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希臘時代到現代,「神的問題」對科學家依舊棘手且情緒化

從希臘時代到現代,「神的問題」對科學家依舊棘手且情緒化
Photo Credit: Matthew Fearnley,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神的問題」依舊棘手,常常很情緒化,而且一直很受注意,能刺激大眾。我不能說自己有什麼新的見解,只能把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和學者對它的意見做個整理,這或許會有些幫助。

當然,現代科學家並不都是無神論者。一九九九年,美國科學發展學會在華盛頓召開一場科學與宗教的研討會,共有數百位研究人員參加,至少對這些人來說,科學與宗教是可以共存的。這些人包括:普里馬克,他是對猶太教神祕傳統非常有興趣的宇宙學家;波爾金霍恩,他是英國教會的牧師,也是粒子物理學家;金格瑞契是天文學家,他相信「宇宙是全能造物者有計畫、刻意創造出來的」;薩拉姆有伊斯蘭教的信仰背景,與溫伯格及格拉肖同獲一九七九年的諾貝爾獎,他說伊斯蘭教義鼓勵研究大自然,與科學毫無衝突。甚至連更傳統的「人格」神的想法,也還是活生生的。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的科學家,相信神會回應我們的禱告,對於信仰堅貞的人,神也會在死後的世界予以報償。然而,在頂尖的那群科學家中,這個比例似乎稍微降低了些。同樣根據最近的調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當中,相信人格神的只有百分之七。

不過對很多人來說,一位關心人類事務的人格神,與科學告訴我們的宇宙,是有所衝突的。因此有些人傾向於相信比較抽象的神,例如戴維斯。他說:「我用神來稱呼偉大的創造者,我認為神是宇宙秩序的創造者與監護人。」換句話說,戴維斯的神是另一種「填補空隙的神」,是「使原子轉動與別的自然力相抗衡的神。」他說這種神只是比沒有神稍好一些而已,但是戴維斯認為,想像有神會美妙得多。神可以:

無止境地保證有一組完美的法則,沒有任何不順,任何外力的干預或介入,也沒有任何需要這裡弄弄、那裡動動的預先設計,而能帶入如此美妙的事物,諸如人類的出現以及能反映出人類能力的宇宙……這比那種通俗故事裡像魔術師一樣創造宇宙的神,要美妙得太多了。後面這種神我希望我們可以永遠拋棄,不再需要。

事實上,很多神學家也是以同樣的方式來看待神。如同科學從牛頓之後就開始進化,神學也從奧古斯丁開始進化。波士頓大學的神學教授安德生說:「有些基督教神學家對神的想法非常抽象,如果有很明確的、非人性化的神的定義,他們會覺得自在得多。」她認為很多人接受這種更抽象概念的神,是因為他們「與科學對話,並從科學那兒學來的。」

但是對於像溫伯格那樣的無神論者,這種觀念也站不住腳。不管人格化的或抽象的,可知的或神祕的,任何神都是多餘的。溫伯格說:「科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就算沒有使有智慧的人不可能相信宗教,至少也使他們可能不相信宗教,我們不應該從這個成就上退縮。」

把相信神當成信念是一回事,但是想借助科學來支持這種信仰,則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回事。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聽到這種事了(儘管稍早《新聞周刊》曾有標題談到此事),但在哥白尼及克卜勒時代,常有科學家聲稱看到神,或在大自然之中看到有神的明確證據。事實上,即使到現在仍然有物理學家在發表關於大自然的看法時,用隱喻的方式把神放進去。例如霍金就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他說學習物理的最終定律,可以讓我們「知道上帝的心意。」(雖然他後來解釋自己並不相信上帝,除非有人把上帝定義為物理定律的化身。)一九九二年也發生過一場「看到神」的騷動,當時宇宙學家史穆特與他的同事,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微小變動。

在一場對採訪記者的臨時報告中,史穆特提到太空深處的微波影像,類似一個巨大的藍色與粉紅色的漢堡,他說這項發現「就像見到了上帝。」(事後他發表一份更正聲明,說他應該把宗教的指涉留給神學家。)也許在寫書及對媒體人說話時,這種隨口脫出的語言是很自然的,但是當科學家在談論自己的研究工作時,他們通常會把任何有關人格神的想法留在門外。科學撇除朗朗上口的隱喻不談,已經變成一種非宗教性的追求。

當然,還是有些人想扭曲科學來滿足他們的神學。就在這本書即將出版的時候,「智慧設計」的擁護者還是企圖把他們的理論,放進俄亥俄州的學校課程裡,他們認為自己的理論是達爾文演化論之外的另一種選擇。他們說有些微生物的結構實在太複雜了,不是達爾文物競天擇的演化過程所能產生的。(他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細菌的鞭毛─這是一種類似螺旋槳的組織構造,有些細菌用以運動。)

他們聲稱這一定是某種「智慧生命」所設計的。由於他們希望把自己的理論納入公立學校的教材,因此很小心地避免提到上帝,但是偶爾還是會露出馬腳。丹斯基是「智慧設計」思想的主要提倡者,曾經寫出「基督是任何科學理論不可或缺的」以及「所有學門都必須在基督裡成就,背離基督就無法被理解。」生物學家米勒就曾在他最近的書《發現達爾文的神》裡,對智慧設計做過完整的科學批判,他本人則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Two hands holding the sun and planets in the universe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難以置信的宇宙

在此同時,宇宙學的領域裡也有人看到所謂的證據,認為宇宙是經過「設計」的,尤其這個巨大而令人難以置信的宇宙,最後竟然是適合智慧生物生存的。這種看法的主要爭議點,在於物理上那些宇宙常數值。舉例來說,若重力的強度稍弱一些,或者電子的電荷稍微不同,那麼銀河、恆星與行星都無法形成,更不用說那些生命發展不可或缺的複雜化學物質,這麼一來,所形成的將會是個死寂的宇宙。(這個論點,有時被稱為「人擇原理」,但是不同的人在使用這個名詞的時候,往往有不同的含意。因此,我個人比較喜歡使用「微調問題」。)我們只是幸運嗎?或許如此,但有些物理學家卻不認為此事純屬巧合。

不過大家要記得,像「不可能」或「幸運」這種字眼,在像我們眼前的宇宙這樣單一的例子裡,並沒有什麼意義。畢竟,如果宇宙不適合生命的發展,我們也不會在這裡說三道四。(在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個科學與宗教的研討會上,溫伯格受邀對「我們的宇宙是經過設計的嗎?」這個問題發表演說,他以「不是」為標題,做了九十分鐘的演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滿意「否則我們不會在這裡」這種反駁。哲學家斯溫伯恩用了一個比喻:有一個犯人面對著一列行刑隊,假設所有的射手都開了槍,卻沒一個打中。犯人會說,除非他們全部都打偏,否則我一定活不成——但他可能也在探尋這些人為什麼會打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