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創業觀察(上):星馬在創投領域已超越台灣,成為區域內領頭羊

東南亞創業觀察(上):星馬在創投領域已超越台灣,成為區域內領頭羊
Photo Credit:Tech in Asia CC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創業環境與國際連結相對較完善,漸漸發展為東協區域內的創投聚集地,並且於2016年陸續與印尼和泰國代表簽署MOU

隨著東南亞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與中產階級崛起,東協市場不僅受到全球的關注,當地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亦培育出新創獨角獸(市值達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而近年來東南亞各國亦紛紛投入對新創相關的發展。

東南亞國家新創環境基本概況

Google and Temasek(2016)指出,東南亞地區新創企業共7,000多家,80%集中在印尼、新加坡與越南。再者,新創企業的領域高度分散,其中又以生活形態與電子商務的家數最多,合計占18.8%。Google and Temasek(2017)更指出東協數位經濟的成長與當地的獨角獸息息相關,且主要歸功於四個產業:線上旅遊、線上媒體、電子商務、叫車軟體。東南亞地區獨角獸有新加坡的SeaGrab,以及印尼的GO-JEK等。

RTX1Z7R3
Photo Credit:RT/達志影像
印尼雅加達的Go-Jek騎士

從全球創業觀察組織(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所發布的資料有以下兩點觀察:(1)相較於創業發展較成熟的國家如台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在政府相關的政策與創業計畫都明顯較為不足;(2)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在各方面的表現基本上皆優於GEM平均。另從2016年創投暨私募吸引力指標(VC& PE Index)觀察,新加坡吸引力指標位居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英國與加拿大;馬來西亞(第11位)、泰國(第28位)排名持續上升中;印尼、菲律賓、越南亦位於前50名(表1)。換言之,新加坡、馬來西亞在創投與創業領域,在排名上已較台灣具吸引力(台灣排名22),且某種程度在東協區域內扮演領頭羊的角色。

螢幕快照_2018-04-28_上午4_17_17
2016年創投暨私募吸引力指標(VC & PE Index):東南亞國家排名

東南亞區域內創業連結

首先,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創業領域扮演東協區域內的領導者。新加坡創業環境與國際連結相對較完善,漸漸發展為東協區域內的創投聚集地,並且於2016年陸續與印尼和泰國代表簽署MOU,主導成立「東協創投委員會」(ASEAN Venture Council,AVC),甚至是打造TechGrind作為東協的矽谷;目前TechGrind Hub設在新加坡與泰國兩地。

相較之下,馬來西亞試圖透過「馬來西亞全球創新和創意中心」(Malaysian Global Innovation & Creativity Center,MaGIC),積極爭取亞洲的創業中心,且馬來西亞1337創投,以加速器前期計畫─「Alpha Startups」,提供僅有營運構想的新創團隊,發展產品驗證、產品開發、市場策略,主要標的是東南亞其他國家(像是印尼、菲律賓、越南等)的新創團隊;再者,參加此加速器前期計畫的團隊,則享有優先權進到馬來西亞的1337加速器計畫。

對泰國而言,2016年是泰國政府致力於發展新創與創業家精神的關鍵年度,規劃投入5.7億美元給2,500間泰國Startup,一半資金提供給科技公司,由資訊科技部門管理;另一半資金則提供給其他類型的新創公司,由財政部門管理。這筆資金協助企業創新及擴張至鄰近東協地區,例如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另對菲律賓而言,其新創圈其實仍是處在待發展的狀態,試圖透過與馬來西亞創投的合作帶動其發展。

印尼在新創的發展存在很大潛力,目前亦培育出本地獨角獸,人口眾多的印尼有機會成為東南亞國家數位經濟的要鎮,電子商務是印尼最大的潛力領域,目前東協新創試圖透過與當地企業合夥進軍印尼市場。

越南則主要由政府主導,2013年推出「矽谷計畫」,美國矽谷的創業加速器500 Startups亦在胡志明市設點;同時,越南科技部亦協同芬蘭政府發展創新合作計畫(Innov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me),增進兩地合作鏈結、資源交換與經驗傳承。

綜合以上討論,呈現東南亞區域內創業連結。在國際連結的部分,美國500 Startups同時作為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的投資方;芬蘭和矽谷亦是越南在建構新創生態環境的重要合作夥伴。在國際連結的養份上,則漸漸觀察到東協區域內兩大馬車的關鍵角色,一是新加坡做為「區域創投樞紐」,並以TechGrind帶著泰國發展;二是馬來西亞做為「創業環境建構者」,透過加速器前期計畫帶動印尼(最具潛力者)、菲律賓(突破重圍者)、越南(政府主導者)的新創發展,並與印尼形成新創生態系夥伴,積極帶動東協區域間的串連。

探究兩國形塑創業生態圈的不同路徑,主要是與其自身產業發展脈絡息息相關;相較於新加坡以金融業為其核心產業,馬來西亞在不同領域已形成自身的製造網絡。另外一個發展趨勢的觀察是,印尼漸漸突出為東協新創業者發展著重的一個重要消費市場。

螢幕快照_2018-04-28_上午4_17_46
東南亞區域內創業連結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東南亞國家的創業環境與獨角獸觀察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 你對這篇文章談的議題有其他想法嗎?我們非常希望收到您的投書,請寄至asean@thenewslens.com,主旨處請註明【東南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