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殖台灣劇遭中國網民批「賣國」 播2集就下架只因「未能淨化人心」

日殖台灣劇遭中國網民批「賣國」 播2集就下架只因「未能淨化人心」
Photo Credit: 台灣影視應援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愛新戲《智子之心》演出戰地護士林智惠的人生故事,結果被中國媒體、網友痛批媚日後下架,大愛則表示:和政治無關。

大愛電視台日前上映《智子之心》,以1943年日本殖民台灣為背景,改編真人真事的戰地護士「林智惠─智子」生命故事,不過播出後就傳出中國網民痛批「媚日蠢劇」,第二集播出後女主角廖苡喬更被中國網民罵「賣國求榮」,大愛也緊急將《智子之心》下架。

此劇改編慈濟志工林智惠的人生故事,內容講述出生台南名門的千金小姐林智惠從小崇拜南丁格爾,在18歲時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女孩子也能「報效國家」決定接受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殖民政府「看護師」的訓練,並隨著日軍前往香港、廣州等地方當戰地護士,也因為照顧戰爭中受傷的日軍,遭中國人丟石頭辱罵等,並在香港和一名日本軍官互許終身,但最後因為戰爭無奈分離。

如今高齡91歲,仍是慈濟志工的林智惠本人也擔任此戲劇的顧問,並出席上檔記者會表達支持;此戲2016年10月開拍,2017年3月殺青,由嚴藝文、廖苡喬、楊烈、楊麗音等演員擔綱演出,總共35集,5月10日首播,原預計播至6月13日。

《蘋果日報》報導,該劇播出後,引起中國官媒批評「媚日」,新浪軍事微博更稱台劇美化了侵華日軍,中國網民也在留言紛紛群起撻伐,批評台灣人民被民進黨的「皇民化教育」洗腦得太嚴重,片中的女主角效忠天皇,「怎麼對得起抗日犧牲的中華兒女」。

新浪軍事微博大愛電視劇智子之心
Photo Credit: 新浪軍事微博

而中國媒體「今日海峽」也批評,將燒殺掠搶他國的侵略軍塑造成英雄,將反抗侵略的軍民塑造成蠻橫殘暴的人,將被殖民者幫殖民者對付自己同胞包裝成愛國主義,劇名應該改為「智障之心」。

臺灣的中天電視製作的政論談話性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也質疑,為何此劇中主角會毫不猶豫認為日本是他的國家?日本殖民政府當年也把台灣當三等國民,為何主角還勇於效忠天皇,節目中也提出,日本政府當年招募慰安婦,常常都騙女孩子是去當護士;他自己的叔公當年被日本政府徵兵去南洋打戰,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家人都很哀痛,此劇描繪智子一心向著日本的情節,根本是顛倒史實。

《自由時報》報導,為了此事,更傳出中國國台辦將來台與慈濟高層見面,當時大愛否認,並稱「完全沒有接到相關關切電話」;沒想到全劇三十五集,才播出兩集就腰斬,連Youtube影片也刪除,昨天火速由新戲「有你陪伴」接檔,不僅如此,慈濟全球資訊網介紹故事主人翁林智惠的網頁,也遭到撤除。

大愛:下架原因無關政治

《NOWnews》報導,對此,大愛電視聲明,將戲下架無關政治,是認為其內容「沒有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價值」,才作出此決策。大愛媒體發展部經理歐宏瑜表示:

大愛不是商業頻道、是公益頻道,主要的目的是淨化人心,並透露因劇中有二戰等戰爭場景,可能會牽動歷史及不同地區的情感,因此決定下架,避免社會輿論。

至於許多網民湧入大愛電視官網,希望復播一事,歐宏瑜也說尊重各界聲音,但這是大愛台的權利。

《蘋果日報》報導,歐經理強調「大愛台真的不講政治,只是認為敘事手法上面有可能會造成誤解,既然會有這種可能,不想去碰觸它」。

但也傳出因慈濟在中國有分會,很在意對岸想法,擔心影響慈濟在中國的會務。歐經理認為,沒想那麼多,主要是這齣劇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有看到一些網路上的留言討論,不管是誰給我們的feedback,唯一考量的標準是符不符合大愛台的標準」。

歐經理解釋,大愛台戲劇製作的標準非常嚴謹,因為是真人實事,會先去訪問主角,了解真實性,再加上一點戲劇張力效果,預算也抓得非常緊,再經過很多關卡審核,編審要審片,不是看這部戲會不會賣錢,而是看有沒有淨化人心。

演員來演都明白拍大愛的戲,角度跟別人截然不同,「這麼努力會造成誤解爭議,我們不要,真的沒有意義,也沒有受到任何的壓力」。

《自由時報》報導,清大社會所長陳明祺昨認為,慈濟做為宗教慈善團體,也是台灣公民社會的一環,對於台灣最重要的民主人權與言論自由,應共同捍衛與保護,而非受到中國箝制,就自我設限與退縮。「畢竟沒有民主與自由,就沒有宗教自由,也沒有行善的自由。」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