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地方轉型與氣候保護,比利時人這樣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借鏡歐洲城市面對氣候變遷與創生的案例,可加強地方政府的網絡合作平臺,納入各部會、企業、學者、NGOs與社區等專家甚至市民參與,傳散知識及促進宣傳,帶動社會行動及轉型。
文:翁渝婷(中心助理研究員)
透過比利時根特氣候保護做為案例,看城市中策略利基管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SNM)的角色,並評析其是否適合運用於我國地方能源轉型治理。SNM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經濟與社會變化相關的技術變革,並推動新技術於社會環境中應用。
其中,兩個重要的角色—中介(intermediaries)與支援(champions)將支持及連結不同行動者,促使社會創新與轉型(Martiskainen and Kivimaa, 2017)。「中介」是指作為為他人創造空間與機會的行動者,尤其是在傳播階段,包括調解、建立聯繫不同的人或事物,無論是個人、組織還是平臺,不僅僅是知識調解人或網絡人員;而「支援」則具有卓越的品質,目標是解決諸如「缺乏資源、缺少聯繫,以及行動者之間缺乏協調與現任行動者的反對」等障礙,特別是在可能抵制創新的情況下。
如下圖1所示,橋接各行動者、匯集資源與轉譯知識的強大媒介,即是「支援中介」(championing intermediary),較薄弱的媒介則是「非支援中介」(non-championing intermediary),而非連結網絡,但影響力強的媒介,則是「非中介支援」(non-intermediating champion)。

一、根特的故事脈絡

根特早於1996年加入了氣候聯盟(Climate Alliance),其為一個歐洲城市的網絡,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自1998年起,根特城市展開定期制定環境與能源政策計畫,2007年經環境、城市發展及住宅部門的市議員策動,市議會表達了強烈的企圖心,目標於2050年達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即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於自然碳匯的概念),為此,至2030年須減少5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Loorbach et al.,2016: 95)。
2008年根特建立了有關氣候及能源的政策計畫,市長Daniël Termont於2009年簽署了「歐洲市長公約」,宣告將遏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過歐盟所設定2020年的減量20%目標(Ghent international,2015)。直至2010年成立了氣候小組,進行「學習」及「參與」兩方面的策略行動,氣候小組啟動了定量研究,例如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線(baseline)盤點,以及節能項目的減排成本曲線,並努力以較吸引人的方式發布敏感信息,如空拍熱損耗的照片,使公民能夠觀察自己房屋耗能情形(Loorbach et al.,2016: 95)。
此過程與歐盟西北部永續發展計畫(Interreg IVb)資助的MUSIC(Mitigation in Urban Areas: Solutions for Innovative cities)計畫項目相一致(Roorda et al.,2012),[註1] 亦產生之後的氣候場域(climate arena)。從一開始,市政府即承認,展現氣候保護的企圖心僅能透過城市所有行為者,採取果斷行動來實現。
因此,根特氣候聯盟(Gents Klimaatverbond)於2009年成立,市政府試圖讓公民及企業參與起草的氣候規劃,將草圖推向氣候中和城市發展。此外,2010年,環保部門提出了促進行為者參與的任務,團體基於轉型管理原則進行奪標,支援更有遠見的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實驗(Loorbach et al.,2016: 95)。
