後也來到土俵上(23秒),開始協助急救。不過此時大會廣播卻重複響起:「請女性離開土俵、請女性離開土俵。」並且要求由男性處理即可。

但從影片中,站在土俵上的男性們卻都只是圍觀,束手無措,直到有一名男性接手CPR,以及數名男性消防人員將多多見良三抬走後,她們才陸續走下土俵。

《自由時報》報導,目擊者指稱,該協會在女子離開土俵後,就開始大撒鹽巴(相撲比賽前的一種「去污」、維持土俵神聖性的儀式),當時還有好幾名男子在土俵上,似乎旨在補救相撲自古以來禁止「不潔的」女性踏入土俵一步的陳規。

醫護人員並未放棄急救,舞鶴市長多多見良三送醫後被診斷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經過手術治療病情穩定,須住院靜養約一個月,目前職務由副市長代理。

不過這件事情,也引發日本國、內外媒體大篇幅報導。《日本放送協會》就摘錄美國《華盛頓郵報》一篇以「日本女性試圖在土俵上救人,卻因『不潔』被要求離場」為題的報導,點出這一事件讓人們對日本傳統和文化中,對於女性種種不平等的關注。

日本媒體
Photo Credit: NHK 網站截圖

《中央社》報導,而身為相撲迷、日本漫畫家畠山秀樹,也忍不住跳出來批評相撲協會。

他說,真是愚蠢至極,只要在廣播前多想一秒,就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就算讓女性進到土俵內,既不會影響相撲比賽的票房收入,也不會讓相撲失去神聖性,想不透為何要這麼堅持?

由於事情引發外界關注,日本相撲協會高層幹部也進行討論,結論是未來遇到緊急情況時,必須以人命至上作為最優先考量,然後彈性因應;未來也將徹底檢討急救措施及場內廣播方式。

不過,日本相撲協會幹部表示,沒有什麼事比人命更重要,至於女性不能進入土俵,那是不同層次的問題。

女性為何不能進入相撲台?

《紐約時報》 報導,相撲的起源,和日本神道教的豐收儀式有關。根據一派說法,相撲比賽最初是為了娛樂豐收女神,農民相信如果女性進入土俵,會引起女神的忌妒和憤怒,最終將破壞收穫。

《赫芬頓郵報》日文版報導,土俵不只是運動場地,同時也作為神道祭事的一環,因此就像是許多日本的宗教聖地一般,每個月會有生理期的女性也成為相撲禁忌的一環。不過日本也有不少宗教場所早就解禁,像是富士山(江戶時代後期)與比叡山(明治五年)的靈場都可讓女性進入,倒是相撲界對此依舊保守如故。

不過,雖然日本向來有「女性不准登上土俵」的傳統,但這個「傳統」究竟從何而起,其實也有爭論。因為根據日本最早的相撲記載之一、《日本書記》所寫,相撲的參與者就是天皇的女官(采女)。在近代的民間故事集《義殘後覺》(16世紀之後成書)中,也記載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確實有女性力士存在。一直到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公開對決、供人觀看的女子相撲才成為禁忌。

而日本相撲界,早前也發生與性別有關的爭議事件。

《日本時報》指出,該議題第一次引起大眾注意是在1978年,當時一名 10歲的女孩在兒童相撲比賽中進入決賽,但日本相撲協會不准他在藏前國技館參加決賽,理由就是「國技館的土俵不准女子進入」。

1990年,日本首位女性內閣官房長官(國務大臣)森山眞弓要求總理大臣獎盃讓她進入土俵頒獎,卻遭到協會拒絕。而在2000年,當時的大阪府知事太田房江希望能在千秋樂(比賽最後一天)親手致贈府知事獎給獲獎選手,也一樣遭到相撲協會以其女性身份拒絕。

根據《紐約時報》當年報導,日本相撲協會的一位官員說,禁止女性進入土俵與性別歧視無關,而是一個應該得到尊重的古老傳統。

當時的協會主席(Katsuo Tokitsukaze)表示,「在我看來,相撲協會在保持自己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改變價值觀和對歷史的看法是完全合理的。」不過他也暗示太田房江,不要在這件事上「硬碰硬」。

時隔18年,女性不能進入土俵,再度因「救人事件」在網路上引起討論。

《地球圖輯隊》報導,裁判在事件當下的反應則引起日本網友的憤怒,許多人對裁判比起人命關天,更在乎傳統的行為感到不滿,一名在護理學校就學的學生便寫到:「如果你叫一個試圖救人的工作者『離開現場』,基本上就是叫被救援者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