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終獲全面特赦釋放:不催馬哈迪交棒,做「一般公民」支持新政府

安華終獲全面特赦釋放:不催馬哈迪交棒,做「一般公民」支持新政府
安華在下午2點於家門前在妻子旺阿茲莎(前)、長女努鲁依莎(右)陪伴下舉行記者會。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98年9月2日,馬哈迪派警官送辭職書到安華官邸,安華並未接受且將信件撕毀,馬哈迪便在當日傍晚,以涉嫌泄露國家機密、貪汙和雞姦醜聞等10項罪名,宣布解除安華副首相兼財政部長的職位。

(5/16 2:45pm更新)

馬來西亞前在野聯盟「人民聯盟」、也是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果然在選後一週內獲得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的完全特赦,也在返家後舉行首次的公開記者會,表達不急著進入內閣,會支持現任首相、也是曾經讓他入獄的馬哈迪,並再度表示:他無罪,是被誣陷的。

安華在上午11點半左右離開蕉賴康復中心後,隨即驅車前往國家皇宮,首相馬哈迪則是在門口迎接,兩人握手交談,安華隨後進入皇宮覲見元首並叩謝特赦。在下午接近1點半離開皇宮驅車返回住家,約在下午2點於家門前在妻子旺阿茲莎、長女努鲁依莎陪伴下舉行記者會。

記者會為時約30分鐘,他表達重點如下:

  • 感謝元首特赦。
  • 感謝現任首相馬哈迪協助取得元首特赦;
  • 請求特赦不是認罪,而是因為他是遭到誹謗。「這是扭曲司法⋯⋯是企圖政治暗殺我的人格。」他特別強調,是「司法的夭折」;
  • 他並未簽署任何文件,因為「整個起訴定罪已經自動刪除」;
  • 他宣示,這是馬來西亞的新曙光,感謝馬來西亞人,無關總族包含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
  • 他表示他已經原諒前首相納吉,但指出納吉必須回應他「對抗人民的罪」;
  • 他會以一個一般公民的身份支持新政府,「我已經跟馬哈迪醫生說,我現在不需要進內閣。」(中央社)

(中央社)馬來西亞前在野聯盟「人民聯盟」、也是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今天獲釋,大批支持民眾歡迎他重獲自由。

安華今天上午11時30分左右,緩緩步出「蕉賴康復中心」,他在警方護送離開康復中心,前往國家皇宮。


日前在馬來西亞大選中獲勝的92歲首相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過去曾經與安華誓不兩立,兩人今年大選結盟合作,一笑泯恩仇,號召選民擊敗飽受貪腐抨擊的納吉政權。

安華與馬哈地合作組成「希望聯盟」,他當時在獄中呼籲人民全力支持「希望聯盟」主席馬哈迪,讓國家擺脫貪污濫權,走向健全國家制度。

馬哈迪在競選期間承諾替安華爭取特赦,會將首相職位交給安華。近日則表明會擔任首相1到2年。

不過,目前的馬來西亞副首相,也是安華的妻子旺阿芝莎(Wan Azizah Wan Ismail)認為,安華並不急著要在特赦後接任首相職務,希望在馬哈迪領導下的政府,能以穩定為先,進行人民所希望看到的改革。

AP_18136138579708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1993年至1998年間,安華於國民陣線(簡稱國陣,BN)執政時擔任馬來西亞第七任副首相,1991年至1998年間也是財政部長。

擔任財政部長期間,安華成功提升馬來西亞經濟,英國財經雜誌《Euromoney》就曾列名他為1996年的首四位財政部長,雜誌《Asiamoney》則選他為「最佳財政部長」。此外他也是馬哈迪(第四任和現任首相)重視的副手,1997年在馬哈迪休假期間還擔任代首相。

馬哈迪和安華的關係,直到90年後期逐漸起了變化,尤其安華不滿巫統內部的裙帶關係,他認為這導致政府有貪污和濫用公款,此外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安華制定緊縮政策,包括部長減薪和延後大型計劃,然而國家大型計劃正是馬哈迪發展政策的基礎。

1998年巫統代表大會舉辦期間,一本名為《安華不能成為首相的50個理由》(50 Dalil: Kenapa Anwar Ibrahim Tidak Boleh Menjadi Perdana Menteri)的冊子流傳,控安華有同性戀傾向和貪污。

1998年9月2日,馬哈迪派警官送辭職書到安華官邸,安華並未接受且將信件撕毀,馬哈迪便在當日以涉嫌泄露國家機密、貪汙和雞姦醜聞等10項罪名,宣布解除安華副首相兼財政部長的職位。

安華自1999年4月起被監禁 ,當時引起人權組織和美國、英國和澳洲政府的批評。隨著2004年被釋放出獄,他成為在野黨領導人,又率領在野黨組成人民聯盟,參與2008年及2013年大選,直到2015年因第二次肛交罪成立,被判入獄五年。而希望聯盟便是在二次囚禁期間成立,安華則被推選為聯盟實權領袖。

希望聯盟實質領袖安華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希望聯盟實質領袖安華於5月16日上午11點半左右獲釋,在現任副首相、同時也是他妻子(前)的旺阿茲莎陪同下,步出蕉賴康復中心。

關於安華的故事,可見: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