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年輕人「天然獨」?其實是「反統一」!七成願意為台灣而戰

台灣年輕人「天然獨」?其實是「反統一」!七成願意為台灣而戰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統獨問題的討論常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論述,根據台灣民主基金會的統計,台灣青年對民主與統獨的意向和大眾的認知非常不同,不禁令人思考過去刻意的錯誤描繪對誰最有好處,又是哪樣的媒體或公眾人物最喜歡提出這類的觀點?

文:陳方隅(密西根州立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台灣年輕人有所謂「天然獨」存在嗎?人們支持民主政治嗎?如果中共開戰了,會願意防衛台灣嗎?

關於這些問題,已有不少的調查研究描繪出台灣人們不同面向的政治態度。然而,近幾年不少讀者們應該時常會看到一種說法:主張台獨的人都不想要防衛台灣。這樣的看法其實不只在台灣,在美國的兩岸關係政策圈,包括不少智庫或是此領域的專業學者們常常會認為:台灣獨立議題是對中國的挑釁,而台灣人們又不願意防衛自己,尤其年輕人常是不負責任的台獨分子。最後常常下的結論就是「我們最好不要讓中國不開心」之類的。

不過,這些說法有根據嗎?到底台灣人(尤其年輕人)的政治態度為何?

台灣民主基金會從2011年起,每年會進行兩次調查研究,由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來執行,追縱台灣人們的政治態度。在2018年2月至3月間所進行的這波調查當中,為了更精準地探索年輕人們的政治態度,於是刻意讓樣本當中39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提升(當然,用40歲當切點是一個主觀設定的標準,在社會科學研究當中會有不同的年齡層切法)。在總人口當中39歲以下佔38%、40歲以上佔62%,而在這次抽樣當中,兩個群體的樣本數分別為825及747,讓年輕人比例佔有效樣本的51%。[1]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徐斯儉,於2018年4月3日,在華府智庫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GTI)公開發表這波調查的一些重要敘述統計資訊,發表之後經媒體報導,在網路上以及新聞媒體上面引起很大的迴響與討論(當然也包括各種酸民文以及指控文)。本文將對這個調查當中的重要問題做一些更詳細的描述和討論。

一、民主支持度:年輕人支持民主政治、反對威權

首先來看的是台灣人的「民主支持度」,在問卷當中問題是:「即使民主有其問題存在,但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人的民主支持度從2011年開始的趨勢是穩定的,而且年輕人普遍來說的民主支持度很高,有86.2%的人回答同意。

跟歐美相比,台灣年輕人的民主支持度也是很高的。Foa & Mounk兩位學者於2016年在Journal of Democracy上面發表文章《The Danger of Deconsolidation: The Democratic Disconnect》,當中指出歐美都出現了對民主支持度下降、對威權政體接受度上升的狀況(問卷是問:民主制度對於這個國家的運作是不是很壞的一件事)。這次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調查也加入一題去問受試者,是否認為採用威權體制對台灣來說會是好事。結果發現,在20-24歲的群體,台灣人支持威權的比例比歐美還要低,25-34歲群體雖比歐洲高,但是還是比美國還要低。[2]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都出現了年輕人比年長者還要支持威權體制的趨勢,但台灣剛好相反,愈年輕的群體愈反對威權。

不過,相對於對民主體制的支持以及反對威權體制的態度,人們對民主政治實際運作狀況的滿意度就稍低了一些,平均不到四成認為滿意,年輕群體40.2%表示滿意,是三大群體當中最高的。另外,對於未來十年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看法,同樣也是只有不到四成的人們表示樂觀,年輕人的比例一樣是三大群體當中最高的,大約是41.1%。跟2011年相比,人們對民主政治前景的判斷是變得悲觀不少。

二、統獨立場:年輕人天然獨其實是「反統一」

「天然獨」是近期很紅的一個用語,用來指稱年輕世代愈來愈支持台灣獨立的趨勢。這個趨勢存在嗎?我們可以從兩種調查方式來看。首先,最常見也是最長期追縱的統獨偏好調查來自政大選研中心的重要政治態度趨勢圖,調查方式又可稱做「統獨六分類」,最新的成果是下面這個圖:

研究者常常把六分類合併成三分類,也就是把「以後走向獨立」跟「立刻獨立」合起來成為支持獨立的選項,以後「走向統一」跟「立刻統一」合起來成為支持統一的選項,然後「永遠維持現狀」和「以後再說」合併變成維持現狀的選項。我們可以發現,年輕人支持統一的比例比40歲以上還要低,支持維持現狀的比例則是顯著較高,支持獨立的比例也是顯著較高(然後,沒有回答或回答不知道的比例則是顯著較低,這也是長期的一個趨勢)。

如果再更細分20-29歲與30-39歲,兩者出現顯著差異的地方是對統一的態度。20-29歲的群體,支持統一的比例是比30-39歲群體還要顯著偏低的,在維持現狀和支持獨立方面則是沒有顯著差異。

另外一種關於統獨偏好的問法是「條件式統獨」,這是由學者吳乃德首先發展出來的概念,也就是去問:假設兩岸政經發展條件差不多的時候,支不支持統一?假設宣布法理獨立會引起中國武力攻擊,支不支持獨立?(關於條件式統獨的整體民意分布相關趨勢,可參考本文:什麼是「現狀」?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根據吳乃德的分類,我們可以把以上兩題的回答分成下列四種:

  1. 台灣民族主義:只要中共不打就贊成宣布法理獨立+就算中國民主化也反對兩岸統一(26.5%)。
  2. 務實主義:只要中共不打就贊成宣布法理獨立+只要中國民主化就支持兩岸統一(13.1%)。
  3. 中國民族主義:就算中共不打,仍然反對法理獨立+只要中國民主化就支持兩岸統一(18.7%)。
  4. 維持現狀:就算中共不打,仍然反對法理獨立+就算中國民主化也反對兩岸統一(31.3%)。

以年齡層區分會得到以下的圖(圖中「顯著差異」只標記20-29與30-39兩群體的比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台灣年輕人的統獨偏好圖像:

維持現狀是最多數人的選擇。年輕人當中,台灣民族主義(反對統一,且認為只要中共不打就應該立刻宣布法理獨立)的比例比40歲以上族群顯著偏高;中國民族主義(就算中國民主化也不支持兩岸統一)的比例則是年輕人顯著偏低;以及,年輕人顯著更支持維持現狀,其中,20-29歲比30-39歲更顯著支持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