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煤核」僵局: 發展再生能源的挑戰不在技術,而是心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再生能源發展對於長期習慣於火力或核能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而言,是觀念上的翻轉,非朝夕間能夠完成,但是此刻因深澳燃煤電廠引發的高度爭議,臺灣的能源轉型陷入僵局。若繼續被政治立場綁架,將淪為另一個原地打轉的國家重大政策。
文:李之安(綠色和平能源專案經理)
今年三月份深澳燃煤電廠興建案的環評結果通過,社會各界一片譁然,緊接著核能二號電廠重新併聯上線,才過一天就出現緊急停機的狀況,讓台灣更加陷入未來可能面臨供電不足的集體焦慮。但台灣是否真的只能在燃煤和核電之間、在空氣污染與核廢料高昂的處理代價之間二選一?在各方為了深澳燃煤電廠吵得不可開交的此刻,卻忘了最重要也最有潛能的第三條路:再生能源;更忘了只有以前瞻的眼光規劃未來,才有可能另闢蹊徑,突破僵局。
從2016年政府宣示2025年能源占比為再生能源20%、燃煤30%、天然氣50%的階段性目標之後,台灣的能源轉型工程終於開始加速。按照目標,燃煤發電應該要從目前的45%調降到30%,同時增加天然氣占比;而再生能源則必須從目前的5%成長到20%,在2025年補上核能退場之後留下的電力缺口。換言之,燃煤須逐步退場,再生能源則是新能源開發的關鍵。許多人的疑問是:台灣是否有條件發展這麼多的再生能源?
台灣的再生能源潛力,超乎想像
台灣海峽這座天然風場,被英國顧問公司4C Offshore評為全球最優良的海上風場之一,吸引來自丹麥、德國、加拿大和日本的多家風電開發企業來台投資。在今年(2018)投入台灣的離岸風電遴選案件,申請總量高達10GW,遠超過政府釋出的5.5GW,預計將在2020年以後陸續完工併聯發電。只是離岸風電須克服兩大主要挑戰:初期開發建置的融資,以及海上工事和電網等基礎設施架設。

大型開發案的融資可能透過綠色金融或綠色債券等方案,搭配政府積極導入再生能源融資信保機制,達到開發商、外資銀行與本土銀行的多贏局面。高難度的海上工事,需引進專業技術,而影響穩定供電的重要因素──併網──則有賴台電強化變電所與饋線容量,增加綠能併網量,加以解決。
太陽光電的開發,則分為地面型和屋頂型兩種。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數據,到今年三月為止的同意備案量為1.7GW,2017年的發電更較前一年成長49%,創下歷史新高。相較於離岸風電,太陽光電所需的資本投入較為親民,一般人也能選擇自建屋頂型發電裝置,或是小額入股大型太陽光電案場。至於太陽光電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問題,以2017年核能研究所彙整的資料顯示,20年內建物的屋頂型太陽光電約有10.8GW的裝置容量潛力,而地面型太陽光電即使排除農耕用地後也有13.6GW的裝置容量潛力。以2025年地面型太陽光電要達成17GW的目標來看,其需要的土地面積僅約250平方公里,占台灣本島面積0.7%,達成目標並非難事。
若我們看深澳電廠所在的新北市一帶,綠色和平以台電和能源局現有數據粗略估算北北基的太陽光電發電潛力(詳見下表),發現即使是以最保守的方式估算,北北基也有約30億度的太陽能發電量,接近深澳燃煤電廠預估可發電量的一半,若樂觀估算,發電量更可能達到約44億度。

光是全台灣日照條件較差的北北基就有如此太陽光電潛力,更不用說東北角還有未開發的地熱潛能,政府卻要編列一千億的預算興建這座2025年才能開始運作的燃煤電廠,卻不思這筆預算是否有更好的用法。例如加強開發分散式的再生能源電力、提升電網靈活管理與調度能力,無疑是讓台灣的能源轉型走回頭路。
台灣能源轉型的最大挑戰不在技術,在於心態
深澳燃煤電廠環評案從三月中燒到今天,只聽見執政黨與在野的國民黨爭執不休,用政治立場綁架能源議題,各種荒謬的說法層出不窮。執政黨為了護航這座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開始商轉的燃煤電廠,竟然提出「要放一桶煤炭還是一桶瓦斯在住家旁邊」此等恐嚇式的無稽之談。
本文盤點再生能源的現況與挑戰,發現已有許多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但執政黨此時卻死守深澳燃煤電廠,並在面對輿論質疑之時避談再生能源,實在令人懷疑政府落實能源轉型的決心;同時竟然有其他政黨和團體試圖把已經確定廢止的核四廠再次拉回輿論場,企圖讓人民在對核廢料的恐懼和燃煤造成的空污中間二選一,凸顯其觀念過時,令人憂心。
再生能源發展對於長期習慣於火力或核能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而言,是觀念上的翻轉,非朝夕間能夠完成,但是此刻因深澳燃煤電廠引發的高度爭議,台灣的能源轉型陷入僵局。若繼續被政治立場綁架,將淪為另一個原地打轉的國家重大政策,台灣也將失去急起直追,跟上國際間發展再生能源產業鏈的最後機會。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不用是專家也能輕鬆妝點生活,Adobe「攝影計畫」利用AI智慧修圖升級你的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也喜歡攝影嗎?想讓手上的照片輕鬆升級,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Adobe的「攝影計畫」方案,這邊我們就分享幾個利用「攝影計畫」讓照片質感提升的小技巧!
想到創作就會想到Adobe,在Adobe全系列軟體中,Lightroom跟Photoshop是諸多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必備的軟體。這幾年來,Adobe為它們導入AI科技,讓照片透過簡單步驟就能變得更有質感。
因應現在人手一機的全民攝影的風潮,Adobe特別針對拍照愛好者推出「攝影計畫」,新用戶首年每月方案優惠價不到300元,輕鬆讓你提升照片質感,晉升專業影像玩家。
想讓出遊的照片變得更好看嗎?想讓自己得照片與眾不同嗎?那你肯定不能錯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介紹Lightroom跟Photoshop實用好上手的功能,簡單就能有更好的照片。
一鍵輕鬆編修,讓你幾個步驟就能創造出個人風格的Lightroom
Lightroom是一款深受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影像軟體,它一直以來都以快速地調整、輕鬆的大量管理照片聞名,也讓世界上諸多的攝影師得以創造出專屬自己的影像。如果我們只是平常出遊與享受生活美好的片刻,紀錄下這一切後,Lightroom會不會稍嫌大材小用呢?一點都不會!近期Lightroom也針對現在使用者喜愛的風格,推出各式各樣的預設集,也導入了AI智慧,能夠智慧辨識出主體,就算不是專業大師,只要輕鬆一鍵,就能透過Lightroom將生活日常修整出質感好照片。
首先先來介紹「自適應」這個預設集,它的原理是利用AI演算、辨識出特定主體,讓我們可以套用各式各樣的場景,讓整體照片快速變得好看。
「自適應」預設集裡面分成兩個,其中一個是『主體』。『自適應:主體』這個濾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辨識出主體後,針對主體的區域進行濾鏡的套用、快速修整。
這個功能非常推薦使用在人像的補光上,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在這裡我們分享修整的前後,透過『『自適應:主體』預設集的修整,可以看到人像的主體有更自然的打亮,如果你想製造出更多風格的話,除了主體亮度也能有其他變化。


