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規定「國號」的新身份證設計票選:網站全面被駭、被控「違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承辦人提及,「網站被侵入並發訊要求我們分裂者停止活動,接著網站就轉跳到中國反分裂法的網頁上,然後就停止運作了。」
台灣的身份證超過10年沒重新設計,內政部上網公開徵選「第7代身份證」的設計,參賽作品各自發揮創意,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不過現在投票網頁疑似遭駭客竄改,不僅無法點進投票網站,也有網友發現,點選參賽作品卻跳出「該作品涉及違憲」的警語。
(2018.4.26 16:30更新)
內政部從2月26日起開始舉辦身份證再設計徵選活動,共收到1000多件民眾投稿,最近活動網站也進入網路票選階段,讓全民可以參與投票。有趣的是,目前票選第一的作品「嶼民在地」以「台灣」為國名,引發爭議。
不過,新身份證的「國號」還沒有產生贏家,網站就已先被駭客入侵。
有網友今(26)日發現,點選「嶼民在地」的投票圖示,會跳出「該作品涉及違憲」的警語,且頁面還會導向中國共產黨法規網站;點選第二高票的「拚出台灣」也會出現「分裂勢力請停止」的字句。
〔網友在臉書上留言,附上網頁被駭的畫面截圖。|Photo credit: CHun Hong Chen〕
共同承辦這次身份證再設計活動的王奕凱,也在臉書上表示,就在剛剛,身份證再設計的網站被侵入並發訊,要求他們分裂者停止活動,接著網站就轉跳到中國反分裂法的網頁上,然後就停止運作了。
〔投票網站被導向到中國反分裂法的網頁上。|Photo credit:王奕凱〕
而實測結果,目前投票網站呈現停擺狀態,點入僅會出現錯誤指示,勾選投票也不會有任何反應。

內政部下午也發布聲明,證實票選網站遭駭,已暫時關閉網站,上線時間將另行公告。
內政部強調,身份證再設計票選,主要著重在身份證的版面設計及欄位呈現之文化美學及創意設計,既然是中華民國國民身份證,就應該有它該有的格局及國家表徵,呼籲民眾理性參與討論與票選,切勿因立場不同作出任何不利於他人的行為。
「惹議」作品有哪些?
中華民國身份證已經發行13年,距離上一次更換國民身份證設計,已是2005年。而新一代身份證未來規劃將結合自然人憑證及身份證二合一,現行有12欄資料的「世界最複雜身份證」將成為歷史。
內政部預計將第7代身份證一次簡化,除了將和自然人憑證合而為一之外,也會將許多資料存入晶片中;包括性別、父母資料、戶籍欄位等等。
這次參賽的作品中,「嶼民在地」的作品採用乾淨的白色作為底色,並在正面印出台灣五大山脈圖樣。值得注意的是,該設計中並沒有出現「中華民國」字樣,而是直接使用「台灣」稱呼我們的國家,目前獲得55241票(統計至4/26 12:00)。
有人因此批評「沒國旗或國號,請問是哪一國的身份證?」、「要去中華民國化,就勇敢點直接宣布改憲法換國號,不要整天搞這些有的沒的」,還有人揚言拒領台灣國民身份證,直指「因為台灣是地名,不是國家!」
不過,也有部分民眾認為有沒有國名或國號沒那麼嚴重「放眼世界一堆都沒國旗」、「身份證只有台灣在用,出國就用護照,在台灣標不標國號有差嗎?」
對於因未限制國旗國號造成討論,內政部也出面說明表示,這次只規範版面要有姓名、身份證字號、照片、出生年月日等欄位,其餘配偶欄、性別欄因為各界意見不一,所以由設計者自行增減。至於國旗、國號及國家特色景物文化等,也都讓設計者發揮創意呈現,但內政部仍保留最後修改的權利。

另外,目前位居第二名的是上面的「拼出台灣」,現在獲得24085票(統計至4/26 12:00)。該設計採藍綠色作為底色,並在正反面分別印有台灣的高山與海洋,其防偽設計上更可看到台灣國寶綠蠵龜的圖樣。本設計之所以會稱作「拼出台灣」,是因為只要將身份證正反面拼在一起,就可以將台灣島嶼形狀的「彩蛋」拼出。

除此之外,昨天一度衝到第二名的是「和平,奮鬥,救中國」,目前獲得18106票暫居第四名(統計至4/26 12:00),不過網站上卻沒有太多關於作品的介紹。
至於目前緊追在後的第三名,則是獲得21312票(統計至4/26 12:00)的「梅花鹿。石虎。牡丹花」,標榜的是以石虎及梅花鹿來表現每個人的獨特性,也因為獨特性所以更加珍貴。而牡丹花代表著喜氣及富貴,創作者讓每個人在生活上都可以開心並自由的財富。

依照原來規定,「身份證明文件再設計」網站上的投票截止時間為5月11日23時59分,將在5月12日初審出8件作品,初審將選出網路票選最高票的1件,並由五位評審共同選出7件,再進入決選。
本次徵選活動評審為永真急制負責人─聶永真、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王明嘉字體修院修士─王明嘉、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及中央印製廠代表1位,共5位設計界專家。
最後的結果將會於5月14日公佈。
新聞來源:
- 內政部:新式身分證票選網暫時關閉 強化資安防護後再行開放(內政部)
- 新身份證設計沒規定國號 要不要「台灣」吵翻天(聯合報)
- 新身份證設計投票開跑 「台灣」系列遙遙領先(自由)
- 不一定要放國旗國號?身份證改版 遭疑去中華民國化(中時)
- 身份證設計「台灣國民」暫奪冠 網嗆拒領:台灣不是國家(TVBS)
- 新身份證設計投票開跑 「台灣」國民身份證位居第一(風傳媒)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