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北極權力遊戲:中俄聯手「冰上絲綢之路」,能突破美國經貿制裁嗎?

北極權力遊戲:中俄聯手「冰上絲綢之路」,能突破美國經貿制裁嗎?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認為,在適當發展基礎建設後,北極航線將可分擔原先從亞洲到歐洲路線的南部運輸外。另一方面,中國握有開發北極的大量資金,這讓俄羅斯政府極為感到興趣。

近來美國對俄羅斯與中國進行了經濟與外交制裁,讓三方的關係起了明顯的變化。俄羅斯與中國無論在經貿還是軍事關係上的密切合作,都一再顯示俄羅斯在西方外交舞台上受到強大的壓力。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重要助手蘇爾科夫(Владимир Сурков)認為:「俄羅斯將面臨幾十年來,甚至是百年來地緣政治上的孤獨。」

蘇爾科夫強調,俄羅斯面對的不是西方國家所創造的政治孤立狀態,而是俄羅斯民族心理上的孤獨感。

以歷史角度來看,從19世紀西歐思想傳入保守的俄國社會開始,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曾一心嚮往西方政治友好的對待與思想體制。儘管俄羅斯人覺得自身與其相差不遠,但實際上,西歐各國至今還是認為,無論在地緣上還是文化上,俄羅斯實質上是屬於東方國家的範疇,與西方之間依舊存在著極大的隔閡與差異性。

正因如此,西歐各國無法真心接納俄羅斯的融入,使其在歷史軌跡中產生對俄羅斯無法磨合的狀態。如此一來,導致俄羅斯在面對西方的外交戰略上選擇壯大自己的聲勢,並實行向東方發展的歐亞主義作為回應。

間諜中毒事件讓俄國被孤立,但中國卻伸出溫暖的手

今(2018)年4月4日,俄羅斯舉行第七屆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會中針對前俄國間諜謝爾蓋・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與女兒在英國中毒事件,造成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外交緊張的議題進行討論,同時也對打擊敘利亞恐怖份子提供自身經驗。現今的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正處於冷戰後的另一個冰點,而這場國際安全會議的舉行更是讓各國家熱切地想要觀察會中所有細節。

俄羅斯與西歐國家的外交爭端的原因,來自於三月份的間諜被下毒事件,俄羅斯政府被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指控為兇手。儘管俄國強烈否認,至今英國政府也無法提出相確切的證據。但三月的歐盟高峰會上,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文翠珊的雙雙勸說下,美國、英國、澳洲、烏克蘭與其他歐盟成員國和北約國家,決定遣返143位俄羅斯外交官員回國,嘗試在國際舞台上阻撓俄羅斯的參與。俄國政府接著以不受歡迎的(non grata)名義,驅逐了將近150位的西方國家官員,且隨後關閉美國在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的領事館作為報復行動。

有趣的是,西方種種孤立的手段似乎在第七屆安全會議上並沒有完全成功。根據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Sergey Shoigu)的敘述,此次一共來了95個國家的代表團,另外包括35位國防部長、15名總長參與。某方面來說,俄羅斯在世界上還是有許多關係友好的國家願意參與此次的會議。

紹伊古更認為俄羅斯舉辦的安全會議受歡迎的程度一年比一年還要高。參與會議的國防部長們,包括來自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與越南等各個國家。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中國新任國防部長魏鳳和與外交部長王毅的雙雙參與。兩人同時出席此次的安全會議,所傳達出的濃厚的政治意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魏鳳和強調,他以俄羅斯作為上任後第一個出訪國家的目的是:「顯示中、俄兩國之間高度的關係發展,以及軍事合作的決心。」魏鳳和與紹伊古的談話顯示出,兩國欲藉著進一步雙邊軍事合作,藉此來消除美國對雙方威脅的壓力。

AP_17206623449989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突破美國貿易戰,中國的「冰上絲綢之路」

在北邊戰略方面,中國於今年1月26日提出了《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期望與各國共同建立「冰上絲綢之路」一案,作為通往歐洲的另一條戰略選項。近年來,因氣候暖化造成北極冰層融解,使得貨運船隻能夠順利通行,讓北極成為最具有經濟效益的發展項目航線。中國將此視為振興東北地區企業發展的機會,也可順勢將吉林、黑龍江的出口貨物通過北極運送到歐洲,縮短從東亞到西歐的距離。

俄羅斯區域問題研究所所長德米特里・茹拉夫廖夫(Дмитрий Жулавлёв)表示:「中國在北極共有兩個任務,第一是開闢另一條歐洲道路來緩解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壓力,以及擴大中國商品的外銷市場。第二任務為:因國內經濟過熱的狀況造成需要尋求新的投資領域。」戰略上來看,北極將是中國最佳的選擇,也將成為下一個投資目標。雖然在初期,必要投入巨量的資金來開發基礎建設,但後期的投資報酬率卻也能夠滿足中國在經濟與戰略上的需求。

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2017年與美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3,752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時四倍的逆差值,占了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46%。這樣驚人的數字威脅了美國本土的經濟與政治狀況,讓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決定在3月23日對中國提出「301調查」,內容包括1,300項獨立關稅項目,總值500億美元的報復性提高進口商品關稅與投資限制。尤其針對鋼鐵業與鋁業分別徵收25%、15%的進口關稅,即是美國戰略性抵抗中國經濟侵略的反制。

雖然相關行動需等到5月15日才會在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進行聽證會,但已確認的是,16日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第二大上市電信公司:中興電信(ZTE)進行制裁。對於美國的各種行動,中國政府也通知了WTO,擬對美國27.5億美元之貨品,包括豬肉、乾果、乙醇等徵收6.1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在未來,除美國市場外,中國商品若大量進入歐洲市場,勢必將成為美國經濟戰略的另一個惡夢,將向中國祭出更猛烈的手段。為了防止美國阻撓,中國需要俄羅斯的支持,願意為此展開緊密的雙邊合作。

同遭美國制裁,俄羅斯樂於北極開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