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自己的選票自己救:九合一大選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自己的選票自己救:九合一大選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Photo credit: Theresa Thompson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該領幾張選票?有哪些人可以選?該怎麼做功課?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價碼附送選舉當天,除了投票你其實還可以...

我到底該拿幾張選票?► 領票懶人包

我有哪些人可以選?► 選舉黃頁
進去後只要點選你所在的位置,就能知道該選區要選的層級候選人,點擊候選人的頭像即可看到該候選人的介紹、政見和相關新聞。

► 投票不NG,這七個錯誤第一次投票千萬不要犯(TNL小短片)

我要投給誰?

► 議員指南(g0v製作)
可以看到選區中欲競選連任的議員過去的競選政見、議案提案次數、投票缺席率、政治獻金流等等,整理自議會的開放資料。

► 觀政見
可以看到各縣市首長候選人的政見,還可以分享、關注及對該候選人捐款表示支持。

► 市長給問嗎(沃草製作)
不同於上面的官方政見,市長給問嗎是由公民發問,候選人回答,因此有很多新奇好玩的問題,目前有台北、台中兩個版本。

► 市長,安安,政見給窺嗎?(青年版)、(爸媽版)
看完政見以後,台北市民還可以玩一下這個遊戲,確認一下你內心真正認同的候選人。

► 台灣六都市長影音採訪(BBC中文網)
訪問了6都市長候選人,問題都一樣,時間也一樣(2分鐘),可以看到每個人的談吐跟邏輯思維。

► 線上公報政見(中央選委會)
你可以看到過去印成紙本的線上版公報政見及下載連結。

► 2014年選舉關鍵報告(TNL)
整理六都首長、議員候選人的個人資料、政見、熱門新聞,還提供投開票所查詢,以及選舉當天的即時開票。►

► 最後一天抱佛腳:除了台北市 你不該錯過的5都公辦政見(TNL整理)

► 五都市長連任秀,政見評審圖你來當(新聞e論壇)
互動遊戲,今年除了台北市外,其他直轄市都是挑戰者對上衛冕者的踢館大戰,五位背負期待追求連任的市長們,應該受到更多檢視!

► 你投哪位候選人?(天下雜誌)
如果拿掉候選人的名字和政黨,讓你只看政見進行投票

【野生版選舉公報】台北台中(沃草)

►未來事件交易所
非常有名且具有公信力的輿情預測中心,多次準確命中選舉結果,因原網站需要註冊會員,所以引用最近的新聞稿。

► 50天50張選舉圖表(g0v製作)
藉由資訊圖表的方式整理選舉資訊,清楚易懂。

► 選舉專區(聯合報)
裡面有各媒體的民調、Google trends搜尋趨勢、圖表分析等。

► 九合一選舉 你該知道的新聞、專欄(TNL整理)

關於台北市長選舉,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

給要返鄉投票的外地學生、上班族:

11/29當天除了選舉,你其實還可以:

除了記得攜帶身分證件去選舉外,還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也在進行著,就是監票跟罷免,為了確保選票不會被有心人士操弄,許多團體都發起了監票行動,同時當天也有罷免的行動:

► 割闌尾V計畫
本計畫主要以北區蔡正元、吳育升、林鴻池為主。目標不是針對特定人士,而是希望拿回我們的公民權(罷免)

► 全面罷免
此為台中朋友發起的罷免行動。

► 高雄割闌尾
此為高雄朋友發起的罷免行動。

► 監票者聯盟
監票者聯盟正密集的招募監票志工和培訓,請大家共襄盛舉。

最後,給首投族的快問快答:

► 我年滿20歲,但是沒有收到選舉通知單,怎麼辦?
只要你確定年滿20歲,並在目前戶籍地址登記居住滿4個月,你就可以在投票日當天,拿著身分證前往投票,因為可能會有遺漏。若是不清楚您的投票所在哪,可以去電區公所詢問。

► 請問應該穿戴什麼去投票?
投票當天切勿穿戴有關候選人的衣物或是包包,甚至是貼紙也不可以喔!否則會不能投票。

► 投票要怎麼蓋?
只能用圈選處內選委會提供的圈選工具,不可以使用私章或是指紋蓋在選票上,否則一律廢票。(記得選完後要等印泥乾了再對折,不然可能會造成有效票的爭議喔!)

► 投票時間:
11/29 早上8點到下午4點,最晚一定要在下午4點以前抵達投票所登記投票喔。

► 有效票如何認定?什麼是無效票?
請從本影片03:52後觀看。

► 不帶印章可以領選票嗎?
可以,只要有本人+身分證即可,領取東西可以以簽名與指印代替,領票的時候若是以蓋指印方式來領票的,拜託要跟選務人員拿面紙擦乾淨指紋,因為指紋沾到選票的時候也會被認定為無效票喔。

► 選票上面有印政黨嗎?
中選會表示,地方選舉的選票一向沒有印政黨,所以大家一定要記得「投票前牢記欲投人選的選號&姓名」。

最後,千萬不要帶照相機進去投票所拍照,那可是觸法的;也要記得把電話關機,否則若是投票中手機響起,違法會被罰3萬~30萬元台幣罰鍰!

► 鄉親啊~投票時不能自拍打卡喔!投票成功5步驟,請你跟我這樣做

ps. 若是有任何遺漏的地方,歡迎在留言告訴我們。

資料來源:葉俊廷臉書KP’s Lab 青年實驗室綠黨、TNL整理

Photo credit: Theresa Thompson CC BY 2.0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