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非「大師」的我們,都是怎麼閱讀的?

非「大師」的我們,都是怎麼閱讀的?
Photo Credit: John Jones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傳統的閱讀,是否可以靠網絡上的短文和文化類談話節目代替呢?我覺得多少可以,比如想在短時間了解熱點話題,知乎、微博、視頻節目等都可以有所幫助,但這些東西,只能是你「麥當勞式」的選擇,如果天天「麥當勞」,我可以保證你的身體不會比在家做飯來的健康。

一般關於「讀書」的文章,多需要知識分子和嚴肅的讀書人來寫,我是沒有資格的。從傳媒做「罐頭內容」的角度,今年的世界讀書日已去,現在寫這樣的文章也實在不合時宜。之所以決定做這個「不要臉且不時宜」的嘗試,純粹是出於一個生活的小瞬間。

前些天在溫哥華的家裏想要選幾本書帶回中國,當我望著書架滿滿的書本,突然開始審視自己平日到底讀了些什麽書,又買了些什麽書,就把這些內心的碎碎念給朋友們做個分享。


為何讀書

讀書,或者說不斷攝取知識與思想,之於本人算是剛性需求,自己的工作本身,就是要有相對豐富的知識結構和一定深度的思維能力,並且要保持一定的水準,才能在職場生存。

像吃飯一樣,不斷攝入內容是最基本的自我訓練,個人生活亦是如此,結交不同的朋友,自然要懂得不同的事物,甚至作為一個顏值不如金城武,自己的爹又不是王建林的年輕「直男」,有一定所謂的「學識」也是為了不被感情市場所淘汰,在這個回到「生物繁殖本能」而驅使的思維下,簡言之,不帥沒錢還想把妹的話,讀書會是個實惠的戰略選擇。

也有朋友問過我,這些必要性的滿足是否可以靠看看網絡上的短文和文化類談話節目代替呢?我覺得多少可以代替一些,比如想在短時間內對熱點話題有些了解,知乎、微博、視頻節目等等,都可以有所幫助,但這些東西,只能是你「麥當勞式」的選擇。

你今天工作實在太忙,沒時間做飯怎麽辦?無非是叫外賣或者去快餐店,但如果天天「麥當勞」,我可以保證你的身體不會比在家做飯來的健康。如果只是騙騙完全沒知識沒文化的吃瓜群眾,或者飯局跟得上人家吹水的內容,刷刷知乎可能就夠了,如果真的需要自己有一個架構和深度,快餐式的知識付費和「懶人包」是不解決問題的,它們更多應該起到「菜單」的作用,幫助我們入門,啟發我們產生深入去探索的欲望。

讀書,即修行

讀書對我來說,還起到一個「瑜伽式」的功能。

做瑜伽,跑馬拉松,還是抽時間冥想,除了鍛煉身體,也是修煉心性和情緒。我是一個需要快慢結合的人,不能夠太長時間高速工作。每過一段時間,忙完一陣後,我一定要放下節奏梳理一下近期的狀況與狀態。自己最近忙了半天效果如何?得失如何?有無偏離短期,中期,長期的目標?根據現實的變化,自身規劃是否要調整?每過一兩個月,甚至幾個禮拜,我都需要時間去做梳理。而一邊做深度閱讀,一邊梳理,往往心會很定,而且可能從文字中得到些許智慧借鑒於現實。這個層面上看,讀書即修行。

至於如何抽得出時間去閱讀,去思考,這完全是事在人為了。不論是希拉莉(Hillary Clinton)還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再忙,都有時間讀書,反觀我們真的那麽抽不出空嗎?我會在自己的手機上block出一個時間段,比如「周六一整個下午閱讀」,設置鬧鐘提醒自己。嘗試學會把不可抵抗的「碎片化」生活變得相對完整,是現代人或者說「後現代」當下的現代人,都要面對的挑戰。

圖書館_看書_讀書_Young Woman Reading in Library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買來的書,有些可能也不看的

都讀些什麽書,又買些什麽書呢?什麽都讀,是籠統的答案。

早先我還是比較側重於社科類,文史哲這些跟我自身背景相關的書籍,後來自己興趣的延伸,生活的需要,以及周遭朋友的影響,文學類,小說類,科普書,工具書甚至心靈雞湯我都會去翻閱一下。

其中,特別需要提到文學和小說對我的幫助,學術書看多了,真的會誤以為自己懂不少,甚至許多問題宏觀面看得挺準,但進入社會後的幾年,越來越發現生活實際經驗的匱乏,造成自己各方面的限制。生活經驗匱乏,並非個體的原罪,我們都只能活一輩子,若還未到三十歲經驗能豐富到哪裏去,這時候「文學的入場」幫助就很大了。對於我這樣入世未深的「耿直boy」,透過這些「基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小說文本,提前對各色人等有所認知,確實受益匪淺。

我讀的書主要都是從圖書館借閱,溫哥華的圖書館不光英文書多,作為受眾最多的「非官方語言」,中文書籍也相對周全。

一般會買回家的有三類書籍,第一類是借閱後認定值得買來收藏的,第二類是需要反復看的工具書,第三類是買來可能看,可能不看的經典書。大多數書我也就是跳著看,還有很多書賣下根本不看。有的書就是這樣,它是經典所以值得擁有,但作為讀者的我,往往能力有限無力去啃,或許未來自己有了孩子,可以提前為她建立一個書房,說不定成長過程的某一天,她就願意順手拿下來做些閱讀,若沒有孩子,跟一班朋友互相借閱,喝酒,聊天,也是很浪漫的憧憬。

很好奇其他愛讀書的朋友,都是怎麽處理讀書這件事情的,作為不是「大神」級別,卻又想要多了解些什麽的我們,相信各自都會有一些特別的體會和方式。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