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十二種親情控制手段,破除阻礙成長的「內在批評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父母的控制是一個強而有力且無所不在的過程,和洗腦很類似。控制型家庭洗腦的結果將導致:孩子把父母的批評和成見內化,變成存在於自己內心的苛刻父母,亦即有礙我們成長和療傷的「內在批評者」。
文:佳佳冥王星
你是否出生在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控制型家庭」?父母的控制是不是健康,關鍵在於父母是否允許孩子發展獨立的人格。控制型父母在面對溝通,通常以「不可以說不要」、「不可以問為什麼」來回應,也較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父母的控制是一個強而有力且無所不在的過程,和洗腦很類似。控制型家庭洗腦的結果將導致:孩子把父母的批評和成見內化,變成存在於自己內心的苛刻父母,亦即有礙我們成長和療傷的「內在批評者」。美國知名家族治療師丹・紐哈斯博士將之稱作「內在父母」。「內在無形的父母」,代表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採納的負面自我評價、自我形象、自我期望,以及自我觀感。
每個人都有兩對父母,一對是實際存在的父母,一對是內在無形的父母。在你心中不斷批評的那些聲音,如同實際有形的父母在小時候對我們洗腦,內在無形的父母則是在我們長大之後催眠我們。他們對我們悄聲說「你一無是處」,而我們信以為真。他們說「你做不到」,於是我們就不試了。他們慫恿我們「去吧」,但最後萬一結果不好,他們就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們便失去了信心。
探索這個「洗腦」過程的重點,在於不要細數父母的種種過錯。父母的所作所為有他們的理由。許多控制狂父母小時候也有他們的創傷,他們從自己父母身上得到的愛也不夠,因此,控制狂父母往往沒有足夠的愛給自己或孩子。
要從不當控制的教養方式下修復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與你實際存在的父母建立更健康的關係。但對療傷而言,與內在無形的父母建立更健康的關係也同樣重要。
辨識十二種親情控制手段
你可能會注意到,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下面所列的十二劣招無所不在。當你能夠辨識這十二劣招,你越能認清內在無形父母的真面目,就越能掌握你現在和未來的人生。
1.食物控制
- 命令孩子何時該吃什麼、要怎麼吃
- 左右用餐氣氛
2.身體控制
- 過度注意身體機能
- 試圖支配穿著和儀表
3.界線控制
- 嚴格控管孩子的睡眠習慣、家務和遊戲時間
- 侵犯孩子的隱私
4.社交控制
- 干涉交友和交往對象的選擇
- 不允許和非家庭成員的外人接觸
5.決定控制
- 支配孩子對學校、工作和人生重大決定的選擇
- 質疑或駁斥孩子的選擇
6.言論控制
- 左右孩子說話的時間和方式
- 強迫糾正文法或禁止某些字眼
- 不容反對、不准問問題
7.情緒控制
- 踐踏、指揮、訕笑或蔑視情緒
8.思想控制
- 強加道德觀、價值觀和喜好在孩子身上
- 父母的人生觀是金科玉律
- 過分狂熱地阻撓新的想法
9.施暴
- 肢體暴力或性侵
- 言語上或精神上的虐待
- 威脅恫嚇
- 禁止孩子捍衛自己
10.剝奪
- 不高興就收回情感和關懷
- 不給孩子溫暖與鼓勵
- 剝奪安全感和歸屬感
11.混淆
- 不明確的規定、混亂的訊息、善變的行為、不明所以的溝通方式
12.操弄
- 讓人難堪、讓人背黑鍋,以及其他各種狡猾的詭計
當然,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合理的管教是有必要的,關鍵在於父母是不是以「有條件的愛」在控制你、能不能讓你發展獨立人格。有的母親不准孩子說「誰在乎啊?」也不准孩子用「布鞋」來稱呼運動鞋;有的父親送禮物給孩子時說:「希望你明白你能收到禮物有多幸運」;有的父母對孩子說:「這房子是我的,我高興開哪扇門就開哪扇門」,他們隨意進出房間,讓孩子沒有隱私。當孩子不接受這些控制時,他們就會覺得孩子不愛他們。
這十二劣招的控制手段,以單一事件來看似乎無害,但在你的童年,這些事件卻有可能發生過無數次。不斷重複之下,它們就形成一種強而有力的模式,構成了控制型家庭洗腦的第一個手法。
在《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書中,提供了這十二劣招的案例及更詳盡的分析,當你可以更清楚的辨識這些控制手段,就更有助於你了解內在父母在你心中有多根深蒂固。
你不能換掉實際存在的父母,你也不能改變過去,但你實際上的父母和你過去的遭遇都不能操縱你的未來。能夠操縱未來的是內在父母對你、對他人、對人生整體的評斷與期望。這些評斷無非就是一種壞習慣。但就如同任何習慣,這種自我批評經過時間和努力也是可以改變的。好消息是,正因為內在父母存在於你的內心,所以要怎麼改變他們操之在你。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