計畫初期,轉型小組是由市政府環保部門的兩名政策官員、兩名合作財團(facilitating consortium)的成員,以及一位轉型管理專家組成,而團隊在此過程中,作為準備及指導轉型會議的作用選擇參與者。儘管他們在氣候轉型過程中投入大量時間(平均每週約一天),但市政府的幕僚們沒有提供太多的支持,對此過程及他們工作的相關性產生懷疑(Loorbach et al., 2016: 96)。在轉型過程中需靈活性,並須適應開放及不可預測的動態,但僅由環境部門負責人及市議員執行與支持,其掌控情形及政治承諾從一開始就有很大的時間壓力,明顯地限制了轉型參與者的共同創造。
二、根特氣候場域(Climate Arena)
接著,團隊開始進行角色分析,決定誰來提供「系統分析」與選擇場域的參與者,最終核心團隊新增至17人(Loorbach et al., 2016: 97),小組成員包括企業、文化中心、青年工作者、大學、NGOs、港口與城市管理之人員(Roorda et al., 2012)。轉型管理為一治理方法,透過參與式的學習與實驗過程,促進永續發展,而轉型場域即為其變革聯盟,發展不同行為者團體、傳播及採用創新方法,以匯集不同觀點與多種方法。
系統分析針對根特的社會、生態與經濟進行評估,並分析趨勢,在未來情境下,提出各領域的問題與城市的亮點(trumps)(Loorbach et al., 2016: 97)。第一場場域會議開放提出初步的氣候問題與觀點,其中諸如能源貧窮及一般公民的福祉等議題;在第二、三場會議上,成員們確定了2050年永續根特的基本原則,例如無車城市、化石燃料的獨立性,以及企業提供回饋給城市及公民等,但一些與會者亦呼籲,因內容較抽象此部分不宜花太多時間。第四場以參與式作為中心,確定了20個轉型途徑朝向三個預想的未來,並建立這些路徑的里程碑及行動。[註2] 第五場會議,旨在確定路線的優先次序,制定期望實現的轉型實驗(Nevens & Roorda, 2014; Loorbach et al., 2016: 97~98)。
Tags:
10大南投農會伴手禮【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好山好水、景色秀麗、文化薈萃、資源豐富,而外出旅遊特色伴手禮必不可少,許多南投地區農會也推出特色伴手禮,以下為大家介紹南投10大農會伴手禮的後5項。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網站說明,「農會」的功用為推動農民終身學習,培育優質農業人力資源;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活化鄉村社區組織。輔導農漁民團體永續經營,增進服務功能;加強國際農業合作與兩岸農業交流,擴展農業發展空間等。
農會在台灣農業生產和行銷過程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包裝、行銷地方特產,打出知名度,甚至外銷到全球,農會都是其舉足輕重的推動者。
台灣農會最知名的,就是南投信義鄉農會與其產品《馬拉桑》。《馬拉桑》是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中,所出現的一個小米酒品牌,馬拉桑在阿美族語裡原本的意思是「喝醉了」(阿美語:Malasang)。這項產品由南投縣信義鄉農會所研發、生產,其廣告標語為「千年傳統,全新感受」。是白色甜酒,味頗像市面酵母飲料,喝多易醉。其誕生原因是2006年魏德聖為拍攝《海角七號》劇情的需要,商請南投縣信義鄉農會研發一種「有點俗、有點可愛,且具有在地感」的酒品,於是該單位以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研發,推出名為「馬拉桑」的小米酒,並於前述電影上映後推出為實體商品,持續販賣至今。靠著該電影的一砲而紅,成為信義鄉著名的南投伴手禮,該項伴手禮也常賣到缺貨。
南投除了信義鄉農會,還有許多農會推出其特色伴手禮,以下為大家介紹南投10大農會伴手禮。
6. 集集鎮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香蕉方塊酥
集集是一典型的鄉村小鎮,東鄰水里鄉、西與名間鄉為界,南隔濁水溪與鹿谷鄉、竹山鎮為鄰、北與中寮銜接。面積以山坡地、林班地居多,平地僅佔小部分,南側為濁水溪,三面環山、山嶺重疊,濁水溪自東南西流、清水溪在北側亦東向西流向至林尾里交會濁水溪。農業部分,因集集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豐饒多元的農業生態,區內以山蕉、糯米荔枝及火龍果為其大宗,還有柳橙、番石榴、葡萄、山蕨、玫瑰等種植,腹地雖然不大、但因緊鄰清水溪天然無污染的山泉源頭,造就了其質優味美的農產特色。
