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攝影師「與鱷共舞」奪獎 透露拍攝驚險幕後

台灣女攝影師「與鱷共舞」奪獎 透露拍攝驚險幕後
Photo credit: Sony Taiwan臉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真正的攝影「必須懂思考」— 如果希望其他人注意欣賞你的照片,就必須給他們一個理由,讓他們不僅僅只是瞥一眼而已。

台灣水下攝影師吳秀玲作品「與鱷共舞」獲得2018年「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台灣區首獎,而在捕捉到震懾畫面的當下,攝影師和這隻鱷魚的距離,甚至還不到一隻手臂長。

(中央社)全球規模最大國際攝影競賽「索尼世界攝影大獎」(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針對全球63個區域國家,評選在地前三名的最佳傑出攝影師。台灣區域國家獎由曾獲多項國際水下攝影獎項的攝影師吳秀玲取得首獎,其作品「與鱷共舞」展現令觀賞者屏息的震懾瞬間,而吳秀玲和其他獲獎的作品,從4月20日至5月6日在英國倫敦索麥塞宮(Somerset House)展出。

「與鱷共舞」近距離捕捉到一隻野生美洲鱷張嘴的瞬間,吳秀玲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透露在古巴拍攝的驚險幕後。

吳秀玲表示,當時導潛先幫他們去探路,尋覓合適拍攝對象(鱷魚),回報說看到一隻眼神很「友善的」(friendly)的鱷魚,就讓他們直接下水拍攝,毫無安全措施。

她表示,這是她第一次拍攝鱷魚,原本以為會先餵鱷魚吃飽,或是有人在旁照料,沒想到竟是這種進行方式,讓她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然而,對攝影的熱愛及不願錯過難得機會,還是鼓起勇氣下水。

吳秀玲笑說,當時腦中一直排練若是鱷魚朝自己衝過來,要如何應對,「想到的辦法就是把相機往鱷魚嘴裡一塞,爭取時間趕緊上船」。好險這種狀況並未發生,好奇心旺盛的鱷魚朝吳秀玲游近,讓她捕捉到野生動物美麗的一瞬間。

不過,野生動物固然美麗,從她同樣是水下攝影師的丈夫陳翰旭側拍畫面當中,卻覺得場面相當驚險。

當時美洲鱷距離吳秀玲相當近,他說,「距離不到一隻手臂長」,而鱷魚身軀相當龐大,比她的身高還要長。

一張水底照片的代價:邊拍邊吃消炎藥、錯過鱷魚還要多等兩天

此外,攝影過程對於嬌小的吳秀玲而言也相當辛苦。她必須背著潛水裝備、手拿拍攝器材,負重20多公斤。而這一次攝影是在半水面,她得舉著相機在水面上上下下,難以借助浮力,反而在把相機舉出水面時遭遇阻力,等於是在水中重訓。

她表示,拍攝後手臂完全舉不起來,「邊拍邊吃消炎止痛藥」。

對於攝影師而言,好照片需要機緣和等待。吳秀玲在古巴紅樹林拍攝的第一天就碰到這隻美洲鱷,第二、三天想要補拍反而都落空,白等一下午。

不過這趟古巴行收穫多多,除了「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外,吳秀玲也於日本「2018第20屆地球之海攝影比賽」中獲得「館石昭獎」— 2隻鯊魚與夕陽共舞的作品「Shark at dusk」(暫譯:黃昏之鯊)從120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巧合的是,去年「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台灣區首獎得主就是吳秀玲的丈夫陳翰旭,夫妻倆投入水下攝影10多年,獲獎無數。陳翰旭去年以一隻小軟絲的照片「黑夜的水下精靈」獲獎,吳秀玲今年則以巨大野生鱷魚的「與鱷共舞」獲獎,夫妻包辦兩屆大獎。

陳翰旭除了和吳秀玲一起前往巴西拍攝,也一同到倫敦領獎分享喜悅。被問到拍攝後如何選擇由誰投稿參賽,他笑說「兩人先PK」。

雖然業餘(吳秀玲在銀行上班、陳翰旭則是化學工程師),不過兩夫妻是國內水攝(水底攝影)比賽獲獎記錄的保持者,根據「ADEX(亞洲潛水展)」網站資料,截至目前為止,他們一共獲得了83個國內外獎項,而吳秀玲則抱走了其中的50個。而吳秀玲的作品,也在2015年被英國《每日郵報》發掘並報導。

海馬
吳秀玲所攝,懷孕的侏儒公海馬。Photo credit: 每日郵報網站截圖

請給照片「一個被看見的理由」

吳秀玲在去年接受「ADEX 人物」專訪時表示,很多人可能對於水底攝影有種迷思 —— 除非擁有更好的相機,否則拍不到更好的照片。她說,但拍照並非攝影,而「真正的攝影必須懂思考」,「如果希望其他人注意欣賞你的照片,就必須給他們一個理由,讓他們不僅僅只是瞥一眼而已。」吳秀玲說。

吳秀玲所拍攝的「海綿羊」作品,捕捉到罕見的海蛞蝓(藻類海蛞蝓英文又稱「Leaf Sheep」,顧名思義就是「披著樹葉的羊」),當時引起了廣泛關注,但在外媒競相報導的狀況下,卻導致海蛞蝓的棲地受到更多人類的威脅。

風向新聞
Photo credit: 風向新聞網站截圖

「有很多潛水客去我們拍攝的地方就為了要拍攝這個可愛的小動物,並且對海綿羊的生存造成了莫大的威脅,這是我們所始料未及的。在這件事情之後,我們也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不去刻意拍很稀有的生物,如此對環境的影響才可降到最低。」陳翰旭告訴「T客邦」

雖然獲獎無數,但陳翰旭也坦言,投稿的這些日子中「其實槓龜的次數比得獎次數還要多」,他說「每次得獎後我都會去思考為什麼這樣的作品會得獎,回來看自己的作品再修正,也會看別的得獎作品用怎樣的拍法、想法、技巧。但我們無法模仿其他的作品,因為相同的照片是不可能會得獎的,尤其生態攝影,你不可能今天拍了軟絲,明年又有一模一樣的軟絲可以拍。」

陳翰旭說,台灣很多攝影師喜歡模仿,去衝某個大家都拍過的大景,或是拍很多人拍過的題材,但有時候太過講求技巧,反而缺乏了攝影的想法與創造性,他說「技巧可以學,但想法很難去塑造」。

2007年取得開放水域潛水員執照、陳翰旭2008年開始水下攝影,他說,水下攝影和陸上攝影是完全不同的環境,可能會因為水流、氣候等因素導致拍攝環境的不確定。有趣的地方是很多作品都是意料之外的產物,你無法預料這些有趣的生物牠們什麼時候會出現,什麼時候會消失,這次拍到的下次又不一定會遇到,你也沒辦法控制這些生物乖乖的讓你拍,不過這也是水下攝影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