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情擴大:林口長庚爆發院內感染,22人確診創六年同期新高

麻疹疫情擴大:林口長庚爆發院內感染,22人確診創六年同期新高
Photo Credit: Deposit 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麻疹疫情擴大,首例醫護人員感染出現在林口長庚,全台已有22例確診,疾管署表示這是六年來的新高。

麻疹疫情有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根據疾管署的21日發布又有兩起麻疹確定病例,最新統計顯示,國內共有22人確診,15例國內感染,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今(21)日林口長庚也發生「麻疹院內群聚感染」,而院內感染接觸的人數為491人,而衛生單位也掌握在全台接觸人數超過3500人,疾管署表示,施打疫苗是防止感染麻疹的最好方法,建議36歲以下、常出國的民眾應補打疫苗。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目前確診案例數字已經是近6年同期新高,在2011年同期是21例,其中19例為本土案例。

《聯合新聞網》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管署表示,今新增2名個案,其中1人是4月5日於林口長庚急診室值班的男護理人員,他曾接觸過4月4日確定感染麻疹的北部40多歲的女性,該名男護理人員,接觸到個案後,16日到19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出疹」的情形,經檢驗今確定為麻疹患者,現在住院隔離治療中。

因為這名40多歲的女子就醫後,感染到麻疹的案例,確診的就已經有2人,目前疾管署掌握院內感染接觸的人數為491人,其中包含1至6歲接觸者共4人均已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將持續追蹤監測至5月7日。

除了院內感染有新增1名案例,今天新增的另1名案例與台灣虎航、林口長庚醫院院內感染無關,是一名北部20多歲的男性,他曾在4月3日到8日赴泰國旅遊,14日至18日陸續出現咳嗽、發燒、出疹等症狀,經就醫通報,於今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由於該個案與國內其他確診病例均無關聯性,且潛伏期間曾有國外旅遊史,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目前衛生單位已掌握接觸者共23人,未發現有1至6歲接觸者,將持續追蹤監測至5月10日。

《ETtoday》報導,目前國內麻疹共有2大群聚,其中虎航群聚就佔了13例,林口長庚醫院群聚則佔了2例,莊人祥表示,該名護理是今年麻疹爆發以來,首例遭感染的醫護人員,但是否是因照顧指標個案遭感染?目前仍無法確定。

因應此波院內麻疹群聚,疾管署已要求該醫院提供相關應變措施,防範疫情於院內之傳播,並在昨日發布通函,提醒醫療院所及醫護人員提高警覺,對於疑似個案應落實「TOCC」機制,即詢問並記錄患者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訊,並遵循相關感染管制措施及通報流程,以利衛生單位及時採取防治工作。

Photo C
螢幕快照_2018-04-15_下午8_55_59
redit: 疾管署

疾管署:建議民眾補打疫苗

《風傳媒》報導, 疾管署說明,麻疹主要以空氣、飛沫來傳播病毒,傳染力極高,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停留2小時,「只要經過有麻疹病毒存在的空氣中,就可能被感染」,根據資料統計,一個麻疹個案最多可以傳染給18個人,傳染力比天花、SARS還要強,堪稱是傳染力最強的傳染病。

莊人祥表示,台灣在1978年前,麻疹主要是學齡前孩童的疾病,近年因第二劑MMR疫苗接種率已高達97%,加上成年人疫苗保護力逐漸減弱,近期變為成年人的疾病,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共22例麻疹確診,為近6年新高。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陳志榮表示,經過研究抽樣調查結果得知,現年37歲以上的民眾基本上不用擔心麻疹,特別是47歲以上的民眾,小時候都有感染過麻疹,可終身免疫,體內抗體維持在95%以上,不需再施打疫苗,但36歲以下的民眾,因疫苗誘發的抗體非終身有效,建議若是常出國的民眾,應補打疫苗,以防感染麻疹。

虎航空服員確診後還趴趴走,遭高雄市衛生局開罰

《三立新聞網》報導,高雄市衛生局今(21)天也表示,虎航公司確診6名空服員中,其中2名出現症狀後,仍持續出勤多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入境該市並就醫及訪友。對於自身為麻疹個案接觸者且已出現症狀卻仍違反自主管理原則情事,該局依傳染病防治法針對2名空服人員和虎航進行裁處。

《中國時報》報導,高市疾管處長潘炤穎指出,一名設籍北市的男性空服員4/1發燒,但4/2還上飛機出勤,高雄市部分接觸者有102人,空服員後來有向公司回報有出疹子,公司才要求他就醫停飛,經評估情節輕重,而開罰1.2萬元。

另名設籍新北的女性空服員則在4/6就出現上呼吸道症狀,當日至新北某醫院就醫並回報虎航,但公司仍在4/6~4/12期間派遣其出勤至曼谷、澳門、南韓濟州島等地,後來該名空服員打完MMR疫苗後,搭高鐵到高雄左營訪友,確診為麻疹,高市接觸者有47名,因潛伏期8至18天,必須等5/1才能取消警報,挨罰6千元。

另外虎航也因責任重大,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可罰6至30萬元,初步將罰12萬元以上,將再討論確定罰款額度。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