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販運、恐怖攻擊和假鈔:現金如何助長了地下經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非法移民正是現金密集涉入的過程,因為現金的存在才使得各國更難管控邊界安全。第一、非法移民通常以現金支付人蛇集團,將他們帶到邊境地區;第二、是僱用非法移民工的企業可以採取現金支付,以降低被發現的風險。
文: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
地下經濟的貨幣需求
人口販運是另一個現金扮演可疑角色的國際重大犯罪領域,美國國務院曾說,不管是美國還是國際上都要努力扼止人口販運,但其實也沒人真正去挑戰這個無所不在的問題,要進行量化研究、找出全世界都適用的方法,都會碰上許多研究方法上、統計上和概念上的困難。這些問題有一部分是因為不同國家對此的定義不同,而且彼此間在執法能力上也頗有差異。
不過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還是提供了一些受到廣泛引用的統計數字,從這些數字或許可以看出這個問題的規模和範圍,雖然它們被認為非常不準確。
據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大概有兩千一百萬人是強迫勞動的犧牲者,其中一千一百四十萬是婦女和女童。在這些受害者中,有一千九百萬人受到個人或企業剝削,其他則是受制於國家或叛亂組織;有四百五十萬人是被迫遭受性剝削。國家司法機關有大量證據表明,有許多性受害者被販運到西歐,尤其是來自東歐和前蘇聯地區,他們通常是被虛假的工作廣告騙來的。例如法國政府曾估算,法國兩萬人的職業性交易者中(其中九○%都是外國人)大多數可能都是人口販運的受害者,而人口販運的犯罪網路也早就擴展到巴黎以外,包括里耳和尼斯等地都有。
這個問題也不僅僅是在歐洲而已,例如在中東地區也十分猖獗。就算是在美國,新聞報導也時常披露年輕女孩從中西部地區被誘騙到紐約或東岸地區賣淫。政府雖然竭力扼止強迫賣淫的狀況發生,但因為利之所趨而防不勝防:國際勞工組織估算說,全球的性剝削受害者每年每人平均可以榨出二萬一千八百美元,如果是在先進國家預料油水更多,可能達十萬美元之譜。
非法移民與邊境管制
移民工剝削也是現金助長事態惡化的主要領域,從幫助工人跨越國境(人蛇偷渡)到支付不入帳的工資給移民工,這在全球很多地方的農業和營建業都屬平常可見(各位可以參考傑里.史哥林莫斯基(Jerzy Skolimowski)一九八二年的經典電影《打工族》(Moonlighting),由傑若米.艾倫斯(Jeremy Irons)主演,極富同情地描述波蘭木匠在英國打黑工的惡劣生活)。
據估全世界的移民工總數約達兩億三千萬人,而根據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國際勞工組織和美國國務院的資料顯示,移民工極容易受到剝削。雖然墨裔美國人西薩.查維茲(Cesar Chavez)畢生致力於改善農場流動工人的待遇,在一九六○及七○年代於加州和佛羅里達州都爭取到重要成績,進而影響整個美國立法保障移民工的福利,但是隨著非法工人持續大量湧入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剝削移民工到現在還是一個非常急迫的問題。
非法移民正是現金密集涉入的過程,因為現金的存在才使得各國更難管控邊界安全。第一、非法移民通常以現金支付人蛇集團,將他們帶到邊境地區:根據金融行動特勤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二○一一年的報告指出,從墨西哥偷渡到美國,每人花費一千至三千五百美元不等,從中亞偷渡入美則為三千至一萬美元。
第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僱用非法移民工的企業可以採取現金支付,以降低被發現的風險──正是有那麼多的雇主需求,才會造成龐大的非法移民潮。
非法移民的嚴重程度在各國之間差別很大,這是因為有些國家的確比較難以融入,有些國家則相對容易得多。比方說像美國這種民族大熔爐裡頭,非法移民(沒有法律地位的居民)超過一千一百萬人,占總人口的三.五%。歐洲在這方面的估算值就低得多,法國和德國據估在總人口的○.二五%至○.六○%之間,丹麥為○.○二%至○.○九%,希臘為一.五%至一.九%。但整個歐洲跟美國一樣,都認為這是個嚴重問題。
在正常情況下,各國對於邊境控制和移民政策的決定都各有其主權權力,這一點不管我們對於合法移民抱持什麼立場應該都沒有異議,但是這個問題在先進經濟體中卻越來越明顯。有些美國政客甚至提議極端作法,例如要求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豎立巨大的刀片型鐵絲網,匈牙利甚至真的這麼做了,也有一些歐洲國家正在考慮。不過很多人似乎都沒想到,只要雇主不能用現金支付,要僱用非法勞工就會變得困難許多,而且被查獲的風險奇大,事實上淘汰紙幣就是比現在所考慮的補救辦法要有效得多。
是的,我們可以再次強調,不使用現金也可以匿名支付,從預付卡到亞馬遜電子點數(Amazon credits)到虛擬貨幣都可以。但是這些媒介都有風險,都需要成本,而政府的政策就可以直接放大這些風險和成本。邊界控制的問題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因此淘汰現金或限制現金使用對於改善邊界控制必定具有重大的潛在利益;這也是說,任何完全淘汰現金的計畫也同時需要解決是否提供現有非法移民大赦的問題。我們在第七章會談到保留小鈔無限期流通的幾個理由,而爭取足夠時間來處理非法移民正是其中之一。
明白地說,我強烈支持先進國家擴大接受合法移民,任何認真研究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經濟學家都曉得,儘管過去三十年全球經濟大成長,國與國之間的財富不均事實上是比皮凱提(Thomas Piketty)等學者擔心的國內不均還要更加嚴重。二○一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二○一三年著作《財富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即強力疾呼這一點。國際移民從貧窮國家到先進國家便能創造出巨大的福利收益,要是氣候變遷使得現在某些人口稠密地區不再適合居住,那麼這個問題很可能還會變成更重要的人道關懷。大家可能認為,只要各國都能更加妥善地管制好邊界,就更為理性地討論移民政策,也許吧,不過我是覺得這種想法是太樂觀了點。
恐怖活動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