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最佳移居國度排行 台灣勝過香港、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匯豐公司一語道盡台灣的好:「優良的健保制度、可以負擔的生活型態還有生氣蓬勃的台灣文化,都讓這裡成為海外移居族最棒的地方。」
受夠你的工作了嗎?實在很想到個全新的環境認識自己?你有千萬個說服自己放下手邊重擔轉向新東家的好理由,但一想到「新工作的所在地」時,換工作就變成一種遙遠的夢。
原因無他,因為在決定新的工作地點前,你要太多得先細細思量的條件:工作機會多寡、薪資水平、生活品質、社會安全以及有無孩童照顧措施……等等。但在你放棄轉跑道關上視窗前,來看看匯豐公司(HSBC)最新出爐的「最佳海外移居排行榜」吧,這或許會幫你在一團亂的思緒中理出個線頭。
根據該調查,他們是以居住經驗、經濟狀況、外國人養育孩童等等條件去進行排序,當然,你也是可以根據他們提到的城市,擬一份屬於你個人的海外移居夢想地囉。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1. 瑞士 Switzerland
是的,就是瑞士。生活在瑞士真的很棒,你放眼望去可以見到壯闊的阿爾卑斯山,美麗的滑雪場、美味的食物,當然,還有那知名的瑞士巧克力 。這裡的經濟狀況也是世界級的第一等好。
在瑞士當地,四分之一的海外移居族平均薪資超過20萬美金,這是全球平均薪資水平的2倍以上,但是,高所得的原因是因為當地的物價高昂,從生活日用、健保、住屋到娛樂花費,通通都高得讓你咋舌。
會讓瑞士成為海外移居最佳地的原因,主要是當地美妙的景致,以及各種夏天和冬天都能從事的活動;此外,瑞士位在歐洲中部的位置,讓旅行他國變得格外方便,只需要搭上火車,你就可以抵達德國、法國還有義大利等地。
根據移居當地的Rachel Southern的總結:「在瑞士,你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有群山讓你在冬天進行滑雪等活動,還有湖泊讓你在夏天進行水上活動。這裡的健保制度很好,就連大眾交通運輸都讓你讚不絕口。」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2. 新加坡 Singapore
匯豐公司的點評:「那些想找好的生活品質和經濟的人,選新加坡準沒錯。」
經濟措施還有居住經驗來評等時,新加坡是第3名的佳績;這裡擁有良好的孩童照護與教育制度,所以對有家眷的海外移居族來說,就成了很棒的目的地。過去,英國教育部長就曾建議要採用新加坡的教育體制。
值得注意的是,想到新加坡的人,最好是真的一心想在當地工作的人,因為不少人就表示在新加坡的工作必須相當努力,這也表示會讓工作佔去大部分的生活,調查也顯示,有53%的移居族談到他們擔心工作會有不保的問題。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3. 中國 China
如果說,從共產黨、空氣汙染或是醫療制度來看時,中國真的不是個會吸引人移居的地方,不過呢,他們吸引人的原因卻可以壓過這些負面印象。
近年來,中國強勢攀升的經濟情況成了許多海外移居族的搬家首選,一位移居族就曾清楚指出,中國擁有「好的工作機會,同時競爭情況較少」。
看到社交生活項目時,中國也有排名第3的佳績,當地友善的文化以及多元的運動風氣都讓中國變得吸引人。如果你愛四處旅行,那麼中國境內有成千上萬個景點等著你,你想到亞太各國遊覽也是很容易。如果你是個喜歡在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的人,中國也是好選擇,有49%的移居族表示當地在這個項目的表現已經越來越好。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4. 德國 Germany
如果養育孩子是你考慮移居地的優先條件,那麼德國在這個項目上的表示是排名第3,當地優良的經濟表現也讓87%的移居族表達滿意,這比全球平均62%的滿意度高出許多。
穩定的政局還有犯罪率低等,也讓德國變得誘人,80%的移居族表示生活在德國比生活在他們自家還安全。
但是,如果你是介意生活花費還有喜歡社交生活的人,德國就不會是最好的選擇。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5. 巴林 Bahrain
和其他同處波斯灣上的國家不同,巴林並沒有石油資源可以依靠,這裡的經濟幾乎依靠銀行投資業還有觀光業來支撐,這樣的背景,讓巴林成為想融入中東文化的海外移居族的首選。
一名移居族就說:「當地人對海外來的移居者相當友善。」
巴林在「居住經驗」上排名世界第2,而經濟表現上則是排名第11。大部分的移居族表示,他們在巴林的收入比自家賺的多,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有許多可自由運用的金錢,因為巴林的生活消費和住屋會花去大部分的收入。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6. 紐西蘭 New Zealand
紐西蘭的犯罪率低,而在匯豐公司的調查中,當地在孩子的生活品質項目上表現特優,例如想將孩子養成一名身心發展健全且自信的父母們,紐西蘭就會是首選。而紐西蘭政府對於移居族,也是大表熱情地不斷招手。
但是呢,說到經濟項目的表現時,紐西蘭表現就沒那麼好,因為許多移居當地的人就談到,這裡的個人可自由運用收入不高。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7. 泰國 Thailand
無庸置疑,泰國的美景讓他們成了相當受歡迎的移居地;泰國的整體居住經驗、氣候還有住屋花費等等項目,都表現優異。
移居當地的民眾表示,他們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很高,當地也有各種娛樂休閒管道讓人花費。想找美食還有五花八門的夜市與市場,泰國絕對讓你滿足,想在境內四處旅遊也是很方便的事情,79%的移居族就表示在泰國旅遊很容易。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