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寓言的啟示:不想見到張牙舞爪的自己,請鎖住心中的黑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的恐懼、憤怒或是消沉的意志,不只會滋養自己內心的黑狼,連帶著也會養大遇見之人,心中的黑狼。我們不開心的情緒,不只是會顯示在浴室的鏡子裡,同時也會反射到身邊的人,感染他們的心情。不僅如此,你一定還會觀察到其他的現象:某些時候,我們的態度會改變整個局面。
文:隆納德・史威普(Roland Schwebe)、龍悠(Aljoscha Long)
惡魔犬(挪威)
我們的恐懼、憤怒或是消沉的意志,
不只會滋養自己內心的黑狼,
也會養大遇見之人,心中的黑狼……
村裡有一隻惡魔犬,人人都敬而遠之。牠還小的時候,也會畏懼其他的狗兒;一旦有人靠近,牠就想咬人。
某天,這隻惡魔犬興起了冒險的念頭。牠離開村莊,走進山裡,來到一處山壁間,裡頭一陣冷風拂面而來,順著那道風的方向,牠鑽進洞裡,進入了山壁之中。
牠小心翼翼嗅著空氣,確認是否有危險,猶疑了好一陣子,確認四周只有山和森林,又繼續緩緩前進。山裡頭很黑,往右邊的方向隱隱透出著光線。牠往光的那端走去,發現一處巨大的洞穴——原來陽光是從這裡照進來——牠發現這處洞穴裡,約莫有百隻黑犬,身型都和牠一樣。牠們張著大口,牙齒清晰可見,背上的毛豎得筆直,發出低吼聲,朝牠吠了起來。
這隻惡魔犬感到害怕,夾著尾巴,飛奔著離開了洞穴,躍過山丘,回到了村莊。
當牠跟其他的同伴描述自己的冒險過程時,牠的好奇心也跟著冒了出來。那個山洞裡、或是那群狗之中——一定有著什麼祕密吧?是寶藏嗎?那群狗在守護的是什麼呢?雖然牠再三警告自己的同伴不要前往,但牠卻忍不住要再去一探究竟,反正牠天不怕地不怕。狗的嗅覺很靈敏,在前往山洞的路程上,牠還能聞到其他同伴留下的足跡——乘興而去的,敗興而歸的,牠都分得清清楚楚。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惡魔犬終究又來到了之前的山壁,找到了通道和山洞。
但,當牠踏入山洞時,看見上百隻的狗——大的、壯的、白色的——外觀就和牠一樣。牠們都以溫柔的眼神看著自己,帶著驚喜又好奇的目光,尾巴還不停擺動。
天色暗了下來,烏雲遮住了太陽,惡魔犬心想:「在暴風雨來臨之前,我還是快點回去吧。」
牠平靜地看了山洞裡的狗兒們一眼,發出叫聲向牠們道別,踏上了回家的路。
洞穴裡再度恢復了寧靜,只有裡頭的上百面鏡子,彼此映照,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互呼應的感覺
感覺會互相感染——這是連孩子們都知道的事。只要有人板著臉孔,周圍的氣氛自然就會跟著凍結。相反的,人如果活得像陽光般有活力,無論去到哪兒,也都會帶著和煦的笑臉。
大約在二十五年前,研究人員首度在猴子的大腦裡發現了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的存在——它是複雜的神經系統中的分支。我們能如同「鏡子反射」一般得知他人的感覺,就是由於這條神經的作用。在神經生物學上,鏡像神經元的功能,讓我們憑藉直覺就能察覺到別人的痛苦、憤怒或是喜悅等感受。
笑容會傳染,難過悲傷的情緒也一樣。張牙舞爪的人,別人也會同等回報;神色從容、自在謙和的人,他身邊的朋友、伙伴、孩子和同事,甚至是超市裡的收銀員,也會感受到祥和的氛圍。
所以,我們現在也能清楚知道情緒好壞所造成的影響。我們的恐懼、憤怒或是消沉的意志,不只會滋養自己內心的黑狼,連帶著也會養大遇見之人,心中的黑狼。
我們不開心的情緒,不只是會顯示在浴室的鏡子裡,同時也會反射到身邊的人,感染他們的心情。不僅如此,你一定還會觀察到其他的現象:某些時候,我們的態度會改變整個局面。
情緒的呼應只不過是反射作用。我們「看起來」不安或悲觀,與我們「敞開心房」所展現出的信任態度,是兩種全然不同的模樣。不過, 請放寬心,你也不必強迫自己為了擁有好心情,便一直維持著笑臉送往迎來。好的感受與壞的感受都其來有自,重點是你自己明白真正的緣由,否則一旦被他人的壞心情影響,你只會覺得自己是倒楣的受害者——而這些其實多半都不是事實。
從現實狀況可知,感受是會互相傳染的。以下舉三種狀況來說明。
一,錯不在他人,只是我們每每都不相信這一點。
我們所遇見的每個人,只不過是眼前的一面鏡子。雖然聽起來不是那麼順耳,但對我們卻有極大幫助,因為這意味著,只有你——單獨一人,是架構自我世界的建築師。佛家說:思考會決定自己的作為。憑藉著個人的思考,就會形塑出自己的世界。有了言談和行為,再配上細微的思考,幸運就會如影隨形。
二,遠離那些相處起來讓人覺得厭煩、不舒服、不斷抱怨的人。
你不是心理治療師,你也有選擇和誰來往的自由。正因你無法對這些人散發出來的負面能量免疫,一旦有這樣的人出現在身邊,就要保護好自己。
三,當你踏進一個空間,請把外套掛上衣帽架——連鞋子都脫掉更好。
利用這些動作整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專注當下,然後你就會知道,該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別人,或是明白自己處在什麼樣的情境中。這樣一來,如果面對的是可怕的情境,你便能迎刃而解,就像蹭掉鞋上爛泥一般容易。
雖然不一定會每次都成功,但若能提高專注力,就有更多的可能。
我們常常將剛遭逢的負面情緒帶入新的情境裡。例如:看著公車從眼前開走,一陣惱火,隨後便帶著滿腔怒氣去上班。也就是說,你牽著內心的黑狼度過了一整天。更明確的說法是:我們被黑狼給控制了。
其實,每一回的新狀況、每一個陌生的空間、甚至是開啓每一扇門之前——你都有深呼吸的機會,能把滿身的烏煙瘴氣清理乾淨。如果不想在一百面鏡子中看到張牙舞爪的自己,請把心中的黑狼,留在遙遠的深處吧。
相關書摘 ▶阿拉伯寓言的啟示:「做好決定」,而不是尋找「好的決定」
書籍介紹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