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堅持「沒有賣數據」和「用戶完全控制自己數據」,真的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朱克伯格在聽證會上一再強調,Facebook不賣用戶數據,而且用戶亦「擁有及完全控制」這些數據,有誤導之嫌。
Facebook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過去兩日出席美國國會的聽證會,回答議員提問。期間朱克伯格多次強調,Facebook沒有販賣用戶數據,並指這是人們對Facebook的常見誤解。
不賣,但能從中獲利
美國眾議院能源及商務委員會主席禾登(Greg Walden)反駁︰「我理解Facebook不會以傳統方式賣出用戶數據,但同時Facebook用戶數據應是Facebook最有價值的東西,甚至可能是唯一有價值的東西。」
嚴格來說,朱克伯格沒有說謊,Facebook的確不會出售數據給廣告商或數據中介(data brokers),然而這說法亦屬誤導︰Facebook的確從用戶數據中獲利,而且正因為這些數據極具價值,要得到最大利潤,Facebook才不會把數據賣出去。
Facebook去年的廣告收億高達400億美元,在全球廣告市場上僅次於Google。透過從用戶收集的資訊,Facebook可以讓廣告客戶在其平台上選擇符合特定要求的受眾,這項服務當然能夠收取更高價錢。這樣Facebook毋須出售數據,又能從中獲利,然而如果沒有用戶數據,Facebook就無法提供這種服務。
如何「擁有」數據?
朱克伯格同樣在聽證會強調的相關內容,是「用戶能夠完全控制自己在Facebook上的數據」。聽證會期間,有攝影師拍下朱克伯格準備回答問題的筆記,其中小標題為「營運模式(廣告)」下的一項重點是︰「Facebook不賣數據。你擁有你的資訊。我們給你控制方式。」

Facebook用戶怎樣才算「擁有」自己的資料?當參議員沙斯(Brian Schatz)質疑「看來我們不像擁有自己的數據,否則我們能夠分到部分(Facebook的)利潤」時,朱克伯格回答︰「你擁有這些數據的意思是,你選擇把它們放上去(Facebook),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取下,而且你完全控制這些數據如何使用。」
但Facebook用戶真的能夠完全控制他們在Facebook上的數據嗎?從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一事可見,當第三方程式透過Facebook取得數據後,Facebook雖然會關注數據違規轉交、出售給其他公司,但他們不太著緊要對方刪除數據,受影響用戶(朱克伯格除外)當時對此事亦毫不知情。
真的能夠控制個人數據?
此外,所有人——無論是否Facebook用戶——在其他網站的行為,Facebook同樣有可能記錄下來。不少網站設有Facebook的追蹤器,讓該公司收集數據,即使並非Facebook用戶,同樣可以透過這些數據和其他Facebook用戶提供的資訊——例如手機的聯絡資料——建立所謂的「影子檔案」(shadow profile)。當這些人申請Facebook帳戶時,系統會把這些資訊連結起來。
當朱克伯格被國會議員問到影子檔案的問題時,他表示自己不太熟悉這個詞——即使有關報道在5年前已經出現。
關於用戶在登出Facebook後,該公司仍可追蹤其上網習慣的做法,朱克伯格指是為了保安和量度廣告成效,並指他們可以選擇退出。至於收集非Facebook用戶的數據,朱克伯格仍聲稱是出於保安理由,但這已違反了他一直強調用戶「擁有及可以控制自己數據」的說法。
在這個議題上,朱克伯格答得比較含混。他回答另一議員提問時說︰「你能控制我們如何顯示廣告以及相關的資訊收集方式。保安方面,即使你沒有登入,仍可能會有特定關於你如何使用Facebook的資訊,我們記錄這些是為了確保你不會濫用系統。」

眾議員盧漢(Ben Luján)便質疑︰「你說所有人控制他們的數據,但你收集那些甚至不用Facebook的人的數據,他們不曾簽署同意書或私隱協議,而你在收集他們的數據。」他更指出,Facebook幫助中心的一個頁面標題為「我沒有Facebook帳戶,同時希望取得Facebook儲存的所有個人數據」,Facebook提供的解決方案卻是教人如何登入帳戶後下載數據。
眾議員丁格爾(Debbie Dingell)批評朱克伯格身為行政總裁,似乎不知道一些關鍵資訊︰「你不知道『影子檔案』是甚麼。你不知道需要審查多少程式。你不知道還有多少公司買了劍橋分析的數據…你甚至不知道Facebook從用戶處收集的各種資訊。」
她續說︰「這是我知道的事︰你們在整個網絡上都有追蹤器。在幾乎所有網頁,我們都見到Facebook的讚好或分享按鈕,以及Facebook像素(該公司用來,人們甚至看不到有Facebook的商標。無論你有沒有Facebook帳戶也沒分別,透過這些工具,Facebook能夠收集我們所有人的資訊。」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
- AP FACT CHECK: Facebook doesn’t sell data but profits off it (Associated Press)
- Shadow profiles are the biggest flaw in Facebook’s privacy defense (The Verge)
- Fact-checking Mark Zuckerberg's testimony about Facebook privacy (The Guardian)
- Let’s Talk About Mark Zuckerberg’s Claim that Facebook 'Doesn’t Sell Data' (Motherboard)
- Not on a Social Network? You've Still Got a Privacy Problem (Wired)
- Firm: Facebook's shadow profiles are 'frightening' dossiers on everyone (ZDNet)
- Zuckerberg denies knowledge of Facebook shadow profiles (TechCrunch)
- Zuckerberg: We collect data from people who haven't signed up for... (CNBC)
- I don't have a Facebook account and would like to request all personal data stored by Facebook. (Facebook Help Center)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對環境永續的兼顧。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