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晚明破與變》: 葡萄牙人將澳門從不毛之地變成「東方第一商埠」

《晚明破與變》: 葡萄牙人將澳門從不毛之地變成「東方第一商埠」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得到澳門貿易的許可,一直到一六四○年,將近一個世紀,葡萄牙獨占了歐洲與中國間、日本與中國間、南洋與中國間的多邊貿易。以澳門為中心的海外貿易,輸出的大多是生絲、絲織品、棉布、瓷器等質優價廉的中國貨。

文:樊樹志

「東方第一商埠」——澳門

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在中國的澳門獲得了一個可靠的基地,一五七一年在日本的長崎得到了另一個基地。此後,這一獲利頗豐的貿易便達到其鼎盛時期。正是在葡萄牙東方貿易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澳門從一五八○年代進入了繁榮的黃金時代,一直持續達半個多世紀。廣東巡按御史龐尚鵬說:「近數年來,(夷人)始入濠鏡澳築室居住,不逾年多至數百區,今殆千區以上,日與華人相接,歲規厚利,所獲不貲。故舉國而來,負老攜幼,更相接踵。今夷眾殆萬人矣。」

從一五六一年到一五八○年,澳門由五百多人增長至兩萬多人,商業欣欣向榮,迅速向海港城市發展。到一六三五年,澳門已經號稱「東方第一商埠」,在這裡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西式洋房、醫院、學堂、教堂,以及早期的火炮、船舶、鐘錶的製造工業,都是在澳門開始的。正如龍思泰所說:「葡萄牙人在印度殖民地,策劃將整個貿易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達到了目的,在近一個世紀的時期中,獨自享有許多亞洲港口與里斯本之間的通商利益。他們在澳門的不毛之地定居下來,在七八十年的時期中,獨占著中國市場⋯⋯(葡萄牙)商人們大體上幾乎獨占了整個日本、亞洲與歐洲的貿易而洋洋得意。」

澳門逐漸成為溝通東西方經濟的重要商埠,不僅是晚明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而且是葡萄牙—印度—中國—日本貿易航線的重要樞紐,對於葡萄牙人而言,這是一條十分有利可圖的航線。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第一,由於東南沿海的倭患,中日之間的正常貿易中斷,使得葡萄牙人長期處在獨占中日貿易的優越地位;第二,葡萄牙人可以通過澳門這個窗口,直接從中國內地大批採購生絲、絲綢等中國特產,這些中國特產極受日本歡迎,可以在日本高價出售;第三,中國以白銀為通貨,銀價較高,日本盛產白銀,又以黃金為通貨,白銀對黃金的比價遠低於中國,葡萄牙人可以利用金銀的差價,把中國的黃金以及其他貨物換取廉價的日本白銀,再用日本白銀購買中國貨物,轉手倒賣給日本,獲取巨利;第四,歐洲同樣酷愛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其他遠東特產,從澳門經由印度運回葡萄牙出售,帶來豐厚的利潤。

有鑑於此,葡萄牙人以澳門為中心,來安排遠東的貿易活動。每年五、六月間,他們乘坐中日貿易船隊司令指揮的大帆船,順著夏季的西南季風,從果阿啟航。這種大帆船載重量為六百—一千六百噸,載客量為五百—六百人,船上裝載胡椒、蘇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產,以及產於美洲經里斯本輾轉運來的白銀貨幣。在抵達澳門的近一年時間裡,他們把船上裝載的白銀和貨物,都換成中國的生絲、絲綢、黃金、鉛、錫、水銀、糖、麝香、茯苓、棉紗、棉布等貨物。第二年初夏,他們乘著季風前往日本。起初入泊於平戶、橫瀨浦、福田浦等口岸,從一五七○年開始,長崎成為葡萄牙對日貿易的固定商埠。在日本,他們把生絲、絲綢、黃金等中國貨以高昂的價格迅速脫手,然後帶著大量日本白銀與少量日本貨,乘著同年秋天的季風返回澳門。抵達澳門後,他們用日本白銀大量收購中國生絲、絲綢、瓷器以及其他商品,在第三年秋天,乘著季風返回印度果阿。這樣形成的每一個環節:果阿—澳門,澳門—長崎,長崎—澳門,澳門—果阿,都可以賺很多錢,整個過程可以賺取十多萬塊金幣(相當於十多萬西班牙銀幣比索)。

就這樣,中國捲入了全球化的遠洋貿易之中,西方學者把它概括為「絲—銀對流」,這種特徵此時已經初露端倪。十七世紀末的蘇薩(Fariay Sousa)在《葡萄牙的亞細亞》一書的「澳門條」寫道:這裡是中華帝國最繁盛的港口,葡萄牙人獨家經營,每年五千三百箱絲織物,每個淨重十二盎司的金條三千二百個,七筐麝香、珍珠、砂糖、瓷器。要之,絲織物、黃金、瓷器等是中國運往歐洲的主要貨物。為此,葡萄牙人向中國輸入的是南洋特產和歐洲的毛織物,以及印度的琥珀、珊瑚、象牙、白檀、銀幣,更多的是胡椒。著名的《林斯霍頓旅行記》,在〈一五八二年里斯本出發〉一節中所寫的銀幣,就是墨西哥鑄造的西班牙銀圓,是當時歐洲以國際信用而流通的貨幣。這些銀幣經由印度、南洋流入中國,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明末。一份一六三七年的文書說,從墨西哥經過菲律賓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巨大,不僅如此,從墨西哥走私到西班牙的白銀,轉移到英吉利人、法蘭西人、荷蘭人、葡萄牙人之手,然後再由葡萄牙人輸送到印度,最後流向白銀的集中地中國。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的絲綢向日本輸送,每年因此流向中國的白銀有二百多萬兩。百瀨弘說,從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得到澳門貿易的許可,一直到一六四○年,將近一個世紀,葡萄牙獨占了歐洲與中國間、日本與中國間、南洋與中國間的多邊貿易,從而獲得巨額商業利潤。一六○七年在西班牙—葡萄牙的首都馬德里的大官會議上,某官員在談及澳門貿易時指出,在今日狀態之下,以下一事究竟對我帝國有利還是不利?應該慎重考慮,那就是:為了從那個地方輸送來不太重要的貨物,每年送往印度數以百萬計的西班牙銀圓。所謂向印度運去數以百萬計的西班牙銀圓或許過於誇張,但是其中的半數流入了中國則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