集集生產出的香蕉香甜又彈牙,為了延續百年香蕉風華,創新並延伸香蕉產品的品項,集集鎮農會與老楊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出香蕉方塊酥。與方塊酥結合的香蕉粉,需要採用在地尚未成熟且黏性較低的綠香蕉,切片後烘乾研磨成粉,單純觀察或食用粉末時,可感覺其顆粒較大,係由於綠香蕉本身的纖維豐富,即使製成香蕉粉,在顆粒的口感上仍能吃出它的纖維,濃縮整根香蕉的營養,無麩質,具有天然的抗性澱粉,結合方塊酥的酥脆口感,恰好於食用時不顯突兀又爽口。
成分:香蕉方塊酥
容量:370公克
售價:159元
7. 名間鄉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松柏長青茶
名間鄉所生產的茶葉,無論是產量或種植面積,皆是全台第一。能有今日的成就,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及茶農的處世風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松柏嶺地區位居八卦山脈最南端,海拔約四百公尺的台地上,比起產製凍頂茶的鹿谷鄉,海拔高度略低,平均氣溫稍高外,其餘的條件,都極適合種茶。首先因地處山脈東面斜坡向陽處,所以一年四季日照充足,倘若又是種植四季春此多產的茶種,一年採收四次以上,是毫無問題的。又台地上處處是紅壤類的土質,適合深耕厚植茶葉。此外,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更是其他產茶鄉鎮,所欠缺的優勢。除了上述優良的自然條件外,在地茶農更保有勇於突破,精益求精的態度,亦是開創此茶葉王國的最大功臣。走訪台灣各地的茶區,很難找到一處如名間鄉般,栽植的品種,可以囊括各式的烏龍茶種,如青心烏龍、金萱、翠玉、武夷、四季春等,如此多樣性的栽種,也代表名間鄉民勇於嘗試的性格。
成分:茶葉
容量:75公克*2罐
售價:1600元
8. 南投市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投農米
南投市位於南投縣西北隅,貓羅溪貫穿其間,河谷溝渠縱橫,灌溉便利;溪兩側東為南投丘陵,西為八卦山台地,皆屬平坦紅壤土質,與河谷狹小平原,均肥沃適合農耕,因此農產品非常豐富。溪兩岸沖積平原盛產稻米,品質優良,為南投市知名特產之一。南投米灌溉來自濁水溪的優質水源,灌溉水質無汙染,並於產地收穀、烘乾、碾製一貫作業。南投米粒粒飽滿、晶瑩剔透,蒸煮後,散發出甘甜米香,細細咀嚼,滿滿幸福!
成分:稻米
重量:5公斤
售價:220元
9. 國姓鄉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國民姓福禮盒
國姓鄉山多平原少,耕作土地相當有限,農民經濟所得也相對不高。經濟產業一直以農業發展為主,多種植檳榔、枇杷、草莓、玫瑰花、香蕉、火鶴、火龍果、芭樂等等。北山茶位列本縣茶中極品;本鄉的香蕉生產為全縣第二位;而南港村則是台灣水鹿的故鄉,補中極品-鹿茸也是本鄉一大特產。初春時節,中潭公路旁的觀光草莓園,垂涎欲滴草莓,吸引遊客駐足採果購買。另外,尚有柑橘、蜜汁楊桃、芭樂、甜桃、無子檸檬、波羅蜜、蜜釋迦、香菇…等特色農特產,待遊客購買品嚐!
組合品:
.香菇 - 來自九份二山微氣候,香氣十足
.冷泉米 - 來自北港橋新豐農場的鴨禾米
.薑黃 - 有機轉型期薑黃滿五年方能採收品質保證
重量:健康菇菇、薑黃粉各50公克,冷泉米500公克
售價:2600元
10. 埔里鎮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玫瑰淡酒禮盒
埔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四季氣候溫和及水質純淨甘美,孕育出豐盛的物產,也因此生產出名聞中外的「埔里美酒」;埔里農會特地設立酒莊於風光明媚的風景區──鯉魚潭邊,猶如世外桃源般寧靜優美,因此釀造出優質好酒。埔里農會酒莊,堅持採用代表當地水果與農特產作為原料。為了提升埔里地方農產精緻質量,讓埔里「水甜酒鄉」更加名正言順,埔里酒莊於2002年開始,引進農業改良場研發與農民契作的食用玫瑰,精心釀製的「真情玫瑰」和「玫瑰淡酒」,於2008年和2011年參加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八十多國同場競爭獲得銀牌獎,為台灣農業在世界酒品市場嶄露頭角。
成分:再製酒、玫瑰花
容量:400ml*2瓶
售價:760元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