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選前內心告白:拒絕腐化,我有一套「武僧哲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柯P說要重新定義政治,民眾或許還感受不到,但從2月17日早上8點,他脫下白袍那一刻起,他已重新定義了政治。他的「柯文哲現象」令人嘖嘖稱奇,他怎麼看待這場眾所關注的選戰?
柯P說要重新定義政治,民眾或許還感受不到,但從2月17日早上8點,他脫下白袍那一刻起,他已重新定義了政治。他的「柯文哲現象」令人嘖嘖稱奇,他怎麼看待這場眾所關注的選戰?
文/曾嬿卿
半年來選情一路領先的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對選情絲毫不敢大意,每天的行程,往往多出對手連勝文許多,操得幹部和記者人仰馬翻,他雖自豪外科醫師是特殊材料做的,卻也感冒了。他邊喝著熱開水,邊侃侃而談。
跟一年前本刊訪問相較,柯文哲沒有改變太多,還是一樣邊講邊神遊在自己的腦海裡,不太直視對方,還是一樣自信滿滿的「臭屁」,非常「獅子座」。訪談中,他經常用第三人稱的「他」來觀看自己、介紹自己,彷彿在分析一個人體、大腦。講到他的各種想法時,還不忘提醒記者:「我是很愛聊天啦,但你會很難寫。」
柯P怎麼看這場選舉、怎麼看連勝文?他若當選,會是怎樣的市長?是否會像外界擔心的,將是一場災難?以下是訪問摘要:
看民調領先》
要贏15%才擋得住
Q:姚立明說你們會拿80萬票,你自己怎麼看選情?
A:這個超過信心喊話的程度了,太over了,common sense就知道,國民黨的優勢在最後兩個禮拜才會充分發揮,我們民調起碼要贏15%以上才擋得住,國民黨會用的,買票、綁樁、賭盤、媒體、司法、謠言,他之前用廣告打垮丁守中,現在對付我。國民黨的作戰威力在最後上陣,6個因素每個影響2%加起來就12%。
Q:你想過你的民調會這麼高嗎?
A:現在很像1492年的哥倫布,正在航向不可知的世界。這個可以做標題喔。這場戰爭是台灣歷史的奇蹟之戰,我2月16日值大夜,2月17日早上8點鐘,我脫下白袍掛在牆上,走出台大醫院,這一幕應該拍成電影、MV。
掛上白袍,這是出家,等於過去30年你所有的榮華富貴全部掛在牆上。
這場選戰最難的抉擇,不是加不加入民進黨,是2月17日早上8點把白袍掛起來那一剎那,你所有過去一切全部歸零,我過去30年醫學上的成就,全部掛在牆上,這才是出家。
評市長特質》
外科醫師最務實
Q:你自認為有什麼適合當市長的特質?
A:講話直白,在加護病房裡不可能講文言文,要命令明確,不可能講強心劑打2分之1到1支。第二,加護病房講究絕對的誠實,因為他是三班在輪,我一定要相信長官、同事、部屬,就算搞砸事情一定要交代給下一班,高度講究誠實、團隊合作以及溝通協調。協調是我的專長,車禍進來,四科刀要開,先開什麼,一天開還是分兩天,這都要協調。
Q:這種經驗可以放大到市政管理嗎?
A:加護病房30年訓練,讓我具備做首長很多特色,命令明確,30秒內要決定,當機立斷、絕不猶豫,講話直白,絕對誠實,分工合作,我們很了解人性,我們有訓練,一切按照SOP,按表操課。
大家忘了,全台灣最難管理的單位絕對是台大醫院,全台灣最「九怪」(不聽話)、自主性最強的,都在台大醫院。我35歲當主管,台大加護病房外科主任17年,抗壓性最強。一個人受國家打擊……很少人能經過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領略過五權憲法的只有我一個,哈哈哈!
Q:你會是對部屬很嚴格的市長?
A:我以前相當嚴格,但你忘記外科醫師最大特色,practical,務實。有句話說,從政是在妥協當中完成一點小小理想,我說「錯」!從政是在理想當中做必要且最小的妥協,這叫務實。這場選戰最經典的還是那句話:從現在開始由我來定義政治。
學武僧精神》
降低物欲不被腐化
Q:你定義的政治到底是什麼?
A:這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以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為訴求的選戰,我是用一個人去重新建立一個style。我認為最理想的政治人物是武僧,像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代名將)。世界在進步,我們對失敗經驗有學習能力,我知道如何去避免自己腐化,不要穿西裝、不要穿好衣服、不要穿阿曼尼,每天穿襯衫加夾克,用雷諾原子筆寫字就好,不要用萬寶龍,降低物質欲望,讓自己不會腐化,就是武僧。
我平常自己吃素,被請客就無所謂,收斂自己的一切行為,我希望我一輩子維持不開車,騎腳踏車上下班。
Q:有人認為你常講錯話,顯示你的性格不穩定?
A:我性格太穩定了。我是一個信念很強的人,不同於其他政治人物,我算是哲學修養高的人。在台灣政治人物裡我有個最大特色,我是最慢從政的,54歲,所以我是讀最多書的人,帶著信念進來,不是一開始就在這個大染缸。
台北這場選戰,很多人會想,這會變成通例;不是,是特例,很難再重複,要訓練一個同樣的柯文哲太困難了。
Q:你當選台北市長後首先要做的事?
A:改變企業文化,我當老闆20幾年,最好的管理是不用管理,企業文化最重要。
這場選戰打完後,明年政治學、社會學碩博士班最熱門的題目是柯文哲現象:這場選戰顯示我的年輕人支持度高,老年人較低,台灣出現了世代戰爭;男生支持度高、女性少,為什麼男女有不同的政治傾向?怎麼一個人出來可以對抗黨國?太陽花學運對台灣的影響?為什麼他都不插旗子,他敢公布競選經費,他不入黨,這要對抗多少壓力?他怎麼敢海選競選幹部、競選歌曲?他的團隊一半從馬路上撿來的,你怎麼敢用馬路上撿來的人,而另一半是完全沒經驗的人?開會的時候,蘇系謝系文宣大將坐在旁邊,這是管理學上很困難的工作。當人家質疑柯的政治能力時,有一句話,The proof is in the pudding.(親自體會方知滋味),他選戰能打到現在,這就是最大的證明,這是很困難的操作,奇蹟ㄟ。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