而另外一個『自適應:天空』,顧名思義則是針對天空進行調整。它能辨識出天空的邊界,除了常見的夕陽與日出以外,還有顏色更強烈的調整,能讓照片變得更加吸引人目光。


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但在Lightroom裡可輕鬆解決這樣的困擾,使用「圖庫」這個功能分頁下瀏覽、挑選管理照片時,就能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編修好手上的照片。
只要在「色調控制」裡面按下「自動」,再透過下面的細項調整曝光、清晰、鮮豔,不需要精密的熟悉每一個選項,幾秒鐘就能輕鬆得到好看的照片,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


若想要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的話,Lightroom裡面的「預設集」也非常值得推薦,Adobe針對常見的照片類型提供出許多預設集,讓使用者一鍵套用自己喜歡的風格,再經過微調,就能創作出類似底片拍出的風格照片。
這樣的風格照片涵蓋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各種類型,舉凡人像、旅遊、生活紀錄等等…若你是喜歡在IG分享生活或者撰寫部落格的人,這就是一個快速且簡單建立自己風格的方式。



自由創意翻玩,讓Photoshop的AI智慧替你輕鬆編修好照片
如果說Lightroom是Adobe設計給攝影愛好者來調整、管理大量照片的軟體,那具有強大、多元編修功能的Photoshop肯定更是影像愛好者的好幫手。
經過多年的演進,Photoshop如今也發展出獨具一格的AI智慧演算,像是天空取代、神經網路濾鏡、智慧感知,都是能快速上手,快速創意改造照片的必學功能。
以天空取代來說,我們只要在「編輯」中選擇「天空取代」,此時Photoshop會運算出天空的範圍,我們只要從內建的幾個天空圖片中選擇出自己想要的天空,就能輕鬆替換掉。
這個功能很適合用在多雲的天氣,可以讓風景的照片更豐富,甚至還可以根據挑選替換的天空,增添一些雲朵,讓每次出門的風景不受氣象影響,每張都好看。



神經網路濾鏡(Neural Filters)則是Photoshop的獨家功能,它運用了近期熱門的雲端演算技術,分析照片的組成,並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後,再搭配本機電腦的處理運算效果。
神經網路濾鏡目前已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在這裡我們特別推薦「智慧型肖像」與「皮膚平滑化」兩個濾鏡,兩者都能讓我們輕鬆讓人像類型的照片變得更好。
「智慧型肖像」可以在演算後讓我們針對表情、視線方向,甚至是外表年齡跟頭髮厚薄都做調整,是很實用的濾鏡。

「皮膚平滑化」則透過雲端的AI演算,能快速簡單的讓我們獲得自然的膚質。簡單就能有好氣色跟膚質,再也不需要花時間使用圖章工具。

出門在外,遇到人多的觀光勝地,或者是環境中的雜物一時沒注意的話,常常會有預期之外的物件入鏡,以前我們需要使用圖層跟修圖技巧,現在Photoshop的「智慧感知」功能,只要圈選覺得礙眼的雜物,在「編輯」內選擇「內容感知填色」,幾秒鐘的時間畫面雜物就能去除乾淨。


攝影愛好者必備Lightroom與Photoshop,AI科技讓你輕鬆增添照片質感
Adobe「攝影計畫」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編修照片,它包含了照片編修常用的應用程式:Lightroom、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電腦版本與iPad的版本。還包含了20GB的雲端空間,我們隨時都可以分享照片,也可以在不同裝置上同步照片來編修。
Lightroom與Photoshop經過長期的發展,具備許多完善的功能,現在更是導入了AI運算技術,大幅降低了使用難度,在這強調個人風格與影像品質的數位時代來說,不只是專業攝影師能使用,一般的IG分享、部落格撰文,都能提升自身經營的影像質感。
目前Adobe也針對「攝影計畫」服務推出限時八折的優惠,新用戶訂閱計劃,首年每月只要新台幣257元。簡單上手、輕鬆負擔,是時候讓「攝影計畫」輕鬆提升你的照片質感了!
Adobe「攝影計畫」:優惠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