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科技反烏托邦下的蜜蜂——對讀《大典》與《Black Mirror》

科技反烏托邦下的蜜蜂——對讀《大典》與《Black Mirror》
photo credit: Hated in the Nation, Black Mirror, IMDb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王力雄的小說《大典》及人氣劇集《黑鏡》(Black Mirror)第三季最後一輯「Hated in the Nation」,均不約而同借電子蜂這種幻想中的高科技產物,來反思科技對社會、政治的影響。

文:Emik

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成為政府商界口邊的關鍵詞,但世人對新科技已非一味叫好,尤其是Facebook數據醜聞之後,均深諳科技像硬幣總有兩面,近期兩部科技反烏托邦作品——王力雄的小說《大典》及人氣劇集《黑鏡》(Black Mirror)第三季最後一輯「Hated in the Nation」,均不約而同借電子蜂這種幻想中的高科技產物,來反思科技對社會、政治的影響。

(以下討論均有劇透,請留意)

《大典》探討的是,新科技若為獨裁政權所用,令監控人民變得自動化、機械化,不再是人力密集、成本高昂的操作,那政權還有沒有被推翻的可能?小說中的中國,具備各種先進的監控技術,如把所有鞋安裝了數碼識別的鞋聯網,以及與一般蜜蜂無異的微型無人機「電子蜂」。

小說中的高潮,正是在共產黨慶大典綵排時,一名想避過下台命運的官僚,藉著一個政治白痴的工程師,操縱附毒針的電子蜂將中國領導人在神不知鬼不覺下刺殺。這名官僚其後為轉移調查視綫,更在黨慶大典擅自宣布結束一黨專政,修憲普選國家領導人。

小說想表達的是,即使是科技進步至可以輕易監控逾十億人口,及早發現異見者並將其處置,這套系統本身亦有其死穴,就是必須倚賴技術官僚,當技術官僚倒戈時,就算只是一個小小的團伙,一旦以這些技術反噬,政權本身即變得脆弱不堪。

至於「Hated in the Nation」的故事,則由神秘連環謀殺案開始,及後發現被殺者均為在網上被欺凌者,而且是當日名字被加上"#DeathTo"(去死吧)標籤(hashtag)最多的一位。

在探員的追查下,一步一步邁向真相,發現凶器竟然是電子蜂,該電子蜂由英國科技公司發明,本意是鑑於蜜蜂數量銳減,憂慮引發生態災難(植物因沒有蜜蜂採蜜而無法繁殖),故透過開發具備人工智能、太陽能驅動的電子蜂來充當傳播花粉角色。計劃獲英國政府大力贊助,背後原因是電子蜂可同時負上監控恐怖份子(或平民)的職責。

電子蜂無孔不入,一經鎖定目標(用人面辨識技術),便會鑽入目標人的耳鼻孔再破壞其腦部,置其於死地。

調查最後鎖定一名科技公司的前職員,正當大家以為可以阻止其圖謀,卻發現其真正目標並非那些被欺凌者,而是在網上標籤去死吧的數十萬名網民......結局竟與大熱超級英雄電影《無限之戰》不謀而合。

兩套作品同以電子蜂為主題,相信與蜜蜂的形象有關,既有傳播花粉的作用、蜜糖的美味,但同時又具備攻擊性,與科技的亦正亦邪一樣,在改善生活的同時,總潛藏毁滅的種子。

《大典》中的電子蜂,被利用來結束獨裁,而《黑鏡》中的電子蜂,則用於對付網絡暴氓以警世。不論手法是否極端,或有否商榷之處,但均只需一人或數人之力,便可發動政變或進行大型恐怖襲擊,不期然讓人深思,高科技是否加劇了歷史的偶然性。

本文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