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成長才是王道?台灣最嚴峻的挑戰:消失的人口紅利和隱藏債務

GDP成長才是王道?台灣最嚴峻的挑戰:消失的人口紅利和隱藏債務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政府還是遵循那套GDP成長就天下太平的理論,台灣經濟惡化的速度只會更快,沒有盡頭!

什麼是隱藏債務?潛藏負債就是政府未來應負擔的法定給付義務或未來社會安全給付事項。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6年底統計,台灣政府的隱藏債務已經來到了17兆8,564億元,主要包括「勞工保險」、「舊制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金」、「國民年金」、「農民保險」、「公教人員保險給付」及「軍人保險」七大部分所累積的債務, 較2015年增加1,074億元; 上述的負債還僅是政府社會安全給付義務的部分,全台灣還有既成道路面積約六千餘公頃,及尚未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約兩萬七千餘公頃的法定徵收費用尚未給付,這兩條預估的經費也要個六到九兆新台幣左右。然而,台灣一年的GDP總產值也才16兆上下,卻向未來的台灣人民透支了超過32兆新台幣,要現在的台灣工作兩年才能全數清償。

為什麼政府會這樣拚命借錢?因為GDP的規則只看產出,不問成本,所以只要累積產出的速度夠快,丟兩塊錢成本賺一塊錢,對於政府來說也是合理的選項,再加上沒人想當那個揭露真相的烏鴉,畢竟哪個政治人物還會在乎下台後,那些天文數字的債務該由誰負責?於是人民的未來,就在短視近利中被透支的一乾二淨。

以台灣現在的狀況來說,40歲以上的高年級生實在沒什麼理由指責現在2、30歲的年輕人缺乏抗壓性、只會抱怨環境差或是機會少,因為他們面臨的經濟狀況遠比20、30年前來得更糟,而且大多數的他們只能無奈地接受現況,因為能夠透過網路等新興經營模式創業成功的年輕人畢竟是少數。如果政府還是遵循那套GDP成長就天下太平的理論,台灣經濟惡化的速度只會更快,沒有盡頭!如果一直沒有領導人為這樣的經濟亂象踩住煞車,台灣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經濟失落20、30 年以上的日本。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為什麼GDP成長,我們卻無感?GDP沒有告訴你的事,拚的是數字成長,還是人民的幸福?》,遠足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Dolin66

  • 薪資原地踏步,工作消失,財富分配不均……從GDP根本看不出來!
  • 只要GDP數字成長就夠了嗎?重點是,成長的果實放在誰的口袋?
  • 一本改變你看待GDP意義的書

GDP幾乎年年成長,薪資卻超過15年不漲?

為什麼GDP指標,無法精準反應人民的真實生活?

GDP為王的世界不在乎效率,不在乎花費多少成本,只求最終產出的產值。
即使是蚊子館,推動建設的錢仍計入GDP成長。

自GDP成為評估經濟表現的指標後,
為了數字好看,有些政府會「合理化」的美化、調控數字,
看到了成長的GDP,看不到的是財富分配不均,資源浪費、環境汙染……
這些被操弄的數字奇蹟背後,隱藏的卻是人民躲不開,必須面臨的困境。

政府追求GDP成長的副作用有哪些?

  • 政府傾向替大企業量身定做政策,因為對GDP成長效果立竿見影。新台幣貶值、低水電費、稅率減免,獨厚大到不能倒的企業。
  • 弱勢匯率政策,賤價出售自家產品,希望商品能仗著比別人便宜打垮國際上的競爭對手,賠上的卻是人民的新台幣購買力;沒競爭力的企業,則依靠低匯率生存,賺低毛利率,不思創新。
  • 因為新台幣不值錢,利率又低檔,想賺錢的人將錢流向房市,房價開始飆漲,吹出房地產泡沫。
  • 政府大量舉債、盲目投資基礎建設……台灣的債務加上隱藏債務向未來透支了超過32兆新台幣,等於要台灣人民工作兩年才能清償。
  • 低薪、高房價、高物價,導致低生育率,人口紅利消失。

對GDP隱藏的問題無感,影響的是自身權益。
你要明白的是,政府想在GDP成長的考試上拿高分,方法有哪些?
本書教你看透GDP背後的邏輯,並提出讓自己過得更好的解方。

一個國家的福利狀況基本不能由GDP來判斷。——GDP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顧志耐

getImage
Photo Credit: 遠足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