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選擇大學主修的迷思,你中了幾個?

六個選擇大學主修的迷思,你中了幾個?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約時報不久前指出選擇大學主修的迷思,看看你中了幾個。

選擇科系時,不少人的決定依據是家人朋友的意見,就算進一步諮詢過來人,可以參考的方向仍有限。可能是因為我們對於選擇科系,一直想錯了。

美國大學各科主修畢業生的收入預測:

1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資料來源: by Douglas A. Webber

紐約時報不久前指出選擇大學主修的迷思,看看你中了幾個。

迷思一:選賺大錢的科系就對了?

英文裡稱STEM的科系: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家長和學生的想法是,具備這些專業能帶來高薪,但一個專業內,仍有很大的薪資差距。

主修STEM或商管科系,拿到最高薪的一群人,收入或許高於其他專業,但是幾個專業中的中等薪資卻差不多。

美國大學各種主修畢業生,屬於中等收入者的終身薪資分別是:

  • 商管主修→286萬美元
  • 歷史主修→264萬美元
  • 心理學主修→257萬美元
  • 英語主修(收入排行前40%者)→276萬美元

迷思二:選科系不分性別?

喬治城大學教育與勞動力中心(Georgetown University\'s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調查,美國女生在這些主修科系中的佔比是:

  • 商業經濟→31%
  • 化學工程→28%
  • 計算機科學→20%
  • 電氣工程→10%
  • 機械工程→8%

此中心主任說,選擇這些領域的女生如增加百分之十,男女薪資差距就會大幅縮小。

迷思三:選系(主修)比選校重要?

紐時報導,熱門大學的校友、同學組成的職涯網路相對佳。這些學校中,學生選系也比較不收入導向,更多人選擇藝術、人文與社會學科。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能靠人脈圈,找到好工作。分析顯示,不太熱門的學校裡,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與職業相關的科系,如商業、衛生、教育;熱門學校中,僅四分之一學生選擇這些科系。

迷思四:選文科找不到工作?

過去30年來,就業、薪資成長幅度最大的,是需要軟實力和思考能力的工作。

──哈佛大學教育與經濟學副教授David J. Deming研究

文科找工作的門檻在第一份工作,但文科畢業生如能透過線上課程、輔系、實習掌握以下任一相關技能,獲得第一份工作的機率就可提高一倍:

  • 社交媒體
  • 視覺設計
  • 數據分析
  • 電腦程式
  • IT網路
  • 行銷
  • 業務
  • 商管

迷思五:主修要盡快選定?

紐時提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對全美進行調查,認為自己不會更換主修科系的學生中,有五分之一在第一學年後換了主修。能先體驗、了解各種課程差異,或透過旅行、參加社團,更了解希望投入領域,可以降低一、兩學期後才轉換主修的風險。

迷思六:你需要主修科系?

MIT教授Christine Ortiz正在規劃一所沒有主修科系的大學,她告訴紐約時報,「主修專業源自大學的學術架構,和經典學科相連。沒有必要這樣限制主修。它們無法考量到跨學科的新興領域。」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華盛頓州立常青學院等校,也開放學生不選主修,為自己設計學程。

大學科系經常跟不上職場的變化,許多工作可能自動化、被電腦程式取代,依據當前工作選擇主修科系,顯然不是絕對。

參考資料

本文經英語島雜誌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