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想了解燦爛又多元的印度,這七大慶典是必備入門款

想了解燦爛又多元的印度,這七大慶典是必備入門款
九夜節時表演的舞蹈,攝於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阿姆巴吉|Photo Credit: anurag agnihotri@Wikimedia Commons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印度的節日、慶典何其多,不同邦也有各自重視的。其中最重要並常常出現在電影中的幾個大型極具代表性的印度慶典,大抵上都不脫離《羅摩衍那》史詩裡國王羅摩與妻子悉多,被十首魔王擄走的橋段。

文:黃偉雯(瑪杜莎)

各式神話下的印度節日、慶典

印度的節日、慶典何其多,不同邦也有各自重視的。其中最重要並常常出現在電影中的幾個大型極具代表性的印度慶典,大抵上都不脫離《羅摩衍那》史詩裡國王羅摩與妻子悉多,被十首魔王擄走的橋段。另一方面,破壞之神濕婆(Shiva)與妻子雪山神女,還有他們的兒子戰神室犍陀與象神甘尼許,也都是熱門的慶典明星。要了解印度燦爛又多元的形象,對幾個大型慶典絕對要有些許的認識,也是認識印度最通俗的必備入門款。

1+2.從「九夜節」到「杜爾迦女神節」

印度女性地位的高低被許多人討論,但不可否認的,在印度教的信仰當中,有非常多重要的女神,慶祝女神的節日在印度各邦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方式。其中,最著名的節日就是九夜節(festival of Navaratri)與杜爾迦女神節(Durga Puja)了。

對於位處印度西北的古吉拉特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九夜節了。這是一個九月到十月之間的印度重要節日,Nav是九,ra是夜,tri是身心靈三個層面,這個單字湊起來看的意思就是「九個晚上對女神的敬拜」,而且看到這個節日也就知道秋天已經到來了。秋天代表著即將來到的下半年是陰性的季節,因為接受陽光的時間減少,北半球會比較柔軟,不似那麼強烈的陽光。這樣的季節特質,適合成為慶祝女神節日的時刻。

所謂的九夜節是經過三個階段的女神崇拜:第一階段代表的抵抗惰性,所以連結的女神是形象猛烈剛強的卡莉女神(Kali)[1];第二階段代表的是活動力與熱情,連結的女神是溫和形象的吉祥天女(Lakshmi)[2],第三階段代表的是融合,連結的女神為妙音天女(又稱辯才天女Saraswati)[3]。這三個階段通過以後,代表人類對於降生到這個世界所要面臨的課題,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每年的九夜節,可以更了解人生的真諦。

在九夜節期間,古吉拉特邦的慶祝活動特別有名及熱絡,女生們會穿上鮮豔多色彩的傳統服飾圍成圈圈跳舞。

當古吉拉特邦熱烈慶祝九夜節時,西孟加拉邦(首府就是加爾各答)也正在熱鬧的慶祝杜爾迦女神節。她是濕婆神的老婆(雪山女神)的其中一個化身(又稱卡莉女神),通常是尚武的模樣。她的座騎是獅子或老虎,這天也是她戰勝惡神阿修羅的日子,所以也是象徵善良戰勝黑暗的時刻到來。

人們為了感謝女神的幫助,所以將神像放置湖面或河上的方式將她送回家人身邊,這個節日據說是在十六世紀以後才開始普遍,英國殖民以後的印度更加興盛。印度王公們加入設計臨時女神廟的裝置藝術行列,使得這個節日期間,加爾各答成為許多臨時杜爾迦女神神龕的露天城市裝置藝術的展示場地。這個節日能在加爾各答如此興盛,大概也是因為英國殖民印度期間,印度的首都就是位在在加爾各答的緣故吧!

3.萬民歡慶:十勝節

在九夜節之後,緊接著而來的就是知名度更高的十勝節。在印度神話中羅摩國王[4]戰勝「十首魔王」羅波那,大獲全勝,因此在十勝節的日落時分,會象徵性地用火將十首魔王燒掉。此舉代表人類戰勝邪惡勢力,所以十勝節(Dussehra/Vijayadashami)是全印度非常重要的節日。

羅波那是史詩《羅摩衍那》著名的大反派,他潛心苦修萬年,想要位列仙班,但是創造之神梵天一直沒有注意到他的努力,羅波那就想用「把自己的頭砍掉」這招來吸引梵天的注意,但每次砍下自己的頭之後就有新的頭長出來,如此重複了十次,梵天終於發現這位神力高強的羅波那。

梵天在他的肚臍注入甘露,並讓他擁有除了凡人以外,眾神都無法對付他的能力,還將之前砍掉的頭全部裝回他的脖子上,於是羅波那就成為著名的十首魔王形象。羅波那憑藉著神力,威脅同父異母的兄長俱吠羅以武力奪取楞枷島的統治權,並在羅波那的統治下富裕無比。但也因為他奪取政權的方式太囂張,所以梵天就讓已經成為人的形象的毗濕奴(羅摩),作為除掉羅波那的力量。因為羅波那只能受制於凡人。

羅波那的妹妹在看見俊美的羅摩之後求愛被拒,發誓要報仇,所以找來羅波那來替自己討公道,但羅波那看到羅摩美麗的老婆悉多之後,一見鍾情,便強擄悉多回到楞枷島。接下來就是羅摩與猴神哈奴曼為了救回悉多展開一連串的冒險故事,最後找到悉多,成功砍殺羅波那的經典橋段。

4.財富女神到我家:排燈節

十勝節過完,就該是印度新年排燈節了(Diwali,又稱屠妖節、光明節),這個節日在印度的重要性與我們的農曆新年和西方的聖誕節是一樣的。

排燈節通常都落在新曆的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一共有五天。在印度神話中,第三天是象徵財富的吉祥天女(Lakshmi)一年一度下凡的日子,印度教徒都會沐浴淨身,虔誠的到廟裡祈禱,並且在家裡擺放油燈,期待女神的到來。甚至,在南印度常見的蘭果麗(Rangoli)[5]圖樣,也是因為要吸引吉祥天女的到來而繪。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也與排燈節有關。據說國王羅摩經由猴神哈奴曼的協助,打敗魔王羅波那之後,經過20天回到了他的王國,受到人民愛戴慶祝,所以十勝節慶祝完之後的20天,就是排燈節的到來。

至於信仰人數較少的錫克教徒也慶祝排燈節,但是典故又有點不同,這個跟蒙兀兒帝國有關。因為這一天是他們的第六代上師哈爾戈賓德(Guru Hor Gobind)被賈汗季國王(阿克巴大帝的兒子)放出來的日子。

5.罪得赦免:大寶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