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又發生持刀攻擊,犯罪學者:現在有「兩個」伊斯蘭國

巴黎又發生持刀攻擊,犯罪學者:現在有「兩個」伊斯蘭國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7年開始,法國的恐攻型態轉為單人發動的「孤狼式攻擊」,幾乎每兩個月就會發生一起,不僅如次,法國內政部更表示,2017年就在境內阻止了20起可能的攻擊計畫。

法國首都巴黎街頭12日晚發生一起持刀隨機殺人事件,造成一死四傷,兇手行兇時曾高喊「真主至大」。自從2015年造成130人喪生的極端組織攻擊後,法國情報單位加強偵防,但2017年開始,法國發生的六起攻擊案,都是「孤狼式」單人犯案,比過去的大規模攻擊更難防範。

巴黎街頭12日晚發生持刀隨機殺人事件,兇手行兇時大喊「真主至大」,警方已把兇手擊斃。事件導致一死四傷,傷者中有二人輕傷,二人重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承認主導攻擊。

目擊者表示,看到攻擊者持刀在街上走著,他的刀和手滿是鮮血,並不斷威嚇路人,路人紛紛走入街上的酒吧、餐廳或咖啡店內躲避。兇手試圖走進店內,但被裡面的人頂住門阻止。

警方表示,接獲第一通報案電話時是當地時間晚上8點47分,事發現場在巴黎歌劇院附近。警員在五分鐘內趕到。有目擊者說,警員曾嘗試用電槍制服兇手,但未能成功,最終向對方連轟兩槍,把兇手擊斃。此時距離獲報時間只有九分鐘。

法國反恐部門已展開調查,內政部官員讚揚警方反應果斷迅速。

— AFP news agency (@AFP) 2018年5月12日
Prosecutors citing witnesses say a knifeman shouted "Allahu akbar" as he went on a rampage in central Paris, prompting the launch of a terror probepic.twitter.com/wjOr6Dlz0P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則在案發後表示:「法國再次付出了血的代價,但絲毫不會向自由之敵退讓。」

2017年開始,法國「孤狼式」攻擊更難防範

巴黎於2015年11月遭受連環攻擊,極端組織以爆裂物和步槍攻擊群眾聚集處,造成130人罹難,之後,法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維持達兩年之久,2017年11月才解除,改以新的反恐法規配套來預防犯罪。

自那場連環攻擊後,法國情報單位加強偵防,但極端份子同時也傾向改採單人犯案模式,並使用汽車衝撞或持刀傷人等手法,犯案工具比炸彈、槍枝更容易取得,也因此更難預防。

《中央社》報導,2017年開始,法國的攻擊型態轉為單人發動,且多針對軍警,例如2月羅浮宮案、3月歐利機場(Orly)案、4月香榭麗舍大道案、6月巴黎聖母院前攻擊案、8月巴黎近郊樂法洛培瑞鎮(Levallois-Perret)攻擊案、10月馬賽車站攻擊案等,幾乎每一到兩個月就會發生一起,這些案件造成死傷的人數較少,但也更難防範。

犯罪學者包爾(Alain Bauer)接受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訪問時說,現在有兩個伊斯蘭國,一個本有實際領土,但在反恐盟軍進攻下,已幾乎不存;另一個是虛擬組織,只存在於網路和加密訊息中,慫恿、協調有意發動攻擊的追隨者,這類行動都是「微型攻擊」,任何地點都可能發生。

比如今年3月,在法國南部特雷比(Trebes)犯下超商狹持案的兇手,早在2014年就因與極端運動接觸而被列入國安單位的追蹤名單,數年間都沒有明顯犯案意圖,卻突然發動攻擊。法國新聞電台(Franceinfo)訪問前司法警察反恐部門主任馬立昂(Roger Marion),他表示,如果被追蹤對象與其他潛在危險人物聯繫,或許還可能阻止攻擊行動,但問題是這些人「透過手機或電腦,在自己的房間裡極端化」,可能某天自己突然就決定行動。

除了這些「成功犯案」的,法國內政部表示,2017年更在境內共阻止了20起可能的攻擊計畫。這些數字顯示,法國居民面臨的風險仍然很高,尤其法國是國際反恐聯軍一員,多次參與針對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反恐軍事行動。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李修慧、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