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潮語和hashtag一覽:#tbt、#foodporn、FOMO,你認識幾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是不是和小V一樣,在Instagram上追蹤了很多國外的網紅,有時候卻會看不懂他們發的文或是hashtag呢?別擔心,快來把下列這些最潮單字跟hashtag通通筆記起來吧!
文:Crystal Wu
時下英文流行語只知道lol?國外網紅的IG hashtag意思都不懂?快跟小V一起把下面這些最潮字彙筆記起來。讓你用潮英文在網路世界橫行無阻!
你是不是和小V一樣,在Instagram上追蹤了很多國外的網紅,有時候卻會看不懂他們發的文或是hashtag呢?別擔心!這不一定代表你的英文不夠好,而是因為你不知道英文母語者們最近愛用的幾個流行網路用語是什麼意思。懂得lol、rofl這些最常見的縮寫還不夠,想跟上潮流的話就快來把下列這些最潮單字跟hashtag通通筆記起來吧!
用語篇
- FOMO
網路用語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而missing out指的就是「錯過」,用以形容那種明明不是很想出門,卻怕錯過什麼好玩的事而選擇接受朋友邀約的心情。不過後來也延伸出另一層意思,可以拿來表示你沒能跟到朋友的揪團時心裡很不是滋味的感受喔!
- swag
聽起來好像很潮的swag,小V最近也發現不少人會將它掛在嘴邊。但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個字因為被年輕人過於廣泛地使用,因此意思的解釋也是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它本用以形容「很酷、很有個人風格的調調」,後來延伸為「很屌」的意思。
Her old-school swag is so attractive that I want to imitate her outfit ideas.
她的復古風格穿搭太有魅力,讓我想要模仿她的打扮。Hugh Jackman is the only actor swag enough to play that character.
休傑克曼是唯一一個屌到可以演那個角色的演員。
- low-key
low-key比較難以用一個中文詞語就解釋出它的意思,它表示的是一種「暗中的」、「低調的」、「偷偷摸摸的」的情況。比如說今天有一對情侶剛在一起、還不想被身邊的人發現,就會進行low-key dating ,也就是「低調約會」的意思。
I low-key have a crush on Jamie and I just followed his Instagram account.
我暗地裡著迷於Jamie並且在剛才追蹤了他的IG帳號。
- yass
看到這個單字裡包含了ass,你該不會以為它是什麼髒話吧!其實yass就等於英文裡面的yes,只是我們會用yass來表達更加激動、興奮的情緒。相信你一定看過不少外國人會在自己支持的隊伍贏球,或是考試考了高分等時刻開心的大喊一聲“Yes!”,而yass就是它的熱情版本。視情況,有時候還會增加後面s的數量來突顯自己有多高興喔!
- tl;dr
這個網路縮寫非常有意思,它代表的其實是“too long; didn’t read”,翻成中文就是「太長了,沒看」。當你收到長篇大論的訊息,卻不想讀它的時候,回個tl;dr就是最快的方法了。另外,這個縮寫後來也延伸成為總結語的一種,當你寫了篇很長的文章或回應時,可以在最後加個tl;dr,再將前面落落長的內容簡化成一句話接在後面,藉此表達該文章的主旨。
tl;dr, this whole comment is just me criticizing all the movies directed by that guy.
總而言之,這整篇評論就只是我在批評那個人導過的全部電影。
在使用社群軟體與他人互動時,你是否也曾經被自動選字整得慘兮兮,傳了超級尷尬的訊息給朋友呢?如果是,來看看影片裡這些人的悲慘經驗,相信你也會感同身受!
#hashtag篇
- #tbt
這個神秘的用語其實是Throwback Thursday,直翻為「懷舊星期四」,顧名思義是要在每週四po出一些自己以前的照片。至於為什麼是星期四?據說是因為在歡樂的Friday Night前一天,通常課業或工作都是最為忙碌的,因此沒有時間拍新的照片,只好拿舊照來頂一頂,是個十分有趣的hashtag!
- #nofilter
如果你今天幸運地拍出了一張光線極佳、色調超美的照片,又想跟大家強調自己完全沒有修圖,就可以使用這個hashtag了。 filter這個字指的是「濾鏡」,因此no filter就是在暗示這張照片完全沒有加濾鏡,其實也是算是炫耀自己拍照技巧的一個tag啦!
- #foodporn
咦?porn這個字的意思不是「色情刊物」嗎?先別想歪!在這個字前面加food,直譯為「食物的色情照片」,其實就是「美食照」的浮誇說法。下次看到這個hashtag,可別想太多啦!
- #blessed
blessed這個字用在hashtag中時,是拿來表示「對於生活中大小事情的感謝」,而它本來當作形容詞時, 則有「幸福的」、「受祝福的」等正面的意思在。舉個例子,如果今天你在餓到不行的時候隔壁鄰居送來了他們吃不下的披薩,你就可以幫披薩拍一張照然後發個文並hashtag#blessed,藉此表達自己心中的喜悅與感激。
- #latergram
是不是常常有那種和朋友出去玩得太開心忘了po照片,過了幾天才想起來的情況呢?這種時候就可以為自己的貼文加上#latergram ,用以表示這張照片不是今天拍的,而是幾天前的事了。小V的加拿大主管表示,這樣可以避免讓大家誤會你在平日跑出去玩,進而招來仇恨!
常看那些厲害的網美、網紅們在IG上分享超漂亮的美照,你是不是很好奇他們到底怎麼拍的?其實⋯⋯有時候還是不得不耍一些小心機啦。跟小V一起點開影片,識破他們的手法!
tl;dr,如果想要一次搞懂網路與IG英文,把這上面這些字背到滾瓜爛熟就對了!
