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廁所,一個愛的故事》談印度與孟加拉的廁所運動

從《廁所,一個愛的故事》談印度與孟加拉的廁所運動
Photo Credit: IMDb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廁所,一個愛的故事》用愛情片來包裝廁所,最強的動機就是印度人不太用廁所,而這形成非常嚴重的公衛問題。2011年時,印度家庭普查的結果出爐,其中一項發現引起全球廣泛討論:沒廁所可用的人超過一半,這在鄉村地區的比例將近八成。

至於擁有一億六千萬人口的鄰國孟加拉,在戶外便溺的人口比例從2003年的42%,降到2015年的1%(下圖紅色曲線;另,藍色曲線為使用衛生廁所的比例逐年上升)。與他人共用廁所的人口佔28%,亦即多數人家已經有自己的廁所可用。孟加拉的成功,除了沒有像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之外,孟加拉政府一開始採行的手法,除了持續投入可觀的預算之外,還結合社區資源與創新策略,包括開創從上游供應到下游處理的產業鍊,讓民眾從興建廁所運動中有利可圖,而在這過程中,並沒有忽略女性的教育與動員。

123
Photo Credit: Bangladesh_Country_Paper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遇見一位靠廁所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傑出女企業家夏蜜瑪。在孟國西南部鄰近孟加拉灣的小村落,居民生活十分困苦。不遠處是孟加拉虎棲息的紅樹林,村裡的土地也因為土壤鹽化,可耕地日漸消失。夏蜜瑪從小沒機會念書,卻非常有生意頭腦,她的第一份自雇事業是蔬菜買賣。村裡長不出青菜,她便徒步到鄰村,甚至更遠的地方批菜來賣,漸漸也存了一筆小錢。

在地方政府開始宣導衛生廁所並補助家戶興建廁所時,她立即嗅到商機。靠著賣菜練就一身膽識的夏蜜瑪跑到縣公所,說服政府官員讓她批發一批做化糞池會用到的中空水泥管,她要在村裡一邊宣導興建廁所一邊賣水泥管。政府當然樂於看到願意配合政策的女性,還加碼提供她諸多優惠和支持,也鼓勵其它村的女性仿效。鄉村衛生運動在社會行銷推波助瀾下,廁所的需求大增,夏蜜瑪的產品不僅賣給個別家庭,有不少公衛非政府組織也成為她的客戶。

事實上,整個孟加拉參與廁所設計、個人衛生用品、清潔用品、設備材料、污水處理與運輸、回收使用等等的製造、批發、零售和服務業的人們與社區組織不計其數,夏蜜瑪只是其中之一。看起來,若要增加廁所使用率的秘訣,就是創造需求、擴大參與,在推出政策的同時也重視由下而上的途徑,讓廁所普及,並內化成社會常模,這個經驗也許值得他國借鏡。

2017年11月,印度政府祭出鐵腕,在各地由當地居民組成早安特攻隊,阻攔村民前往樹林裡方便、打翻外出如廁者淨手用的水、公開如廁照片、以取消社會福利金或禁止考公職做為懲罰等等,讓人民心生畏懼,強迫他們使用廁所。這種羞辱法在民主大國印度自然引發諸多爭議,支持者卻也不少,主張若不這麼做不可能改變人們的行為。期待印度政府在短期內徹底改變六億人可能過於樂觀,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得從教育──改變人們的觀念著手。電影的尾聲,就是原本寧死不蓋廁所的父親,在自己老母踩了被尿溼的台階滑倒受傷後,才體會到廁所的必要性,一場即將破碎的婚姻也有了喜劇收場。

看到這裡,觀眾也許能感受到導演試圖用不說教、不羞辱,且符合人性的手法改變觀念,告訴人們:為心愛、疼愛、敬愛之人蓋廁所,才是愛的表現!

延伸閱讀

本文經南亞觀察South Asia Watch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