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同顏色就要「為反對而反對」?看看印度政壇,柯文哲一定很希望有這樣的反對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都太困於顏色與政黨之中,但好的事情、對社會與人民有益的政策,才是真正應該被堅持的事情。
上個月在英語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及印度素人政治明星克利瓦爾(Arvind Kejriwal)挾帶人氣席捲政壇,卻在49天後倏然殞落的故事,將其故事作為柯文哲的借鏡。身為一個無黨籍的候選人,真正執政時也是考驗的開始,但身為一個改變的希望,甚至被譽為人民的勝利,這樣的素人絕對要把握並堅持下去。
(推薦閱讀:萬人擁戴的首都市長為何執政49天後落寞下台?政治素人柯文哲應引以為戒)
「我也想過柯P是無黨籍的吧?那這樣他當選後他的執政團隊有誰啊?」、「不過我想柯文哲倒是不必擔心這問題,畢竟實際上他是綠的」、「開始幫選上以後幹不好打預防針了」……這些是文章下的部分回應。
柯文哲雖然以無黨籍參選,但由於民進黨表態支持而一直被貼上「綠營」的標籤,而這個問題和克利瓦爾當初的情況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值得參考。
什麼?克利瓦爾不是以以新創政黨普通人黨(Aap Aadmi Party)黨魁之姿參選嗎?怎麼還會被貼上其他政黨的標籤?
台灣有藍綠,印度也有兩大政黨之爭,一個是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另一個則是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這也是印度唯二的全國性政黨。一直以來首都新德里的選戰,就是這兩個政黨的廝殺,沒想到突然跑出一個程咬金:克利瓦爾與他所屬的普通人黨。
選戰激烈之際,印度人民黨指控國大黨,因為執政15年的貪腐導致緊張,所以在背後偷偷扶植克利瓦爾和普通人黨,藉此瓜分選票。當然國大黨也反咬,說印度人民黨和普通人黨合作。
有趣的是,當初普通人黨就是為了反對貪腐無能的國大黨政府而組成,根據印度各家媒體的民調也顯示,普通人黨所稀釋的主要是國大黨的支持者。然而無論如何,印度人民黨就是要把國大黨跟普通人黨扯在一起、歸為一夥,因為在他們眼裡,這從來就只是兩大黨的戰爭。
選舉結果跌破眾人眼鏡,克利瓦爾和其所屬的普通人黨襲捲首都議會28個席次,國大黨8席,印度人民黨31席。但依照選舉的規定,必須要有過半席次,在新德里得過35席才能組成政府。印度人民黨拒絕組成政府(有其他政治考量,暫不在此文中討論),這項任務落到普通人黨的身上。
克利瓦爾分別向國大黨和印度人民黨提出合作邀請,而這兩黨都積極表態願意提供席次支持,最後條件談攏,克利瓦爾選擇與國大黨合作。
國大黨與克利瓦爾合作,從來就只是情勢所逼,當初克利瓦爾在競選時,執政首都15年的國大黨還大言不慚的說:「克利瓦爾?他是誰?」在選後慘遭滑鐵盧,也就只好提供克力瓦爾席次支持,藉此保持某種程度的影響力。

Arvind Kejriwal|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想柯文哲和民進黨的關係也在某種程度相仿,柯文哲所吸引的選民性質與民進黨有高度重疊,而台北市一直以來就都是藍營的鐵票倉,民進黨與其派出一個勝選機率渺茫的候選人,分散可能打敗宿敵國民黨的選票,倒不如讓讓柯文哲集中選票。而當初柯文哲之所以崛起成為一個政治明星,甚至廣受關注,從來就與綠營無關,反而還要感謝執政的國民黨以及各種國家機器,為他創造了充分的參選理由。
回到克利瓦爾,當然在他選擇國大黨組成執政聯盟時,印度人民黨這時候又開始製造流言蜚語,大概就是一種「吼,抓到了吼!就說你們是陰謀,克利瓦爾就是被扶植的啦!」這樣的揶揄或批判。
但最可笑的事情來了,克利瓦爾49天黯然下台。普通人黨在推行反貪腐的公民監督法時,從來就都是死對頭,甚至會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兩大政黨,居然在此刻攜手合作聯手打壓,克利瓦爾的法案怎麼也過不了,憤而辭職。
最終合體的並不是普通人黨與哪個傳統大黨,而是從來不合作的兩大黨聯手,不讓反貪腐法案過關,而這也成為克利瓦爾走人的主因。
「國大黨有8席,印度人民黨有31席,他們加起來有40多席,他說他們過半,那他們合作組成政黨吧!」普通人黨牙癢癢的說。
為什麼這兩個死對頭會這麼罕見的攜手合作?因為這動搖了他們「共同利益」。
克利瓦爾先被抹成了國大黨同路人,接著席捲了國大黨的票倉,也分散了印度人民黨的選民,接著在國大黨的席次支持下組成了政府,最後卻因國大黨和印度人民黨的政治利益勾結而黯然下台。
從克利瓦爾的故事看來,無論是抹成什麼顏色或推給哪個政黨,從來就無關乎他的起家背景或堅持的政治理念,而傳統的政黨則在他選上後猛扯後腿。在鞏固勾結利益的同時,怪罪克利瓦爾做得不好、沒有政績、承諾要推動的法案與政見沒有依約完成,我想這個例子某種程度上回應了「柯文哲倒是不必擔心這問題,畢竟實際上他是綠的」,以及「開始幫選上以後幹不好打預防針了」。
一直以來,「黨」的概念被深深植入我們的社會,無論是單純的藍綠或是派系、路線,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其實是「執政政府」。
確實黨有其重要功能,並結合擁有共同政治理念的人們一起發酵、運作,一直以來兩大黨互不往來、互不誇獎甚至是互不合作也是常態。我想起先前在印度當地引起政壇軒然大波的例子,國大黨最被看好的政治領袖塔魯爾(Shashi Tharoor)。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