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破與變》: 葡萄牙人將澳門從不毛之地變成「東方第一商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得到澳門貿易的許可,一直到一六四○年,將近一個世紀,葡萄牙獨占了歐洲與中國間、日本與中國間、南洋與中國間的多邊貿易。以澳門為中心的海外貿易,輸出的大多是生絲、絲織品、棉布、瓷器等質優價廉的中國貨。
文:樊樹志
「東方第一商埠」——澳門
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在中國的澳門獲得了一個可靠的基地,一五七一年在日本的長崎得到了另一個基地。此後,這一獲利頗豐的貿易便達到其鼎盛時期。正是在葡萄牙東方貿易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澳門從一五八○年代進入了繁榮的黃金時代,一直持續達半個多世紀。廣東巡按御史龐尚鵬說:「近數年來,(夷人)始入濠鏡澳築室居住,不逾年多至數百區,今殆千區以上,日與華人相接,歲規厚利,所獲不貲。故舉國而來,負老攜幼,更相接踵。今夷眾殆萬人矣。」
從一五六一年到一五八○年,澳門由五百多人增長至兩萬多人,商業欣欣向榮,迅速向海港城市發展。到一六三五年,澳門已經號稱「東方第一商埠」,在這裡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西式洋房、醫院、學堂、教堂,以及早期的火炮、船舶、鐘錶的製造工業,都是在澳門開始的。正如龍思泰所說:「葡萄牙人在印度殖民地,策劃將整個貿易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達到了目的,在近一個世紀的時期中,獨自享有許多亞洲港口與里斯本之間的通商利益。他們在澳門的不毛之地定居下來,在七八十年的時期中,獨占著中國市場⋯⋯(葡萄牙)商人們大體上幾乎獨占了整個日本、亞洲與歐洲的貿易而洋洋得意。」
澳門逐漸成為溝通東西方經濟的重要商埠,不僅是晚明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而且是葡萄牙—印度—中國—日本貿易航線的重要樞紐,對於葡萄牙人而言,這是一條十分有利可圖的航線。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第一,由於東南沿海的倭患,中日之間的正常貿易中斷,使得葡萄牙人長期處在獨占中日貿易的優越地位;第二,葡萄牙人可以通過澳門這個窗口,直接從中國內地大批採購生絲、絲綢等中國特產,這些中國特產極受日本歡迎,可以在日本高價出售;第三,中國以白銀為通貨,銀價較高,日本盛產白銀,又以黃金為通貨,白銀對黃金的比價遠低於中國,葡萄牙人可以利用金銀的差價,把中國的黃金以及其他貨物換取廉價的日本白銀,再用日本白銀購買中國貨物,轉手倒賣給日本,獲取巨利;第四,歐洲同樣酷愛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其他遠東特產,從澳門經由印度運回葡萄牙出售,帶來豐厚的利潤。
有鑑於此,葡萄牙人以澳門為中心,來安排遠東的貿易活動。每年五、六月間,他們乘坐中日貿易船隊司令指揮的大帆船,順著夏季的西南季風,從果阿啟航。這種大帆船載重量為六百—一千六百噸,載客量為五百—六百人,船上裝載胡椒、蘇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產,以及產於美洲經里斯本輾轉運來的白銀貨幣。在抵達澳門的近一年時間裡,他們把船上裝載的白銀和貨物,都換成中國的生絲、絲綢、黃金、鉛、錫、水銀、糖、麝香、茯苓、棉紗、棉布等貨物。第二年初夏,他們乘著季風前往日本。起初入泊於平戶、橫瀨浦、福田浦等口岸,從一五七○年開始,長崎成為葡萄牙對日貿易的固定商埠。在日本,他們把生絲、絲綢、黃金等中國貨以高昂的價格迅速脫手,然後帶著大量日本白銀與少量日本貨,乘著同年秋天的季風返回澳門。抵達澳門後,他們用日本白銀大量收購中國生絲、絲綢、瓷器以及其他商品,在第三年秋天,乘著季風返回印度果阿。這樣形成的每一個環節:果阿—澳門,澳門—長崎,長崎—澳門,澳門—果阿,都可以賺很多錢,整個過程可以賺取十多萬塊金幣(相當於十多萬西班牙銀幣比索)。
就這樣,中國捲入了全球化的遠洋貿易之中,西方學者把它概括為「絲—銀對流」,這種特徵此時已經初露端倪。十七世紀末的蘇薩(Fariay Sousa)在《葡萄牙的亞細亞》一書的「澳門條」寫道:這裡是中華帝國最繁盛的港口,葡萄牙人獨家經營,每年五千三百箱絲織物,每個淨重十二盎司的金條三千二百個,七筐麝香、珍珠、砂糖、瓷器。要之,絲織物、黃金、瓷器等是中國運往歐洲的主要貨物。為此,葡萄牙人向中國輸入的是南洋特產和歐洲的毛織物,以及印度的琥珀、珊瑚、象牙、白檀、銀幣,更多的是胡椒。著名的《林斯霍頓旅行記》,在〈一五八二年里斯本出發〉一節中所寫的銀幣,就是墨西哥鑄造的西班牙銀圓,是當時歐洲以國際信用而流通的貨幣。這些銀幣經由印度、南洋流入中國,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明末。一份一六三七年的文書說,從墨西哥經過菲律賓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巨大,不僅如此,從墨西哥走私到西班牙的白銀,轉移到英吉利人、法蘭西人、荷蘭人、葡萄牙人之手,然後再由葡萄牙人輸送到印度,最後流向白銀的集中地中國。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的絲綢向日本輸送,每年因此流向中國的白銀有二百多萬兩。百瀨弘說,從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得到澳門貿易的許可,一直到一六四○年,將近一個世紀,葡萄牙獨占了歐洲與中國間、日本與中國間、南洋與中國間的多邊貿易,從而獲得巨額商業利潤。一六○七年在西班牙—葡萄牙的首都馬德里的大官會議上,某官員在談及澳門貿易時指出,在今日狀態之下,以下一事究竟對我帝國有利還是不利?應該慎重考慮,那就是:為了從那個地方輸送來不太重要的貨物,每年送往印度數以百萬計的西班牙銀圓。所謂向印度運去數以百萬計的西班牙銀圓或許過於誇張,但是其中的半數流入了中國則是毫無疑問的。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