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其他領導人洞燭機先,史達林巧妙運用國安機器在黨內鬥爭勝出

比其他領導人洞燭機先,史達林巧妙運用國安機器在黨內鬥爭勝出
照片右二即為史達林|Photo Credit: Unknown@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史達林本人,他並不需要透過嚴格管控黨國機器的所有環節以鞏固自己的獨裁者地位——他只需掌握關鍵控制桿即可。其中一個就是國安機關。史達林比其他蘇聯領導人更早「洞燭機先」,理解到國安機關在黨內鬥爭和鞏固個人專制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文:奧列格.賀列夫紐克(Oleg V. Khlevniuk)

現有歷史文件無法支持「史達林是外強中乾獨裁者」的假設。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重大決定是在史達林未參與的情況下做出。他也從未失去獨裁者的權力。他的獨裁體制孕育出一套有效的控制手段,一系列操弄社會與統治機器的機制,讓他可以確保重要決策獲得執行。持續的迫害和「門戶清理」工作讓社會及組成統治機器的人員無法「鬆懈」。歷史學者可以從檔案資料得到足夠精確的數據,以理解黨國機器的暴力程度。

根據官方機密資料,一九三○到一九五二年期間,有八十萬人遭到槍決——但實際上被「消滅」的人數比這個數字高出許多。除了死於槍下的八十萬人,還有許多人是死於國安單位廣泛使用的刑求逼供及身心凌虐,而某些勞改營因為環境惡劣,實際上就是死亡集中營——就算囚犯的大規模死亡或許「不在當局計畫內」。一九三○到一九五二年期間,大約有兩千萬人被判勞改,以受刑人的身分被發放至偏遠地區或被判入獄。根據專家估計,在這段期間,有不少於六百萬人得依行政命令強制遷徙。這些被迫遷的人大多是所謂的「富農階級」(kulaks)或被迫害的民族。整體而言,在史達林統治期間,每年平均有一百萬人被槍斃、判入勞改營或流放。

當然,被槍決及判勞改的人當中,也有不少一般的刑事犯。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由於法律過於嚴酷,且幾乎所有社會、經濟及政治生活領域都被當局高度「入罪化」,因此在所謂的「刑事犯」當中,其實有不少只是因為輕微過失,或受害於政治運動而被判刑的「一般人」。此外,在史達林統治期間,除了有兩千六百萬名蘇聯民眾被槍決、入監、流放,還有幾千萬人被強迫勞動,或被逮捕,並在未執行必要司法程序的情況下,被長時間監禁,或被迫離職,或被迫搬離住所,有時只因為他們是「人民敵人」的親屬。總而言之,在史達林二十多年的獨裁統治下,不少於六千萬人遭到或硬或軟的迫害和歧視。

此外,我們還必須將受害於饑荒及被迫挨餓的人納入考慮,而饑荒不時發生,雖然規模有異。光是在一九三二到一九三三年,就有約五百到七百萬人死於饑餓。史達林式的「饑荒」,就如讀者接下來會看到的,在很大程度上可歸咎於政治決定。為鎮壓農民的反農業集體化行動,中央不惜以饑餓懲罰農村。為了給農民一個「深刻的教訓」,當局拒絕採取任何可能減緩嚴峻情勢的行動,包括從國外進口糧食。相反地,權力中央從饑餓的農村全力搜刮僅剩的一點存糧。

以上這些令人膽寒,卻必須面對的計算顯示,許多蘇聯民眾曾在不同時間點遭受各類軟硬兼備的迫害與歧視。由於受害民眾的數量十分龐大,我們可以說,這是「特權少數殘忍壓迫多數人」。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優勢少數有時也成了恐怖統治的受害者。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包括大規模迫害和從饑餓的農村擠出最後一點糧食,政權其實不見得需要一座可以精確、規律運作如時鐘的統治機器。領土龐大、中央集權程度有限——這些「弱點」,可用頻繁的大規模政治運動加以彌補。這類運動是史達林式統治的重要基石。經過縝密研究,我們可以歸納出這些運動的共同點,及其歷經「千錘百鍊」的系統規則。

一般來說,這類政治運動由中央(再次強調是「中央」,且通常就是史達林)發起,宣告行動目標,並分派具體任務。接著,黨國機器被動員以非常手段完成任務,以致「過激」現象處處可見。「過激」的政治運動持續激化到某個高點時,當局為避免情勢失控,開始退讓,並依現況決定如何壓制「過激」、壓制到哪個程度。於是,針對「運動」而起的「反運動」開始了。「反運動」方便前一波恐怖統治退場,消滅了被當作「代罪羔羊」的部分執行者,提出了「重建法紀」的口號,發揮「維穩」的作用,讓運動得以「功德圓滿」。這樣的鐘擺式運動——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造成大量的物質和生命損失。然而,從史達林統治體系的角度看來,這樣的政治擺盪卻有利形成動員式的中央集權體制。

至於史達林本人,他並不需要透過嚴格管控黨國機器的所有環節以鞏固自己的獨裁者地位——他只需掌握關鍵控制桿即可。其中一個就是國安機關。史達林比其他蘇聯領導人更早「洞燭機先」,理解到國安機關在黨內鬥爭和鞏固個人專制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史達林之所以能在黨內鬥爭中勝出,巧妙運用國安/懲治機器是其致勝關鍵之一。自此以後,他不對這架好用的機器鬆手。

本書將證明,史達林花很多時間在國安體系的直接領導工作上,而在一九三七到一九三八年「大恐怖」期間,更是將大部分精力投注於此。他——不是別人——是主要的幾場迫害運動的發起人,他親自打造迫害計畫,更鉅細靡遺地監督計畫的執行狀況。史達林親自主導捏造大量的政治審理程序及「案件」;在某些情況下,他更親自操刀,編寫迫害劇本。他熱愛閱讀訊問紀錄,也樂於接收源源不絕的這類閱讀材料。由他在相關文件上所做的註記,我們可以推斷,他的閱讀非常仔細、深入。史達林不時在這類文件上加註評語,更會進一步下令,必須逮捕更多人或運用刑求手段,以利「真相大白」。許多槍決令也是史達林親自核准的——被他送上黃泉路的包括他認識及不認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