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隨融冰升溫的大國角力:中俄兩強之間的芬蘭「北極夢」

隨融冰升溫的大國角力:中俄兩強之間的芬蘭「北極夢」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暖化再加上跨國合建的鐵路、海底隧道計畫,讓芬蘭可能因北極海航線成為未來歐亞的貨品集散地,而在此航線成為穩定的海運通道前,芬蘭仍可大賺破冰財。

自從北極海因為全球暖化冰融產生新航道之後,有兩條可能的新航線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矚目:第一條是行經格陵蘭島、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北岸到太平洋的西北航道,與航經巴拿馬運河的傳統航線相比,這條連接東北亞和北美東岸的海上通道能縮短約20%的航程(約5,000至7,000公里);第二條則是經東北亞、俄羅斯北部沿海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東北航線,航線距離則比起傳統麻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的航線距離減少40%,海運航程時間少約20天。假如未來這兩條航線能夠穩定開通,勢必會大幅度降低全球貨物運輸的成本,改變當前國際貿易跟能源供給的態勢。

中國、俄國野心勃勃,芬蘭也不落人後

而隨著北極海上的融冰情況越來越嚴重,各國之間的角力也慢慢浮出海面。例如俄國宣稱在北極海經濟海域探勘到價值高達35兆美金的石油和天然氣,且身為東北航線主要行經國,俄羅斯也掌握了該航線大部分的控制權。

儘管在北極海既沒有領土也沒有領海,中國國務院卻也在今(2018)年一月份公布了建國以來第一份《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書中提到北京將嘗試建立起「冰上絲綢之路」作為「一帶一路」的延伸,鼓勵中國企業在北極海的東北航線沿岸建造基礎設施並開發商業航線。

白皮書中也強調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單一且全面關於北極海事務的國際條約,而是由《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斯瓦巴條約》(The Spitsbergen Treaty)以及其他雙邊或是區域條約所規範,且由於北極海融冰所造成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因此中國有責任和義務要共同管理北海事務,以確保全人類的福祉。換句話說,中國刻意將北極海的議題拉高到全球層次,以利自己介入該地區的事務。

北極權力遊戲:中俄聯手「冰上絲綢之路」,能突破美國經貿制裁嗎?

不讓俄國、中國等大國專美於前,芬蘭最近也積極卡位,想要在全球暖化下的北極海地區搶奪先機,而臨靠波羅的海的一個港口城市,則可能是芬蘭在北極海地緣政治競爭中勝出的關鍵。位於北極圈南方160公里、被針葉林所環繞的城市奧盧(Oulu),雖然僅有不到20萬的人口,卻是芬蘭北部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更曾因為手機公司諾基亞將許多研發中心設在這裡而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該城經過芬蘭政府規劃,未來將被打造成歐盟商品進入北極海航線的重要據點。

為了讓貨物都能經過芬蘭進入到北極海航線,芬蘭成功說服挪威政府共同建造一條起點為奧盧,終點為挪威海港城希爾克內斯(Kirkenes)的跨國鐵路,串連起波羅的海和挪威北邊的巴倫支海(Barents Sea),兩國都希望這條新鐵路能夠促進觀光旅遊業,並將北極海附近的礦產、林業以及漁業資源更快速的送往亞洲市場,帶動雙方北部地區的經濟成長。

除了這條與挪威政府合作的鐵路計畫,芬蘭目前也已經和愛沙尼亞政府達成協議,要在芬蘭首府赫爾辛基和愛沙尼亞首府塔林之間建造一條在波羅的海之下的高速海底鐵路,預計在2024年底完工。

假如這兩項跨國交通建設計畫都順利完成,將會建立起一條貫穿芬蘭、連結歐洲和北極海東北航線的貨品通道。

Map_of_the_Arctic_region_showing_the_Nor
Photo Credit: Arctic Council@Wiki Public Domain

北極海新航線尚未穩定,芬蘭依舊可賺破冰財

儘管北極海溫度不斷上升,但新航線依舊不是全年皆可通行,例如冬天波羅的海幾乎還是全部結冰,需要依靠破冰船開路才能確保海運路線暢通無阻,北極海的貨運量也因此受到影響。

根據俄國交通部的資料顯示,2017年行經北極海970萬頓的貨物量中,其實只有不到20萬頓是真的利用新航線所運輸的商品,其他主要都是從俄國透過管線運輸送到亞洲的液態天然氣,也難怪許多專家仍然對北極海路線要成為歐洲以及亞洲間穩定的運輸航程存疑。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專門研究北極海運輸的教授格里特辛格(Daria Gritsenko)就表示,未來在北極海海域的人類活動肯定會越來越多,但是別期待北極海航線會在不久的將來取代傳統的蘇伊士運河航線。

但假如透過北極海航線運送貨物困難且昂貴,芬蘭為何還積極地促成跨國運輸基礎建設呢?答案就是破冰船產業。

不管是石油、天然氣的開採,貨物運輸、科學研究、軍事基地擴張等,所有在北極海的人類活動都可能隨著季節不同,需要破冰船協助開路,而芬蘭正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破冰船生產國,全球60%的破冰船都是由芬蘭公司設計或是製造。阿克北極(Aker Arctic)是一間芬蘭政府持有部分股份的私人企業,最近就幫俄國設計了15搜新的液態天然氣超級油輪,每一艘船都配有破冰的能力,阿克北極也曾幫加拿大海巡單位和中國科研團隊設計破冰船。另一間芬蘭的國營破冰公司阿拉提亞(Arctia)則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的破冰艦隊,目前在嘗試開發出租破冰船的業務給需要的國家。

北極海能讓芬蘭成為重要戰略國?

芬蘭一直以來都不是歐洲經濟政治的核心,地理上也是屬於邊陲,但是如果從歐亞大陸或是北極未來貿易的角度來看,芬蘭其實位在極具經濟價值的地理位置,也因此芬蘭政府極力希望北極海航運路線能夠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不過除了貿易路線尚未成熟,北極海的航線開發也會受到國際政治局勢改變的影響,像是2014年美國為了聲援歐盟經濟制裁俄國併吞克里米亞,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因而被迫暫停與俄國國營企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共同開採卡拉海(Kara Sea)海域的石油計畫,使得俄國開始靠攏中國,取得開採計畫資金,讓北京有更多機會介入北極海區域事務,芬蘭的北極夢要成真也多了一位競爭對手。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