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要注意︰麻疹大作怪

外遊要注意︰麻疹大作怪
Photo Credit: Lucy Nicholson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有需要前往一些感染爆發的地區,必須預留時間接種疫苗,讓疫苗可以發揮作用,以麻疹作例子,至少應預留10至14天的時間,否則疫苗接種並不能給你及時額外的保障。

今個星期較為吸睛的新聞,除了黃子華的棟篤笑開賣外,相信非麻疹疫情莫屬。港人很喜歡前往旅遊的日本沖繩,最近出現大規模感染,至今已有70人左右確診感染麻疹,另外台灣的確診宗數亦開始上升。從全球的角度,自2017年起,歐洲也有出現麻疹爆發,在羅馬尼亞、希臘、意大利等地方的感染人數一直高企,外遊的人士務必注意安全衛生。

麻疹傳染性高,透過空氣傳播,麻疹病毒一般會有10至14天潛伏期。感染麻疹後,病人會開始出現低度發燒,稍後會出現咳嗽、流鼻水、紅眼等疑似感冒徵狀;三四天後,面部會開始出現紅疹,然後蔓延到身軀和腿部。最具傳染力的時候,就是出現紅疹前4天和後4天(共8天左右)。如小朋友不幸感染,有五分一人會出現併發症(如肺炎、腹瀉、中耳炎、腦膜炎),千分之一的機會死亡,這病沒有有效治療方案,唯一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

在香港的疫苗接種計劃中,小朋友在一歲和六歲時分別會接種麻疹、痄腮、德國麻疹(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m, MMR)減毒活病毒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完成這兩次接種後,保護率大約是95%至99%。只接種一針,保護率大約是90%。雖則不是百分百保護,但接種過後的感染,病情較輕,出現併發症的機會較少。

RTR4RBMW
Photo Credit: Brian Snyder / REUTERS / 達志影像

麻疹肆虐,內裡有什麼原因?根據歐洲的監察,在歐洲眾多感染者當中,有85%的患者是從來沒有接種過疫苗,有一成左右是接種過一次,疫苗成效甚高但接種率相對地不高,箇中原因應是害怕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或者是不認為自己會受到感染。

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接種位置出現紅腫,以及數天後出現發燒的情況,少數人會在(1)一至兩星期內出現輕微的類麻疹症狀,(2)三星期左右出現輕微痄腮的症狀,如腺體腫脹和微燒,(3)成年女士接受德國麻疹疫苗時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罕見的副作用有熱性痙攣(通常少於千分之一)和原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通常少於萬分之一)。

而大家最關心的MMR跟自閉症的關係,在2015年刊登於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研究基本上已否定了兩者的關聯[1],奈何互聯網資訊內容仍然是良莠不齊,每人所選擇接收資訊也有異,令到市民產生不必要的混淆和恐懼。

如有需要前往一些感染爆發的地區,必須預留時間接種疫苗,讓疫苗可以發揮作用,以麻疹作例子,至少應預留10至14天的時間,否則疫苗接種並不能給你及時額外的保障。一歲以下的小朋友,由於免疫系統仍然未完全成熟,應避免前往這些地區。患有癌病、長期服用類固醇、患有免疫系統疾病、懷孕婦女、最近11個月內曾接受輸血或其他血液產品或免疫球蛋白的人士均不宜接種疫苗。母乳餵哺之婦女適合接種疫苗,但懷孕婦女則不適宜接種。題外話,只有天花疫苗(smallpox)和黃熱病疫苗(Yellow fever)是不適宜在餵哺母乳期間接種。

很多人不知道,香港衛生署設有旅遊健康服務,提供相關旅遊健康諮詢、世界各地疫情情報、環境健康風險等資訊。有一些地區,如南美洲和中非地區,前往旅遊時必須出示有效注射疫苗(黃熱病)記錄方可獲批准入境,詳情可登入旅遊健康服務網頁查看[2]

註︰

  1. Autism Occurrence by MMR Vaccine Status Among US Children With Older Siblings With and Without Autism (Anjali Jain et al. 2015)
  2. 旅遊健康服務(衛生署)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