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小講(二):單身、小家庭和父母的保險該怎麼買?

理財小講(二):單身、小家庭和父母的保險該怎麼買?
Photo Credit: peter-facebook@Pixabay CC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在哪個階段,我們一定要清楚的意識到,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孩子,未來我們才是最大的依靠,一定要把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我們,作為保險的首要考慮對象。

文:黃琛為

親愛的朋友你好,我是懶人經濟學的創辦人小賈,因為身邊常有人詢問我理財投資的問題,因此我把自己在各大學校、組織的演講經驗做了系統性整理,整理成90分鐘的小講,我會分成四個小節,從投資原理、財富分配、資產保障到投資工具與案例,免費分享給沒辦法到場參加的朋友們。

我的小講一共分成四部分,目前規劃是一個禮拜更新一個部份,在每個禮拜三晚上10點半推出,詳細時間與內容可以在懶人經濟學的置頂貼查看。

你現在看到的是小講的文字版本。

你好,我是小賈,歡迎來到我的系列小講,今天我們先來看看財富區塊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安全防線──保險區。上次我們說了保險在理財投資中,就像是安全帶一樣的存在,是我們在開啟投資之旅前都默認要配備的裝備。但對於這個重要裝備,很多人還是有各式各樣的誤會,比如可能有部分人一聽到保險這個詞,就本能得覺得反感,覺得自己身體還好的很,買保險做什麽?多不吉利。還有些人因為曾經在接觸保險銷售人員的時候有過一些不愉快的體驗,後來每每聽到保險都避之唯恐不及,覺得保險是銷售人員來唬弄自己的。 

其實,我自己就碰過被保險員唬弄的經驗,我們家族長久以來都和同一位保險員買保險,每個人身上都有2到3份,加起來2、30份左右。前陣子我當完兵,找了空閒時間把保單詳細的規則拿出來看,發現自己的醫療險是一年約而不是終身險,還保了三個,這樣算下來,保費要多繳80多萬元,當下真的有些生氣。但事後想想,這也是因為以前的自己不懂保險,所以才有今天的下場,現在是個資訊化的時代,網路上已經有許多關於保險的知識,也有一些保險員願意提供保單健檢的服務,我建議每一位同學都可以找自己信任、有在做保險的朋友幫你分析保單,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說不定就像我一樣,一下子就省了幾十萬元。

弄清楚自己到底保了那些險,是因為當兵中剛好認識了一位弟兄,他也是在保險業服務,一直不斷提醒保單分析的重要性。因為其實我們一般人規劃了保險,都不會去仔細閱讀裡面的條款,但是保險就是條款,條款就是法律,有時一字之差會讓我們的權益差很多。

我自己還常常碰到這樣一種情況,身邊的朋友剛剛做了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突然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不斷的諮詢問說給孩子買什麽樣的保險,但是卻偏偏忽略了自己。

無論以上哪種情況,都是對保險的誤讀。可能會導致你無法給自己和你愛的家人配置正確且足夠的保障。要知道保險最初誕生的原因,就是人們發現當面對一些巨大的風險時,個人的力量無法獨自承擔,於是各自拿出一部分錢來,再一起抵禦那些自己無法獨自承受的風險。它揭示了保險的本質,就是用少量可承受的錢,也就是我們付出的保費,去轉移極端條件下自己無法承受的損失,也就是我們後面會提到的保額。所以保險本身是中性,它是我們用來轉移風險的工具。

保險的兩個關鍵詞:「少量可承受的保費」和「無法承受的損失」。

這給了我們幾個啟示:首先我們選保險最先要關注的,是我們生活中面臨哪些風險,會讓我們帶來無法承受的損失,這些風險是最優先要考慮透過保險去轉移的。比如當家庭主要收入的來源遭遇風險時,優先考慮孩子的教育金保險就有些主次不分了。

我們在挑選保險一定要有意識的放大保險槓桿,盡可能用較少的錢換取更多的保障,打倒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比如說,一般而言,我們越年輕買保險保費就越劃算,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年輕時身體好不用擔心,等到年紀大了再去購買保險,可能保費已經很不劃算,甚至已經無法投保了。總體來說保險是非常複雜的產品,同時每個人的保險需求又很個性化,所以在選擇比較的時候找不到標準答案或者覺得困惑也很正常。但我們的仍然可以透過掌握一些保險的基本原理和知識,來為自己和家人配置更好的保障。在你挑選的過程中,也更不容易被唬弄。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看看,到底如何選對保險負擔我們最大的風險,以及如何對保額保費進行規劃,來撬動更大的保證槓桿。

識別生活中的風險,用保險來轉移

首先,我們要先弄清楚,你現在最需要透過保險轉移的風險是什麽?

生活中的風險無處不在,但並不是所有風險都需要透過保險來轉移。從不同的風險影響大小和範圍來看,我們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風險分為以下三類:

  • 大風險:這類是我們的生命中往往難以承受後果的風險。比如死亡殘疾和重大疾病。雖然這些風險發生概率很低,但一旦發生對家庭財務和家人的影響最大,而且往往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財務支出或者負擔,這一類的風險就是我們說的極端風險,也是我們最需要去防範和轉移的。
  • 小風險:小風險指的是不影響基本生活、一些我們可承受的風險。比如一些小的意外,或者感冒發燒這樣的小毛病。這些風險發生概率雖然高,但是風險本身會對家庭財務造成的影響並不大。
  • 低風險:最後是低風險,指的是養老教育儲蓄和投資,可能你看到不少保險產品在宣傳和銷售突出的重點,是為了滿足這一類的需求,比如返還保費,提供投資回報等等,像是儲蓄險,但這類保險產品屬於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在後期發展出現的新品種。

這裡我建議有賣儲蓄險的人,看看你的保單是否有手續費、管理費,扣完之後去算出年回報率,或許儲蓄險買起來比較方便,但收益率可能跑不贏穩健的貨幣基金。

聽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風險,需要我們透過保險轉移的就是那幾件大事,身故殘疾和重大疾病。我們就先針對這類風險,提出常見的保險解決方案。

「普通家庭」必備的商業保險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聊聊壽險,大家可能經常看到某某終身壽險、某某定期壽險,他們都屬於壽險的範圍。壽險轉移的主要就是亡故風險,也就是發生死亡才會賠償,也可以理解為安家費。有朋友會疑問,如果真的不幸身故,保險還有什麽用呢?那麽多錢又不是給自己花的。其實壽險本來就不是給自己的,而是買給家人的,一旦被保人有風險發生,至少在財務上不會嚴重影響我們愛的人的生活。所以我們在轉移風險時,首要考慮的就應該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因為如果風險導致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被切斷,很可能會帶來家庭財務的極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