想輕鬆學習更多潮潮英文單字?快下載VoiceTube App!
網路用語無遠弗屆,小V上面列出的只不過是一些比較常見的而已,想知道更多的話,就藉由 VoiceTube App 來觀看Instagram、社群軟體相關影片,順便善用免費的字典、單字庫功能,毫不費力地記下這些常用單字吧!
延伸閱讀
本文經VoiceTube看影片學英語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從生活實踐淨零轉型,讓地球HP值滿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暖化情勢日益嚴峻,必須積極因應;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都與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但只要從小地方開始做出改變,就能帶來轉機,讓地球重拾生機。
地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有機體,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然而因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碳排,溫度上升導致全球氣候異常並造成災害;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23年3月公布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指出,根據2021年10月各國宣布的國家自主貢獻,2030年承諾的減排量仍不足以將本世紀末的升溫控制在1.5°C,甚至難以限制在2°C;氣候變遷已對地球健康構成威脅,一個「宜居且永續的未來」機會之窗正在迅速關閉。
全球升溫攝氏1.5 °C、 2°C,影響有這麼大嗎?
IPCC 估計,若地球升溫1.5°C,到2100年前海平面將上升0.26到0.77公尺,若升溫至2°C則將再增加0.1公尺,將影響小型島嶼、低窪沿海及三角洲等區域約1,000萬人口暴露在相關風險中;就研究涵蓋的105,000個物種,升溫1.5 °C會有 6% 的昆蟲、 8% 的植物和 4% 的脊椎動物地理分布範圍會縮小50%,升溫2°C,則會有18%的昆蟲、16%的植物和8%的脊椎動物消失;與高溫有關的疾病發病率或死亡率將增加,並提高相關蟲媒傳染疾病帶來的風險。
面對全球氣候失衡的威脅,我們就像遊戲中闖關的玩家,必須想辦法讓地球的HP值(生命值)恢復,然而這不是遊戲,挑戰結果意味著我們真實的未來。減碳、零碳是控制暖化的關鍵,加速導入再生能源、電氣化是主要國家刻正加速推動的重要政策,然而發電過程勢必有能量轉換的效率損失,輸配電則有線損,因此國際能源總署(IEA)倡議各國在思考未來能源組合(energy portfolio)時,應將節能視為第一燃料(energy saving is the first fuel)。歐盟目標在2030年最終能源消費較2020年實績值減少15.8%,法國淨零策略(SNBC)則規劃大幅提升工業、住宅、運輸能源效率,日本第六次能源基本計畫也提出2030年電力需求較2013年減少20%的目標。
除了國家層級推動的的節能目標,你我還能採取哪些行動、讓地球恢復生機?
多想兩秒鐘,地球更輕鬆
愛地球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也是很潮的生活態度,每個人從食、衣、住、行、育、樂、購等生活小細節,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讓地球更宜居。
1. 利用大眾運輸或碳排量低的交通運具
根據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係由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共同達成,根據環境部提供的數據,2021年我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13%,若使用電動運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短程距離往返選擇走路、騎腳踏車,可有效減少碳排,有助改善空氣品質,更有益身體健康。

2. 自備環保用具,減少一次用產品使用
出門前隨手攜帶環保購物袋、環保杯、杯套或環保餐具,如果忘記帶,亦可使用租借循環杯與容器,或店家提供的環保餐具,尤其少用一個塑膠袋就相當於減碳0.057公斤,幾秒鐘的選擇與行動,能夠減少一次性產品垃圾、省下處理廢棄餐具的能源消耗,降低地球的負擔。舉手之勞自備購物袋、餐具,就是實踐減碳生活的第一步。
3. 認明節能標章,省電還能減碳
常見於耗能商品上的「能源效率標示」,提供了年耗電量、耗能等級資訊,並根據不同產品提供對應的能源效率數據;耗能等級數字越低代表耗能越少、越節能,圖示上的溫度計也就會落在象徵地球降溫的藍綠色;而貼有節能標章的產品,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高10-50%,所以用電更省,更有助於降低碳排。
4. 智慧用電,錢包受惠
智慧電表是具備通訊功能的電力量測設備,每日可將用電數據回傳台電公司,搭配使用「台灣電力App」,可查詢每15分鐘的用電量,每6小時可結算一次電費,另外,還可透過APP內「用電比較」、「未出帳用電量」、「費率試算」、「住宅用電分析」等功能,掌控電費支出及家電使用情形,找出家中的吃電怪獸,即時調整用電習慣,省下不必要的電費支出。

5. 加入綠領行列,將知識化作守護地球的行動
除了節能,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更是降低碳排的關鍵,近年來在政府的加速推動下,我國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望達到10%,逐漸成為供電要角;不過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3年9月發布的新版《2023年淨零路徑圖》(Net Zero Roadmap 2023 Update – A Global Pathway to Keep the 1.5 °C Goal in Reach),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必須成長三倍達到11,000GW,才能達成淨零排放情境所設定的減排量。更多的再生能源,意味著基礎建設、技術研發、產業推動也必須加倍投入,有賴運輸、建築、金融……等不同領域的「綠領人才」投入實踐淨零轉型。根據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2013-2023十年間,綠領工作數成長6.5倍;面對2050淨零目標,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
淨零轉型你我同行
在這場為了地球未來而戰的任務中,每個地球玩家都扮演著關鍵角色,無論是隨手關燈、自備購物袋這樣的舉手之勞,或是選擇低碳排的電器與運具,甚至成為綠領工作者親自參與,每一個支持淨零轉型的力量,都有助於地球HP生命值恢復滿點。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