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法每天10分鐘 打通英文口說的任督二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screenpunk CC BY SA 2.0
練英文就像在練武功一樣,有各種門派 (英式英文、美式英文、澳洲英文、新加坡英文),每一種門派的劍法不同,招式也各有不同。但是基本功 (基本單字、句型)都是一樣的。如果能夠把基本功練好的話,要在各門派中精進也會容易些。
而基本功完全得靠自己蹲馬步、勤練功,沒有人幫得了你,但是在武俠小說或是功夫電影裡,我們常常看到某人本來武功平平,在某個因緣際會下,被某個住在山洞裡的怪老頭打通了任督二脈,從此武功突飛猛進,最後還當上武林盟主的情節。
而這一系列的英文文章,裡面講到的3個辦法:「背誦法」、「影子法」、「回音法」,就是要幫你打通英文口說的任督二脈。任督二脈通了,再加上持續練習,英文口說就會突飛猛進。不用多,一天10分鐘就好了!
我們在一開始先介紹了成大電機系毛齊武教授的「背誦法」,藉由背誦一篇結構完整、語法正確、用詞優美的短文,把一個完整的英文篇章安裝到我們大腦裡。等到我們需要用到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可以從大腦的英文檔案裡,叫出我們要的單字與句型了。
不僅是背誦文章,大量背誦英文的名言佳句,背得滾瓜爛熟,也有一樣的功效喔。
之後,還介紹了成大外文系陳昭芳教授教我們的「影子法」,讓我們能夠從我們存了好多錢的英文銀行裡,透過「影子法」這個提款機,把錢領出來。這個方法也是陳昭芳老師認為能讓英文口說進步最快的方法喔!
有了「影子法」幫我們打通英文口說的任督二脈,大量模仿了英文母語者說話的慣用詞、表達方式、速度、語調,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會講出最正確又最自然的英文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要順手拿東西給別人的時候,你不會說:
“This give you."(X)這是中文直接翻譯的「這個給你」的錯句。
“This is for you."(?)文法是沒錯,可是英文母語者不會這樣說。
但是當你用「影子法」跟讀影集裡的母語者對話時,你會發現他們說的是:
“Here you go." 或是 “Here you are."
意思是「拿去吧!」或是「喏,給你。」
這才是自然又正確的英文!
Here, you, go, are 這幾個簡單的單字都是老早以前就存在我們英文銀行裡的積蓄了,你看,這不就把他們一起領出來了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大家以為別人聽不懂我們講的英文是因為「口音」的關係,也就是台灣腔調,但是呢,其實口音從來都不是問題,我在布拉格當交換學生時認識了四百多位國際學生,只要不是來自英語系國家的學生,他們不管講的英文再怎麼流利,都是帶著自己國家的口音。就算是來自英語系國家,每個人都還是帶著他們國家的口音阿!
你的問題不是口音,而是「發音」!
如果發音問題解決了,但你還是很介意你的口音,其實只要透過這三個方法持續練習,假以時日你的口音也會越來越像英文母語者喔!
而最後今天要介紹的「回音法」(Echo Method),可謂是三法當中的最精髓。這任督二脈通了,加強的是你的內功!
要講回音法之前,要先說我們傳統在課堂上練習英文的方法:「覆誦法」。常常可以聽到英文老師說 “Repeat after me." ,「覆誦法」就是這種老師在台上說一句,台下馬上跟著說一句的方法。但是從現在起,把這個方法丟到垃圾桶還是臭水溝裡吧!丟到太平洋都嫌汙染環境。
這麼方法是學習語言最無效的方法。因為通常老師念一句,你馬上念一句唸出來的,大部分是「你自以為」的發音,根本也沒認真聽老師怎麼唸,只是照你原本想的唸出來而已。好吧,就算你聽了,老師的發音也未必是正確的發音。這也是台灣學生英文口說不好的病灶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開始用回音法之前,你需要有正確的發音指導老師。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and Thesaurus
非常推薦大家用韋氏字典來當你的發音指導老師喔!
其實關於「回音法」,我沒有太多要說的,因為史嘉琳教授已經在她的文章中介紹的很詳細了。我當初是在台大線上課程修史老師的英文語音學知道這個方法的。有興趣的也可以到英語語音學 (含發音練習)在網路上觀看影片。
「回音法」的概念跟做法都在下面兩篇文章中,沒有讀過這兩篇文章,你的人生真的是虧大了!
大師開講 — 提升聽力祕訣: 每天請聽「回音」十分鐘(上)
in No. 69, January/February 2012, p. 8-10.(在第8-10頁)
大師開講 — 提升聽力祕訣:每天請聽「回音」十分鐘(下)
in No. 70, March/April 2012, p.12-14.(在12-14頁)
「回音法」其實是一種將你的耳朵訓練的敏感一點的方法。為什麼叫「回音法」呢?因為當你很認真很認真全神貫注地聽一個東西時,你會聽到兩個聲音:第一個聲音是進到你耳朵的的聲音,第二個聲音是在你腦海裡迴盪的回音。
是不是很玄!我們要抓的就是這個回音。
其實回音只是一個比喻,我自己用這個方法的感覺就是,你全神貫注聽一個單字的發音,很努力去把那個聲音記在腦子裡時,那個若隱若現的聲音就是我們要抓的回音。等到你聽到這個聲音之後,把你的嘴巴當成喇叭,一五一十的把這個聲音複製出來,你的發音就會是完美的發音了!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