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歐盟、來了中國──非洲44國FTA能否擺脫殖民陰影?

走了歐盟、來了中國──非洲44國FTA能否擺脫殖民陰影?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歐盟因為成員國的擴張及經濟頹靡,而降低對過去殖民地國家的援助比例,卻促成非洲開始重視對外經貿關係與市場的擴張及建構,尤其中國與非洲關係的建立與發展,實質上也逐步超越歐盟與非洲之間的關係發展。

文:邱崇宇(波蘭羅茲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對於非洲,不得不提及在過去與殖民時代的歐洲各國有著相對深遠關係。受到殖民主義的影響,非洲各國即便已獨立自主,但在經貿關係上仍舊處於高度依賴歐美國家的狀態,加上軍事專政的刻板印象、海盜猖獗、恐怖主義溫床及貧窮等影響,在基本生理訴求無法滿足的狀態下,「黑色大陸」之名不脛而走。

不過,非洲44國於2018年3月21日簽署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AfCFTA)相關協定,即便仍有11國尚未同意,包括兩大經濟體:尼日利亞與南非,也因國內工會及產業的反對而臨陣縮手;不過這場由非洲聯盟主導的歷史性自由貿易區協定,是非洲地區首度落實的整體貿易及經濟政策。

然而,談及非洲的貿易協定,就必須從與歐盟互動的「非加太國家」(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of States,ACP)談起。

歐洲經濟不振,促使「非加太」找新夥伴

非加太國家(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島國)大致分爲七大區域,其中以非洲內部的區域組織最爲複雜,不僅人口結構、基礎建設、醫療設備等情況不佳,政治獨裁、軍閥、恐怖組織、貧窮,更形成當地主要的政治、安全與社會問題。

加上加勒比海與太平洋各島國,對於歐盟援助的立場表現更是有所差異,因此各區域組織,成為雙邊經貿協商與策略調整上,一項重要且具目的性的制度與機構。

非加太與歐洲聯盟的雙邊關係,趨勢雖走向正常化,但其中在制度與協定的發展談判上仍曠日費時,尤其以雙邊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 Agreements, EPAs)也尚未得到所有成員國的認同。

為達成雙贏,除了歐盟與ACP在2000年所簽的《科都努夥伴協議》(Cotonou Agreement),針對雙邊發展合作、政治合作及經濟貿易合作等三項協定目標外,實際上歐盟對於EPAs及援助貿易(Aid for Trade)的推廣,則是為雙邊貿易上更深一層的維繫。然而在開放第三方貿易合作的條件下,也反映歐盟對非加太國家的一種期望,冀望未來雙邊能形成實際的市場與市場之自由貿易關係。

近年來歐盟因為成員國的擴張及經濟頹靡,而降低對過去殖民地國家的援助比例,卻促成非洲開始重視對外經貿關係與市場的擴張及建構,尤其中國與非洲關係的建立與發展,實質上也逐步超越歐盟與非洲之間的關係發展。

非盟「2063議程」,不再成為「坐在黃金堆上的乞丐」

對於非洲而言,此次AfCFTA的誕生係與非洲聯盟的標竿計畫「2063議程」(Agenda 2063)有關,是完成非洲未來願景其中重要的一步,在過去長久以來深受殖民經濟手段掌握的黑色大陸,也將在未來的規劃中走出屬於自己的天空,而非僅僅只是被戲稱為「坐在黃金堆上的乞丐。」

過去非洲地區,在印象中是一個政治紊亂,安全威脅頻傳,且未能創造穩定與善治的社會、軍事及政治體系,相對也較難刺激非洲各國內部貿易發展與吸引外資投入。

因此基於現況發展及需求,非洲國家須透過「合作」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增進與歐洲聯盟或他國之間的技術合作,藉由相關貿易協定,促進雙邊與多邊貿易所產生的經濟利益。

在過去,非加太國家於2012年12月13日舉行第七屆非加太國家領導人暨政府會議,主要探討非加太國家未來在不斷變遷的國際體系中將面對之挑戰與機會。

該次會議的結果不僅有利於各國的政治間對話,亦有助於改善且協調組織間的合作關係,未來非加太國家將不再侷限於與歐盟間的互賴,可多元選擇對第三國進行互動,此為融入國際體系的第一步。例如促進與中國及美國的貿易合作等,其次是提升援助資金之使用效率及效果,渡過現階段達成經濟夥伴關係的過渡時期,其三則是針對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原因,加以改善農業相關政策的運作。

因此在區域間整體性的共識驅使下,進一步於2016年第八次非加太高峰會時申明「凝聚合作意願」及「穩定發展與善治(good governance)的推動」,作為非加太國家在整合其區域貿易,並試圖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關鍵,同時亦為提升社會穩定的重要政策。然而上述的共識與規劃,其更重要核心議題在於「降貧」(poverty reduction)。

由於非加太國家的《科都努夥伴協定》將在2020年效期結束,聚焦非洲地區,在後科都努(post-Cotonou)時期,非洲各國更須盡快產生一個共識,如非洲聯盟「2063議程」的指導願景所述:「(建立)一個由非洲人民推動在國際舞台上一個具備整合、繁榮及和平的活力非洲。」

以上願景,不僅符合非加太國家及《科都努夥伴協定》的主要目標與方針,非洲聯盟所設定的指導原則及執行目標,也對聯盟內成員國的運作有顯著影響,意味著非洲各國需在近十年之間負起必要的職責,不僅僅對內部市場和政治層面的發展,對外更需要維繫非加太國家、非洲及第三國之間的協作關係。

與第三國交流方面,長期以來非洲各國持續與中國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在非洲投資與常駐的中國人亦有百萬人之多,自1949年迄今持續自「從經濟需求引導外交締結」到「從外交引導經濟發展」演進,更符合當前及未來的中非發展之目的。

AP_18028597067861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中國在非洲全面布局,將結合「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