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講者被刪台灣採訪簡歷 贊助者孔子學院批「你應讓學生對中國有好印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孔子學院假借學術之名滲透美國校園,限縮美國大學學術自由,進行政治宣傳,也引發美國國會議員擔憂。
《外交政策》特約記者Bethany Allen-Ebrahimian撰寫文章,指孔子學院審查美國舉辦的學術活動。
Allen-Ebrahimian獲邀前往薩凡納州立大學(Savannah State University)新聞與大眾傳播系專題演說並接受獎項。
她指出,雖然該校孔子學院是今年演講的主要贊助者,但她會受邀,是因為她具有中國外籍記者協會(ICJA)共同創辦人身分,因此她仍決定將演說焦點放在中國惡劣的人權紀錄,以及香港的民主抗議活動等議題。在演講期間,她談及多年來紀錄的中國議題,包含香港民主運動、中國政府鎮壓維吾爾人和西藏人,以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管控新聞媒體和網路。
她在演說後,隨即遭到該校孔子學院負責人當面指責,認為她應該向學生傳達對中國的良好印象。孔子學院中國籍院長羅其娟告訴她,「為什麼批評中國,你應該讓學生對中國有好的印象,難道你不知道習近平為國家做了許多事,他的反腐運動正在發揮作用嗎?」、「你不了解情況,中國的情況變得更好了。」

另外,演講在印製書面資料前,羅其娟告訴該大學的行政人員,要求將Allen-Ebrahimian有關台灣的背景資料刪除。羅其娟說,如果書面資料不刪除台灣內容,就是挑戰中國主權,而且威脅會抵制該項活動。Allen-Ebrahimian指,這個擁有43年歷史的獎項,近年因財政問題需要尋求外部資助,而薩凡納州立大學孔子學院正是是次活動的贊助人。不過,薩凡納州立大學的行政人員告知,此非羅其娟就台灣問題對系所首次施壓。
羅其娟和薩凡納州立大學並未就此事做出回應。不過,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主任高青向Allen-Ebrahimian表示,台灣是「政治議題」,不得出現在孔子學院的活動中。高青還表示,孔子學院的官方政策是教授中文與培養文化,而非教授當前政策與政治。

薩凡納州立大學事件並非特例,Allen-Ebrahimian在文章中還舉出多個發生在美國校園的類似案例。文章提到,這樣的審查制度不僅限於美國薩凡納州,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大學之前都有發生類似的事件。還有一些大學對孔子學院做出反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州州立大學先後關閉校內的孔子學院。資源充裕的大學或許還可以抵擋孔子學院的審查,但對需要外界捐助的學校來說,常得被迫低頭。
孔子學院假借學術之名滲透美國校園,限縮美國大學學術自由,進行政治宣傳,也引發美國國會議員擔憂。聯邦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今年稍早就曾提出法案,要求依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將孔子學院這類機構登記為外國代理人,以便更完善管理這些機構。美國政府不會干預或禁止其活動,但能讓美國人清楚了解他們正在接收政治宣傳。

而英國前內閣官員貝克(Norman Baker)曾形容孔子學院是「木馬屠城記的木馬」,「它塑造了一個中共對世界有利的形象。中國共產黨通過其前線機構推銷不真實的資訊,做法令人憂慮。」英國傳媒去年揭發在英國大學中開設、由中國資助的孔子學院使用具爭議性的地圖作為教材,把西藏和台灣列入中國領土;導師亦被告誡不要與學生討論敏感議題,例如天安門事件。目前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多間大學已關閉了孔子學院。
去年四月份,美國學者協會公布一份長達183頁、歷時三年完成的研究報告,指出孔子學院種種對美國高等教育界的禍害,如何破壞學術及言論自由,並強烈呼籲美國關閉合共100多間位於美國大學校園的孔子學院。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